湛江市2018届高三调研试卷 一、(35分) (一)(9分) 1. A(B.文中说“想象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他们要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只好用手势比划或在地上画图表示”,说明用手势比划来表达某种意念或信息是在语言未形成时,所以说“这种表意手段可以帮助理解语言”表述错误。C.“相辅相成”是指互相配合,互相辅助,而文中说“文字尽管在某种功能上超出了语言,但仍然是语言的辅助工具”,所以“相辅相成”表述错误。D.原文认为“拘泥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并非是科学的态度”,可见作者并不认同“这种实证主义的方法”。) 2. D(证明的是“文字的产生已经有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3. A(原文说“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画图表示。”如果将“可视符号认作是文字”,那自然可认定“文字的产生比语言早”。) 4.(3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与D级。 B 5. ①楚雁飞是目击者、见证人,使故事更显真实可信;②楚雁飞的所见所闻所感,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紧凑;③便于直接展现楚雁飞心路历程,丰富了小说人物形象;④以楚雁飞的视角叙述吴班长的故事,使主要人物责任感强、英勇无畏的形象更完整客观;⑤加强了作品表现主题的力度。楚雁飞的成长预示着护鸟后继有人,突显主旨。 (每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6.(6分)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小说作者创作意图的探究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①斑头雁是小说的线索。小说情节主要围绕两位护鸟员保护濒危鸟类尤其是斑头雁展开。②斑头雁的故事推动了情节发展。如斑头雁母雁和幼雁翅羽没长好,才有盗贼捕猎,才有吴班长挺身护雁。③斑头雁有象征意义。斑头雁育儿的过程是班长呵护小楚成长的写照,也是人类生命传承的象征。④揭示主旨。对斑头雁的守护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呼吁更多人关爱保护濒危鸟类,敬畏生命。 (每答出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7.(3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D(文中指出传统村落的消失有两个原因,并未说“根本原因是贫困”) 8.(5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BC(答对一项得2分,两项得5分。A,材料一具体但说不上生动;D,材料四没有结合实例;E,没有预示美好前景。) 9.(4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任意四点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一)(19分) 10.(3分)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句子的含义”及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B 11.(3分)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B(博士在古代不表示“最高级别的学位”) 12.(3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评价能力,能力层级C级和D级。 A(老百姓给何执中记“十大功绩”是在海盐县,并非“台、亳二州”) 13.(10分)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1)(5分)曾巩观察各位官吏没有一位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一见到何执中就心中满意,事无巨细,全部交给他裁决。 (句意3分。纤钜,1分;委,1分。) (2)(5分)疏奏没有受到重视,皇帝反而更加爱重他。起初,赐给他信陵坊的住宅,觉得不宽敞,又迁到金顺坊的豪华宅第。 (句意3分。第,1分;徙,1分。) 参考译文: 何执中,字伯通。进士考中高名次,调任台、亳二州判官。亳州数次变动知州,政务不能很好的治理。曾巩上任,很想加以整顿,观察各位官吏没有一位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一见到何执中就心中满意,事无巨细,全部交给他裁决。有一起怪异的案件很久解决不了,株连很多人。何执中审讯囚犯们,听到他们之间说话,将牛羊的角称为“股”,追问原故,都不肯说,而且相视色变。何执中说:“这一定是避师长张角的讳。”囚犯们立即叩头服罪。知海盐县,政务管理上区别缓急先后,县里人都流传他在治理上十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入朝担任太学博士,因遭母丧而离职,寓居苏州。