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D 解析:根据原文“传要进一步阐明和凸显经中的道理,其对史实的加工、演绎乃至虚构,就更远胜于经的微言大义了”可知,传对史实的加工、演绎乃至虚构,超过了《春秋》对史实的处理方式——取舍、详略、措辞、说法等。 2.A 解析:根据原文“《史记》确实有信史之誉,但它真正的贡献远不仅仅在此。从文学的角度看,司马迁《史记》最突出的价值,是它开创了中国历史叙事学的全新局面”可知,“开创了中国历史叙事学的全新局面”仅仅是“从文学角度来看”的最突出的价值。 3.C 解析:“突出历史人物的个性刻画与传奇性的描写”体现的是《史记》的文学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则兼称《史记》的史学成就与文学成就,同时还指出司马迁如屈原一样“发愤著书”,借历史人物的描写,抒发内心的愤懑之情。 4.B(“我的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属于无中生有。) 5.(4分) 特点:这是欧亨利式的结尾,一切都在意料之外,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 作用:①增强了故事情节的起伏性,增加情节上的吸引力。 ②和上文医护人员的夸张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物形象。 ③进一步突出了本文讽刺唯利是图、缺乏道德责任心之人这一主旨。 6.(6分) ①通过人物对话,表明所谓的“病人”并没有病,他以一个被莫名其妙收治的健康人的身份和思维方式讲话,所说的话合乎情理和事实;在人物对话中凸显人物形象、性格,揭示威德大夫缺少应有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起码的医生职业道德。 ②以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叙事更加集中,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③更能突出对话发生的原因和前提的极不合理,双方的对话显得格格不入,极其滑稽,增加了小说的幽默感和讽刺力度。 7.D 8.C (“侍郎是各部的最高长官”错误。) 9.B(“出面求情”表述不当。原文是“居正以计缓其事”。) 10.(8分) (1)(4分)原来是官吏与百姓有私怨,于是诬告百姓,逮捕那个官吏来讯问他,全部服罪依法处理。(“逮”“鞠”“具”各一分,大意1分) (2)(4分)(薛居正)担任宰相为政宽仁简易,不喜欢苛求细察,士人君子因此称赞他。(“宽简”“苛察”“多”各一分,大意1分) 11.(4分)AD 12.(4分) ①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空中又飞来一行秋雁,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稀可见有人背倚着栏杆。“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这是动景,“人倚楼”这是静景,动静结合,营造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 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空中又飞来一行秋雁,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稀可见有人背倚着栏杆,营造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情与景自然融合。 ③烘托,渲染。作者通过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听笛之人等意象渲染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饶有情韵,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④引发联想,韵味清远。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怨,让人联想起人生如晨星之易逝的慨叹,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的情思,那长笛一声引发无穷的联想,使闻者黯然神伤。(答对两点即可) 13.(6分) (1)审容膝之易安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4)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4.B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生:活的。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 一念之差:一个不好的念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以邻为壑:原谓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 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 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15.D. 解析:(A项缺宾语;B项“传播并伪造”语序不当,“伪造虚假信息”不合逻辑; C项“本着利己利人为出发点”句式杂糅) 16. C 17.(5分) 示例:①同一种鱼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②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③在渔业生产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18.(3分) 示例: ②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根除机动车排除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 ③共享单车的逐渐普及,未必就能使人们一定会把共享单车作为出行的首选工具。 【译文】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他的父亲薛仁谦任后周太子宾客。居正年轻时好学,有远大志向。清泰初年,参加进士考试未被录取,写了一篇《遣愁文》来自我解嘲,文章寓意洒脱,了解的人认为他有公卿宰辅的器量。一年后,登进士第。 后汉乾祐初年,史弘肇统率侍卫亲军,威势权力震动君主,残忍放纵,没有人敢忤逆他的意愿。他的部下官吏控告老百姓违犯盐禁依照法令应当处死。案件将要判决,薛居正怀疑案情不实,召来百姓讯问,原来官吏与百姓有私怨,于是诬告百姓,逮捕那个官吏来讯问他,全部服罪依法处理。史弘肇虽然很恼怒,也没有办法改变。后周广顺初年,迁升为比部员外郎,统领三司推官,不久任知制诰。周太祖征伐兖州,命令薛正居跟随出行,因为功劳加任都官郎中。显德六年,出使沧州审定百姓租税。不久,因为才干扬名朝廷,被提升为刑部侍郎。 宋朝初年,薛居正升任户部侍郎。建隆三年,入朝任枢密直学士,临时代理贡举一职。刚平定湖湘,朝廷任命薛居正出任朗州知州。适逢逃兵数千人聚结在山林湖泊中成为盗贼,监军使怀疑城中僧侣一千多人都是盗贼的同伙,商议想全部逮捕杀掉他们。薛居正用计谋延缓了这件事,趁机率领众人消灭群寇,捉住盗贼主帅汪端,讯问他,得知僧侣们都没有参与,千余名僧侣依靠他得以保全性命。 乾德初年,薛居正加任兵部侍郎。皇帝将要亲自征伐太原,大量派遣百姓运送粮草。当时河南府闹饥荒,逃亡的有四万家,皇上忧虑这件事,命令薛居正乘驿马快速招集百姓,十天内百姓都恢复生业。开宝八年二月,皇上对居正等人说:“粮食正成熟,万物丰盛,如果不是上天垂怜保佑,怎么能够如此。你们应当共同思考对万物有益的事情,如果政事有闪失,应当予以整治,来实现我的志向。” 薛居正等人愈发努力治理政事,来符合皇上的意愿。 太平兴国六年,薛居正因为服用丹砂中毒,正在上奏事情,感觉疾病发作,立即出来。走到宫殿门外,喝了一升多的水,宫堂中的官吏搀扶着他回到中书省时,他已经不能说话,仅指着廊下盛水的容器。左右的侍从把水拿来,(他已经)不能喝了,被用车送回自己的府第就去世了,享年七十岁。 薛居正气度仪表非凡,喝酒到几斗都心智不乱。他性情孝顺,行为纯正,日常生活俭朴。担任宰相为政宽仁简易,不喜欢以繁琐苛刻为明察,士人君子因此称赞他。他从参与政务到担任宰相,共八十年,皇上给他的恩遇始终没有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