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19 届高二上期月考语文答案 1、D。A 强加因果,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B 原文是基本形成C 原文是蔡京为相期间,歪曲解释《易经》里“丰亨”“豫大”两句,以此为“据”蛊惑赵佶,所以并不是《易经》里“丰亨”“豫大”提倡的。 2、B。没有对比,是比较,主要是为了论述当时宫廷绘画的审美好尚。 3、D 4、D。只有传统经济系统中的“生产者”才会增加生产使其利益最大化。故D 项错。 5、B、D。(选B3 分;选D2 分)A 项,三则材料谈的是中国的环境问题,不是世界的,“人类”扩大范围;“灭顶之灾”说法程度过重,原文无此意。C 项,“多开发小城镇”,原文无此意,“控制人口规模,多开发小城镇”与“减少碳排放和资源使用”无关系,此处强加。E项,材料二是从理论上来分析,没有用事例或数据。 6、①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削山造地。②地方政府在城镇建设中没有遵循环境法规。③当前的城镇化是人工建造城市,没有考虑环境、自然资源。④城镇人口增加,环保设施欠缺。(共4 分,每点1 分,意思相近即可。) 7、C 解释: A 推荐B 诚心D 向来 8、D。A 古人在地理上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也叫江东,江西称江右。古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所以称江南为江表。B 孝忠父母。C 践政: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9、B 是于谨制定伏击的计策并打败了拔陵军队。 译文: 于谨字思敬,性情深沉,有见识度量,广博通读经史书籍,同时也研读谶书纬书,注释《孝经》,尤其爱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看到他,赞叹说:“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他被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他为秀才,司徒来征召,他全都不去就任。正光四年,开始镇守江东时,有人上疏推荐于谨。广阳王元深出兵北伐,推荐于谨担任长流参军,对他特别礼遇。当时魏末动乱,群盗蜂拥而起,于谨想要不动用武力,就达到平定他们的目的。于谨就单骑进入贼兵当中,向他们宣示恩信。于是西部铁勒的酋长乜列河等人,率领三万多户人家都服罪归附,相随着往南迁徙。广阳王和于谨去折敷岭迎接他们。于谨说:“拔陵的兵众不少,他得知乜列河等人前来归附,一定会来拦击。他如果先占据了险要,就难和他争胜。如果用乜列河等人来引诱他,然后我们埋下伏兵等待着,一定很容易打败他。”广阳王听从了这个计策。拔陵果然前来拦击,于谨的伏兵冲出来,贼兵就此大败。 孝昌元年,于谨又随广阳王征讨鲜于修礼。适逢章武王元融被鲜于修礼杀害,于是广阳王在中山驻军。侍中元晏告诉灵太后说:“广阳王徘徊不前,坐观待变图谋不轨。又有个叫于谨的,智略超人,是他的主要谋划者。在战乱之际,他恐怕不是陛下的忠臣。”灵太后下诏命在尚书省张贴告示,招募能抓获于谨的人,答应予以重赏。于谨听说后,请求亲自到朝廷投案,表白真心。广阳王答应了他。于谨就来到布告下说:“我知道这个人。”众人都问他。于谨说:“我就是。”有关官吏得知后上报。灵太后引见于谨,十分恼怒。于谨详细地诉说了广阳王的忠诚,并陈述了停驻军队的情况。灵太后的怒意逐渐缓解,于是放了他。 于谨自认为长期掌握权势,地位声望隆重,功名既已建立,情愿保住悠闲的生活,就把他所乘的骏马和所穿的铠甲等献上。太祖明白他的意思就说:“如今大奸之人还没有平定,您怎么能就这样独善其身呢?”就没有接受。到太祖去世时,孝闵帝刚刚登上帝位,还幼小,中山公宇文护虽然接受了太祖的临终遗托,但名望地位向来低下,各位王公大臣们都图谋执掌朝政。宇文护很是担忧,私下咨询于谨。于谨说:“我向来蒙受丞相的特别关怀,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以死相争。第二天,各位王公聚集在一起商议。于谨说:“中山公受到太祖临终的委托,军国大事,理所当然应该归他掌理。”说的时候言语神色严厉,众人都被震惊了。于谨对宇文护说:“您如果统理军国大事,那我们这些人就有依靠了。”于是向宇文护跪拜了两次。王公大臣们受到于谨的逼迫,也跟着跪拜了两次,因此大家的意见才确定下来。 保定二年,于谨因年老,上表请求辞去官职,朝廷没有允许。到晋公宇文护出兵东进讨伐,仍请求他一同前往,在军事战略上请教他。天和三年,于谨死在任上,终年七十六岁。武帝亲自前往吊唁,加授太师、雍州刺史,谥号为文。于谨为人有智谋、勇敢坚毅,善于为主上效力。他的名望地位虽然很高,但他更加谦让。朝廷凡是有军国大事,大多由于谨决断。于谨也竭尽自己的才智能力,所以在功臣当中,特别受到委用信任。 10、A 都是介词,凭借。(B 副词,于是;副词,才C 并且,表承接;表修饰D 副词,就; 或者,副词) 11、D 12、D 鹿卿是因为“委使不当”先自劾,又和诗而遭弹劾的。 13、(1)广阳王徘徊不前,坐观待变图谋不轨。又有个叫于谨的,智略超人,是他的主要谋划者。在战乱之际,他恐怕不是陛下的忠臣。