端王就位,就是徽宗,破格拜任他为宝文阁侍制,迁任中书舍人、吏部尚书。科举过程中的法规档案,官吏大多把他们藏置在家中,进而拿这些条文向别人敲诈索取贿赂。何执中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管理,此后六曹官府都仿效这个做法。大观三年,就任代尚书左仆射,加任特进。诏诰下达,太学诸生陈朝老到皇宫上书道:“等到任何执中为宰相,朝廷内外默然失望。何执中碌碌无能,原本就没有过人才能,官位到了枢密院和中书省二府,已经是很幸运了,竟然让他辅佐治理国家,这就好像用蚊子背山,实在是难以胜任。”疏奏没有受到重视,反而更加爱重他。起初,赐给信陵坊的住宅,觉得不宽敞,又迁到金顺坊的豪华宅第。建筑嘉会成功阁,皇帝亲笔书写大匾额以表示爱重。政和二年,皇帝为姑姑办丧事,取消了上元节端门观灯的活动,何执中进言:“不应当因为皇帝姑姑的事而扫众人的兴,希望皇帝特意下命令过一天举行观灯的活动,以表示与民同乐的意愿。”皇帝重视并接受了他的请求,还延长了五天期限。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多年,年龄已高。以后朝见,只让他每月参见六次表示问候,退居家中办公。第二年,安排给他太傅官职的宅第,许可他每月初一和十五朝谒,配给他的物品和粮食,一切都跟他做宰相时一样。他在政事堂任职时,曾告诫边塞官吏切勿惹起事端,慎重改革常规,爱惜人才,宽减民众负担。虽然身居富贵,但是从未忘记贫贱的时候。取出一万缗钱建置义庄作为宗族公产,用来供给宗族内贫户。去世,享年74岁,皇帝亲临他的家,为没及时探望他的病情感到遗憾,停止临朝听政三天,赠太师,追封清源郡王,谥号叫正献。 14.(5分)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 CD(答对一项得2分,两项得5分。C项,没有表达回归朝廷的愿望;D项,不是把“霜露”比喻成“雪”,而是把“月光”比喻成“霜雪”) 15. “林栖见羽毛”,走在林间路上能看清栖息的鸟儿的羽毛;“直欲数秋毫”,简直想要数清兔子身上的细毛(两句诗的准确理解各1分)。烘托出了月光的皎洁,反衬自己内心愁情,(手法和解释2分)月光越明,愁情越重,极言流离之苦和归心之重。(情感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的程度,酌情给分。) 赏析参考: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而是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使砍树的大刀折断了。“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蓬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全诗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16. (1)蜀道之难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漏、多字,该句不得分) 17.(3分)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A(①望文生义。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②搭配不当。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此处可用“绘声绘色”。③望文生义。目不斜视,指不该看的事物不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此处可用“目不转睛”。④使用正确。洞若观火,指看得清楚明白。⑤不合语境。噤若寒蝉,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而不敢说话。易误解为“寒冷”或“十分寂静”。⑥使用正确。得心应手,心手相应,运用自如。形容技艺纯熟。) 18.(3分)本题考查考生准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B(A.语序不当,应将“不仅”“而且”后面的内容互换;C.句式杂糅,“大多是……”和“以……为主”两种句式杂糅;D.搭配不当,“数量”和“票房”不可用“增强”搭配,另外,“和”改为“还是”。) 19.(3分)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D(A.拜读,敬辞,指阅读对方的文章; 20.(6分)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示例: ① (每答对一处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1.(5分)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每答出一个关键词1分,四个关键词排序正确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60分)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E级。 