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一中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0-29 10:22
祁阳一中2018届高三10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语文答案详解
【论述思路】选文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元代陆上丝路的再度繁华与明清时期的没落现象,论述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第一、二自然段,指出陆上丝路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第二层为第三自然段,引述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论述,说明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第三层为第四、五自然段,分析元明清时期陆上丝路的再度繁华和衰落的原因,并提出海上丝路的日渐衰落使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西方。
1.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扩大范围,原文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B.以偏概全,唐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还源于三股力量对相关地区的控制。D.强加因果。花刺子模遭遇了灭国之灾,是凶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 。
2.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文中只是借用该诗说明宫女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
3.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选项推断错误,原文“遗憾的是……日渐衰落”.由“迁海令”之后的省略号可知,海上丝路衰落的原因不止这两点。(二)(14分)
4.D(3分)(桂枝知道连婶家情况已有改善,“帮助”不像以往那么迫切;当时对连婶的承诺也只是顺着连婶心意;况且,明年连婶会添外孙,定难再脱身来摘棉花。但她还是决定“明 年还种棉花”,突出表现的是她在感情上是将连婶当婆婆、当亲人看,心中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同时,如果明年还种棉花,那她就能够以摘棉花的名义再请连婶来家相聚)
5. (5分)①朴实善良,做事实在:连婶除了为雇主摘棉花,还主动帮助照顾孩子做些家务;摘几千斤棉花寻不出半片叶子。②能吃苦耐劳:连续多年一个人承包三十多亩地棉花的采 摘任务,起早贪黑,一连十多天。③讲诚信,重情义:女儿怀孕有反应需要她照顾,但她为了兑现承诺偷偷跑出来为桂枝家摘棉花。把桂枝当闺女,关心体贴理解有加。(答对2 点记4分,答对3点记5分。)
6.(6分)观点一:以“明年还种棉花”为标题更好。①小说的主要内容围绕桂枝明年还种
  不种棉花而展开,当然以“明年还种棉花”为标题更加切题。②“种棉花”贯串全文,是
  小说的线索,以“明年还种棉花”为标题,能制造悬念,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观点二:以“桂枝与连婶”为标题更好。①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桂枝和连婶,一个是雇主,
  一个是雇工,故事围绕这两个身份不同的女性展开,因此以“桂枝与连婶”为标题更好。
  ②桂枝和连婶之间不是冷冰冰的雇与被雇的关系,而是相互帮衬相互信任的关系,以“桂
  枝与连婶”为标题,可以引发读者对人与人应该如何和谐相处的反思。(共6分。观点2
  分,每条理由各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 2分)
7.(3分)C  并非否定,也肯定了其成功之处。
8.(5分)C、D   A项“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于文无据。B项“都是历史人物”与原文不符。E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
9.(4分)开放性试题,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可从游戏平台、政府、家庭等多个角度来谈。
【示例】①立足平台,要市场更要责任。游戏研发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视潜在危害,不能只重体验而不计后果。作为企业,利益的吸引不能取代责任的担当,为社会尽责、为发展尽力、为人类增添价值,“王者”才会真正“荣耀”。②立足政府,要创新更要监管。游戏毕竟是市场行为,其研发与营销也代表了一定的创新与活力。政府要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开拓,但是监管是永远不能松的那根弦,监管主体有必要让游戏多一些“善意”。③立足家庭,家长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游戏适合什么年龄的孩子,我国没有游戏分级制,家长们就应该学会自行分级。父母应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对子女的日常教育,培养积极爱好,转移注意力。(每点两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在语段中,第二个“将”翻译为“将要”,而非“将领”,“将邀于路”意思是“将在半路拦截”,故“将”前应断开,排除A、D两项;“巡徼”有“巡行视察”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
11.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领”通常是兼任较低职务。
12.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第二次作战是临危受命,而第一次并不是;且第二次剿灭李继迁并没有说结果。
13.(1 )他们锐气十足地一心向前赶,不会考虑我们的到来,(我们一起)全力奋战而取胜,足以使自己有所建树。(“趣”“虞”“ 自树”各1分,句意2分)
(2)于越正在吃饭,筷子都吓掉了,被短兵器击中手臂,伤很重,骑快马先跑了。(“方”“创”“遁”各1分,句意2分)
【文言译文】
尹继伦,是开封浚仪人。父亲尹勋,曾担任郢州防御使。(尹勋)曾经以内亲举荐尹继伦,认为(他)是个可用之材,宋太祖任命他,(让他)补为殿直,暂领虎捷指挥,参与平定岭南,攻下金陵等战役。宋太宗即位,(他)被改任供奉官。跟随征伐太原有功,回京后升迁做洛苑使,又充任北面边疆都巡检使。
端拱年间,威虏军军粮不足,契丹暗地里商议(派兵)入侵边境。皇上得知此事,派遣李继隆征发镇州、定州两地的士兵一万多人,护送军用物资几千车。契丹大将于越侦查知道这件事后,率领数万精锐骑兵,将在半路上拦截。尹继伦恰好领兵巡检到此,路上与贼寇相遇。于越径直催促大军,经过尹继伦的军队,看都不看一眼就离去。尹继伦对部下说:“贼寇藐视我们啊。他们南下如果获得胜利,回来一定会乘胜驱赶我们而回北方,如果他们失败,回来时也会拿我们泄愤,到时我们将无一幸存。为今之计,我们应该暗藏兵甲不出声地跟着他们。他们锐气十足地一心向前赶,不会考虑我们的到来,(我们一起)全力奋战而取胜,足以使自己有所建树。即使战死也可以算得上忠义,怎么可以被消灭而死,做胡地的野鬼呢!”众位部下听后怒发冲冠而听命。尹继伦命令军中喂马整顿,等到夜晚,人人拿着短的兵器,悄悄地跟在贼寇后面。行了几十里,到唐河、徐河之间妁地带。天还没亮,于越的军队距离朝廷大军四五里地,聚集吃饭结束,将要交战。李继隆布置方阵在前面等待敌人,尹继伦从后面突然冲杀出来,杀了皮室将领一人。皮室,是契丹的相(辽国战场上,皮室一般属于中军紧靠主将的位置)。皮室被擒杀,敌军立刻惊慌溃退。于越正在吃饭,筷子都吓掉了,被短兵器击中手臂,伤很重,骑快马先跑了。敌人随着于越的逃跑而溃不成军,相互踩踏,死伤无数,剩余的人全部撤走。契丹从此(锐气大挫,)不敢窥视边境,他们平时相互告诫,说应当避开“黑面大王”,(这是)因为尹继伦脸黑的缘故。(尹继伦)凭借军功升任长州刺史,仍然兼任巡检一职。