得分点“盘桓”“坐图”“风尘”“纯臣” (2)皇上关注礼遇他越多,就妒忌他的人渐渐增多,有的人撰写假的奏疏托请徐鹿卿给以传递,多次诋毁宰相以及各种大小官员,徐鹿卿开始不知道。得分点“眷遇”“浸”“传播”“历诋”“百执事” (3)所以那智慧能够胜任一官之职,善行能够联合一乡的人,品德能够使一国之君满意,能力能够使一国的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鴳啊。得分点“知效”“行比”“德合”“而征” 【参考译文】 徐鹿卿,字德夫。广泛地通晓经史,凭借擅长文学名于乡里,后来的学者争以他为宗师。嘉定十六年,参加廷试,考中进士,有关官署按其对策决定他名列第二位,详定官因其文章直露而加以贬低,结果置第十位。徐鹿卿调南安军学教授。张九成曾经因为直言相道被贬谪居,徐鹿卿选择他的言行,刻石树立在学校以此为校训。建立养士的纲常条纪,学田多分布在溪峒,时时征赋没有准则、限度,农民为此感到痛苦不堪,徐鹿卿去抚恤民众,结果没有拖欠租赋的人。后来盗贼作乱,围绕城邑的屋宇皆被毁坏,只有学宫幸免,故徐鹿卿说:“是没有谁来扰乱我们的。” 真德秀担任泉州知州,请他在南安任职,徐鹿卿以不便养母为借口推辞。真德秀说:“志同道合,可以拯民,你还担忧什么而不来呢?”徐鹿卿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母亲,她欣然答应了这个要求。到职后,首先就罢免了没有名目的科敛负担,注明版籍,革除预借,疏决壅塞阻滞,通达冤抑,其县邑大治。真德秀不久担任福建路长官,疏列他的政绩,以劝勉各县。逢歉收年,处理得法,富有的愉快地分出财物,民众没有死亡、迁徙的。正值岳珂驻守当涂,制置茶盐,诡称为国谋利,横征暴敛百出,商旅不敢通行于此地,国家收入反不如其初。朝廷命徐鹿卿核实这件事,官吏争相逃窜隐匿。徐鹿卿宽定其期限,亲自审查勾考,全部了解了那实际情况。岳珂辟置贪官酷吏,揭人隐私陷害百姓,没收他们的财产,平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被囚禁了半年。徐鹿卿全部释放而劝他们将余财分给贫民,都感泣涕零,奉命而行。徐鹿卿倡议罢去浮盐经界卤地,先撤相家所筑,被捕者自己说:“我是相府人。”徐鹿卿说:“行法一定得从近依富贵的人开始。”最后还是依法处罚。丞相史弥远的弟弟担任温州通判,用韩世忠家传的珍宝玩物获利,籍没之,徐鹿卿奏请削夺了他的官职。 起初,徐鹿卿邀请衢州推官冯惟说来婺州断狱案,冯惟说平素廉洁直率,到后则辨别曲直,查出湮没已久的禁查之事。大家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到不快,正值乡人聚集一起提意见,于是嘱请弹劾冯惟说。州官索要告发冯惟说的盖有手印的文书,冯惟说笑道:“是不是还可以任官呀?”自己在盖有手印的状纸上题诗后离开了。 衢州郑逢辰因错误地举荐了人,徐鹿卿因为委任使者不当,两人相继自己奏请免职,又相互和诗酬唱。御史把他们二人弹劾、罢免。等到任泉州知州,改任赣州知州,都推辞不就职。丞相杜范送书信给他说:“直道不能被人所容,使人击节叹息。你不出任就职,难道是因为冯惟说的缘故吗?冯惟说即将有新的任命了。”徐鹿卿于是才出来任职。皇上关注礼遇他越多,就妒忌他的人渐渐增多,有的人撰写假的奏疏托请徐鹿卿给以传递,多次诋毁宰相以及各种大小官员,徐鹿卿开始不知道,后来就在皇上面前洗刷自己,请求罢去官职。理宗皇上对他说:“你离职而去,正好中了奸人的计谋。”诏令临安府根据这个捕拿造假疏的人,因事件与一些有势力的要人有牵连,狱事没有依法追查到底。 徐鹿卿居家忠孝友睦,喜怒不表露于形,恩怨都能泯灭不言,宗族亲属,乡里党人,都得欢喜之心。担任官职廉洁简约,清正严峻,不随便拿取一点点东西,一栋草庐刚能遮挡风雨。谥号“清正”。 14、答案AC(选A3 分,选C2 分)(A 重在叙事写景C 颈联虚实结合,因为想象联想是虚写。) 15、①诗眼分别是“没”和“空”,没:消失;空:白白地,徒然地。(2 分)②借景抒情,“没”字,暗扣“望”,借助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抒发对友人的牵挂思念。“空”字,写青山空对着诗人,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友人离别后诗人的空虚寂寞的心境。(2 分)③虚实结合,想象,比喻,诗中“飞鸟”比喻南游的友人,写出了友人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想象远去的友人不知停留在何处,只有眼前的青山空对着自己,徒增思念。(2 分)(意思对即可)(共6 分,三点,每点2 分) 16、(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3)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0)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7、A① 正确,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②错误,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③错误,流金铄石:能使金子和石头融化,形容天气极热。