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吉林东丰县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1-10 10:49
第一次质量检测答案
1.D题干“关于《史记》和《汉书》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根据原文可知,班固死于狱中是在汉和帝永元四年,《汉书》成书在此之后;B项,“《汉书》在编修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的说法于文无据;C项,强加因果,原文中没有依据。
2.B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本题比较简单。B项,文章第二段“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根据文意可以判断“个人气质的极大差异”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班固受官方正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
3.C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C项,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最后一段“我们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观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他门徒的真性格。”可知,作者是“推想”,“不一定”是孔子及其门徒的真性情。
4.AD
5.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忍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6.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
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 了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
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7.C试题分析:C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在他的主持下,我国首次将集成电路用于弹上计算机”。
8.CE试题分析:A“一生的经历”说法有误,文章并没有呈现传主25岁之前的经历。B“肖像描写”在文中并不明显。D儿子受迫害而死与原文不符,是受刺激和伤害,落下病根而死;“处之坦然”于文意不符:谈到此事时依然难以释怀,“这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梁思礼夫妇心中又多了一道永远的伤口。
9.①爱国精神。父亲对其直接影响虽然不多,但是在爱国层面上,梁思成深受父亲影响,他说“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父亲的爱国思想让他一生受益,这种思想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选择回国和后来在我国航天事业的贡献上。②豁达性情。受父亲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的影响,梁思礼在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他“从不耿耿于怀”,而是乐观面对。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折磨后,他坦诚而坚定地道出了“我从来不后悔!”这正是他心底旷达坚韧的具体表现。③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梁思礼学成回国,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克服困难,不断攀登,创下了多个的“第一”和“首次”,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0.C11.A 12.B分庭抗礼不对
13.(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采分点:弃反、捐、以、且各1分,句意1分)
(2)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采分点:中国、王、使、遽 各1分,句意1分)
14.A  A项应该表现的是诗人的高洁。A项说“诗人……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不确。
15.①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形象传神。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批评石曼卿仅从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而未见其精神品质,含蓄蕴藉。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
16.(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7.【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句,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掺杂着方言。②句。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不合语境;③句,明珠暗投: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的人手里。④句,无可厚非:虽有缺点但可以原谅,不能过分责备。应用“无可非议”。此处不合语境。⑤句,步步为营: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不合语境。⑥句,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
18.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句式杂糅,“靠的是……”与“是靠……取得的”选择一种句式。B递进关系不当,应为“不仅要供学者精英雅玩品鉴,更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C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在“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之前补上“一带一路”。
19.A
20.【答案】  ①你就要把这几门课目学好。  ②又有自己的专业 兴趣  ③从而让学生集中精力做喜欢做的事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学得深入一些”,第②空注意前面的“对什么专业有兴趣”,第③空注意前文“自己喜欢的课目”。
21. 东部试点的政策不一定在全国试用  高考是我们国家公平的体现,其他国家不一定要施行【答案】静听内心的声音
诸葛孔明在《诫子书》中告诫道:“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喧杂的市井中,焦躁无所用途,唯有静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方能寻到自己的初衷。
  静是一种境界,亦是达到目的的便捷手段。佛徒阿难消耗终生汲汲于诵经,终日焦躁不安地背书,每日询问自己成佛的日子。在一声声浮躁的木鱼音中,他的着急一览无遗,而他终究成不了佛祖。释迦牟尼从不在浅层的佛经中停留,但凡诵经,他定心若止水。静水深流,青竹琼竹来回变更几许,他静观苍生,安然念佛,青灯素斋,淡然宁静的眼眸从未改变。至始至终,他只听从他的内心之声——心怀天下,普度苍生。
  佛曰:静思之,慧深矣;静处之,媲美矣。终成佛祖的释伽牟尼仅仅静下来打坐,听从内心普度众生,亦能修得圆满。而著名思想家董仲舒一心想在官场上叱咤风云,跌爬滚打落得满身灰尘后开始静心读书,却被皇帝赏识,位高权重一时。三年不窥园的静读与青灯古佛是灵魂相通的,纵然一个从佛一个归政,“静”仍旧意韵深长。
  人如蝼蚁,总在热锅上滚爬,急急躁躁,惶惶而无所得。焦虑地寻找更愈发找不到。伤仲永的悲剧路人皆知,方仲永躁于求得美名,四处奔走炫耀才华,一心想着何时能够闻名遐迩,倘若当初有一朝夕的静思研读也不至落得“泯然众人矣”的下场。和绅终生焦躁地追逐功利,形影巍巍,白发皑皑,却被弃于青史角落,无从寻踪。历史的悲剧如此一次次上演。
  人生而为人,只有静心倾听内心,才能不为外物所扰,不被旁人所迁。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间修篱种菊。身处闹市,无可奈何,所以才会有人在焦躁寻求间迷失了自我,丧失了本真,无法求到自己所要,也会有人有和毛主席一样“在闹市里读书”的境界,静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翻腾着寻找而不知静听其声;疯狂地赶作业而不解静心听讲;迷茫间追梦却长叹“虚空的虚空”……我们的社会总在焦躁地去寻找目的,想尽快获得物质的回报,每日在烦躁不安中空负韶光,早已忘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在轻声呼唤,也忘了“心无旁骛,宁静致远”的古训。
  歌德曾说:“才能在寂静中造就。”静听内心的声音,摒弃焦躁,我们心之所想,自如水落石出,在平静中成就。
【解析】参考立意:杜维明教授的话是说,“为”与“不为”有一个尺度,那就是善恶、是非,个人与家国、现在与未来。“为”与“不为”还有一个能力的问题,只要有能力才能有所“为”,而且是别人不可取代的。王元化先生的话中的“热闹”可以理解为处事心气浮躁、做事坐不了冷板凳;为争名而浮躁的心,为获利而起的纷争,以及不理性不冷静的叫嚣与谩骂;人应该从容淡定地面对名利的诱惑,静听内心的声音,静看庭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芥川龙之介话的关键词是“琐”,人要正确处理苦乐的关系,不为琐事所役,不为琐事所烦,以超脱的智慧、平和的心态对待琐事。写作时,可任意组合材料,但必须找到材料间的共同点。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参考译文:
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考虑天下初定,中国劳苦,就没有诛杀尉佗,还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陆生就此高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中国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了”接着,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生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生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纹理整个中国.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朝相比呢?”通过交谈,尉佗非常喜欢陆生,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尉佗还送给陆生一个袋装包裹,价值千金,另外还送给他不少其他礼品,也价值千金.陆生终于完成拜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死后,赵佗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前196),派遣陆贾去南越,命令赵佗因袭他的南越王的称号。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统一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尉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赐予尉佗南越王的称号。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