至道二年,朝廷分别派遣一批将帅兵分五路,讨伐叛将李继迁。大将李继隆由灵环路前往时,徘徊观望不前进。皇上发怒,紧急召见尹继伦回京师,授予他任灵州、庆州兵马副都部署,想用他来辅佐李继隆。这时尹继伦已经生病,勉强起身接受诏书。皇上平常听说他喜欢喝酒,用皇上的酒杯赏赐他然后派遣他前往。当天尹继伦就乘坐驿车奔赴军营,到了庆州死去,时年五十岁。皇上听说这件事哀伤悲叹,给予加等的办理丧事的费用,派宦官护送他的灵柩回乡埋葬。
14.(5分)B、E  (B鸿雁将秋来的消息传来,非将思情带回故乡;E诗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描写和抒情)(答对一项2分,答对两项5分;答三项及以上不给分)
15.(6分)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愁;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愁;④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每答出一点给l分,答出四点给满分)
16(5分,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⑴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⑵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3分)B(①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使用正确。②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使用错误。③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使用正确。④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使用错误。⑤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使用错误。⑥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或文章深刻有力。使用正确)
18. D 。 A项,语序不当。“不仅为陆路和海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启了……而且推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应改为“不仅推动了陆路和海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为当地开启了……”  B项,句式杂糅,“遵循以‘学生为位’为原则”将“遵循……的原则”和“以……为原则”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了,可改为“遵循‘学生本位’的原则”或“以‘学生本位’为原 则”。C项,成分残缺,可在“视野开阔”后加“等特点”。
19.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高足”是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用来形容白己不合语境。C.“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D.“秦晋之好”泛指两家联姻。放在此处不合语境。
20.①也能给人类带来好处 ②台风还能调节地球冷暖③台风有弊也有利。(每空2分)
21. (5分)①不是在传统商业模式上加上互联网,就会带来产业的快速放大和增长。
②不是在“共享经济”的风口下,就会被投资者看中,能够一下飞向“人生巅峰”。
四、写作(60分)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时评类的材料作文,注意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分析,注意材料中的内容,首先站在谁的立场,站在情缘的立场重视情感,站在球队的立场,应该顺应市场的规则,优胜劣汰。
【答案】当规则遇上感情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必须遵守,然而,规则的制定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倘若为了死守规则而破坏这份美好,那么规则的存在就意义可疑了。当人性遇上规则时,我们是否应以人性为先,更多地关注人呢? 
考生迟到了2分钟,不能进入考场。考生的妈妈又是求情又是下跪,考生还差点做出过激行为,最终考生还是未能参加考试。有的认为,高考关系到考生的命运,给他一个考场,把握一些规则的灵活性,多一些人性化的通融,并无大碍;可能也有市民觉得这对其他考生不公平,还可能影响正常考试秩序。
规则中铸就着辉煌,绽放着睿智。无可否认那“三国鼎立”的盛世,离不开冷峻的规则;唐王朝的鼎盛——那“贞观之治”的壮举,亦离不开严厉的规则。历史同样告诉我们规则的退化,注定的是失败,推出的是“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挥霍,铭记的却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秦之泪。然而规则也是有血有肉的鲜活体用情感、睿智制定的;规则中闪烁的辉煌也是人踏出来的。它以其冷峻、严厉神圣不可侵犯……但唯独一点它却不能风干了“情”,吞噬掉真正的自我。
敲开规则的枷锁,看到的不仅是冰冷的棱体,感到慑人的威力,还寻觅出其中最佳的弧线——折射的却是非凡的光芒。是人情将它软化,那光芒是包蕴真情的规则中孕育出的惊奇伟力。人需要有份勇气走出条条框框,编织多情牢笼,体验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寻觅迷茫中内心最完美的图线,成就非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秋失明厥有《国语》……这一切的惊奇都在规则弧线上铺就,是它给了圣人喘息的机会,也是它填充无情规则中的失败缺憾。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我们自己。只有在无情的规则前坚守住心中最完美的图线,才能构建人生的伊甸园。正如方正的规则中需包容着柔美的弧线——最纯朴的人情味。它虽短小却似规则中的维他命,给周围空气以绮丽鲜活;它虽平淡却似规则中的调色剂,给黑白的人生底色以绚烂多彩。      
康德说过,人非他人工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都应该得到爱护与尊重;孟德斯鸠也说过,凡法皆有例外。法的制定不可能囊括所有的情况,但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当人性遇上规则时,我们应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人身上,更多地关注人,更多地爱护人,在不损害其他人利益的情况下,违反规定是无可非议的。 
当规则遇上感情,并不是一个死结,这里关键在人,方中可以有园,园亦可容方。方圆之中才是真实地世界,美好的世界。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