【试题分析】 材料一是叙事类加言论类材料,事件可概括为:知名音乐人怒斥名校博士愧对学校多年教育;材料二是名言类材料,四则名句分别来自先秦诸子、东汉名臣、明代思想家和清代文字家,包含可以辩证思考的几个方面的内涵:做事要从最基本开始,经过逐步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大丈夫应有澄清天下造福苍生的志向,不应拘泥于一间小室;读书人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心家国大事,有兼济天下的大情怀大志向;做人应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事业)中去,只有先扫好自己的一间小室,才可能“扫天下”。 作文命题要求写“发言稿”,写作时要有对象意识,面对的是老师和同学;还要有交流意识,最好回应与自己对立的观点及其可能的理由。同时,“引用材料二中的两句名句”的要求,帮助考生加深对材料一的内容与含意的理解,引导考生结合自己对材料一的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两句,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试题规定的名句“引用”,可以是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哲理的深度化用;可正引,也可反用。 【立意说明】 可以从材料内容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材料含意的角度立意。立意大忌:撇开材料的内容与含意泛谈理想、信念、追求、向往、奉献等。 立意参考—— 1.内容层面的立意 (1)博士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无可厚非,可以学有所用。 (2)名校博士应该发挥大用,担当振兴国家的重任。 (3)博士也要脚踏实地,找准自己的职业方向。 (4)名校生要有更高远的人生目标,而不是汲汲于个人前途。 (5)名校应培养“伟丈夫”,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2. (1)先立足当下,做好本职工作(小事),坚持点滴积累,才能有所成就。 (2)君子当胸怀天下,以家国兴盛为己任。 (3)既要脚踏实地坚持本职工作,也要有改造国家(造福苍生)的远大志向。 (4)教育要立德树人,应培养有大格局的人。 ……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作者|张继贤 学校|雷州二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主题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家应该很熟悉一个典故—— 少年陈蕃,所居室院芜秽。父友来访,问他为何不打扫。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终成为东汉名臣。后来与大将军窦武谋除宦官,竟然事败而死。 陈蕃的悲剧,在于他好高骛远,空有胸怀天下之志,却怠于细微,未能在平常工作中锻炼出应对万变的本领。胸怀天下又如何,上不能匡扶社稷于危难,下不能保全自身于乱党。失败绝非偶然! 以史为鉴,我不赞同材料中某知名音乐人的说法。无论著名院校的博士生还是普通院校的专科生,都不应好高骛远。 诚然,胸怀天下改造国家之抱负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有志者除了有远大抱负之外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光有高远的愿望而无扎实的功底,就怕最终竹篮打水,水中捞月,一事无成。手足乏力,何以扛鼎?目不识丁,何以撰文?不自量力,勉强为之,怕是笑话百出。 东汉王莽窃取权柄,企图拯救苍生于水火,强硬发起经济上的改制,岂料他志大才疏,胡乱作为,危害百姓,遗臭万年。如果他能定位好自己,摈弃当皇帝之非分幻想,安守臣道,做些力所能及而有益于朝野之事,可以免遭后人世代唾骂。 老子曾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楠竹有伸入青云的志向,一日疯长三尺,最后极容易倾倒于强风之下;而世上著名建筑,譬如法国之埃菲尔铁塔,意大利之米兰大教堂,中国之武汉长江大桥,哪座不是从砌好一块砖头、拧好一颗螺丝开始?所以,请那位音乐人评委莫要轻视卑微的工作。 其实,大凡有成就之人,不问职场之高低、工作之贵贱。 法拉第当过学徒,隐身于作坊内探索某些抽象的原理,打下了电学之基础;华罗庚当过店员,埋头于柜台上处理各种杂乱的账单,获得了数学之沉淀。那些时候,谁能料到脏乱的作坊会走出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谁会想到昏暗的店铺会诞生绝顶聪明的数学家?袁隆平就业定位不高,虽然长期任教于中等农业学校,但这并不能阻止他研发杂交水稻,为国为民解决粮荒问题;叶圣陶从小学老师起步,在教学一线长期探索,厚积薄发,终成语文界的权威专家。由此可见:小小职业,也有大作为。 所以,我劝告材料中的名校博士,找工作不必过于强调对口。哪怕岗位与所学专业八竿子打不着,只要肯学习,肯钻研,脚踏实地,做好每件小事情,将来必有大获!弯下腰来吧,扫一扫脚下的灰尘杂物,韬光养晦,没准就悄然练成金庸笔下功力高深莫测的扫地僧式的尖端人物。 如果你仰望高山,不妨从山脚爬起;如果你事业未成,不妨从扫地做起。室院已清,天下不远! 谢谢! 2017年11月8日上午 写于高三年级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