④错误。铤而走险: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与语境不合。⑤正确,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雄健洒脱,很有气势。⑥正确。光风霁月:指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色,比喻为政清廉和人品清朗、坦荡。 18、B(A 杂糅,删掉“据”。C 成分残缺,应改为“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D 语序不当,“广泛”应该修饰“好评”。) 19、A 20、(1)很快便进驻宫廷(2)由于历代皇帝的推崇(3)在中国历史上(一句2 分,两句4 分,三句5 分) 21、②彻底控制雾霾未必就能吸纳得了优秀人才〔或“吸纳优秀人才未必要彻底控制雾霾〕。③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也未必单靠控制雾霾。(每点形式1 分,内容1 分。答出一点得2 分,答出两点得4 分) 22、(60 分)作文: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暗示了文体——议论文。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有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观点来写。 立意指导: 角度一:适当惩戒有章可依,应支持。 青岛出台的规章中明确了中小学可以适当惩戒学生,从文本字面含义而言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学校拥有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学生的批评教育权、惩戒权、处分权;其二,学校对学生的惩戒规定应该公开。实际上,关于学生惩戒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也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可立意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学校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 角度二:学校和教师不应该拥有“惩戒权” 现在老师主要是采取批评教育为主,手段也就是写个检查。没有老师会体罚学生,老师也要学会自我保护。因为现在学生都知道老师不能体罚学生,所以经常以此“威胁”老师,不服管教。对于“惩戒”出现在当地法规中,会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影响。本办法对于“惩戒”没有明确的规定,不便于执行。可立意为:学校、教师不应该拥有“惩戒权”,因为拥有“惩戒权”可能导致暴力被合理合法地“植入”教育中,伤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角度三:应明确惩戒范围和方式 《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没有一个制度化的规定,惩戒与体罚将处于一种模糊状态,既不利于教师履行教育管理职责,也不利于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惩戒权是教师职业所固有的一种权利,也是由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一种教育方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可塑性较强,教师正面的教育引导和相应惩戒,有助于增强教育效果。但同时,教师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否则将违反相关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所以亟需明确惩戒范围和方式。 可立意为:学校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但必须对其权力的范围和行使权力的方式进行规范和监督,避免滥用惩戒权。 角度四:从教育角度来看,惩戒本身不是目的,对学生合法的惩戒是有必要的。 惩戒对集体管理来说有必要,在班集体中适当运用惩戒方式教育,对多数孩子也是一种保护,它可以起到威慑作用。青岛用政府规章的形式,明确学校对学生有适当惩戒的权利在全国开了先河,它可以帮助学校和老师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责任和使命,是一件好事。可立意为:学校、教师有没有惩戒权,或要不要将惩戒权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都不是最要紧的,如何采取最有效的措施降低孩子犯错的可能性,帮助孩子规避或改正错误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