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0-27 16:01
参考答案
1.C(中山装的设计思路不仅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同时也彰显着民主共和思想)
2.A(“解决传统文化服饰的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成为时代的课题”错,原文是“如何进一步推进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新,成为这一时代的重要课题”)
3.B(“这种暗喻或象征的设计方式与中国古代帝王服装上绣有龙纹截然不同”错,“这种暗喻或象征的设计方式”在本质上应该是相同的)
4.D(小说末两段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由前文的全知视角转向了有限视角)
5.(1)天真好奇,喜爱幻想:胡安“发现”了大人所看不见的绳索,幻想通天的绳索背后的未知世界。(2)勇于探索,执着坚定:胡安不顾大人的阻扰,努力探索绳索尽头的世界,穷其一生,他依然在寻找。(3)做事谨慎,有点胆小。考虑了几秒钟后他才慢慢走近绳索,用指尖轻轻触碰绳索。(答出1点给1分,2点3分,3点5分)
6.象征意义示例:①象征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梦想世界;②象征与成人世界相对的儿童世界;③象征人们向往的某种奇迹或奥秘;④象征儿童对世界的探索。(能联系文本作分析,每点2分,答出3点给满分)
7. B【选项分析】 旧伤痕文学成为短命的文学现象的原因不只是缺乏文学价值,也有一定的政治因素。
8. BC 【选项分析】B项,由原文“比如余华的《第七天》,在我的定义范畴里面它一定是‘新伤痕文学’”可知,《第七天》“不能属于‘新伤痕文学’”理解错误。C项,“将个人创伤转化为社会创伤’,理解错误,原文说“书写可以把这种社会的创伤表达出来,个人的创伤和社会的创伤是互为一体的”,并不是说“将个人创伤转化为社会创伤”。
9. 【参考答案】①不同年代的人都在面临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创伤或阵痛,已经有大量作品涉及伤痕问题;②目前文化界还没有对这种创作倾向作出准确的判断;③“新伤痕文学”的书写有助于发现问题根源,对时代起照亮和疗愈作用;④年轻作家已经在“新伤痕文学”的创作方向上作了积极尝试,更值得我们重视。(答出一点l分,答出四点4分,意思相符即可)
10.D
11.A(三公又可指太傅、太师、太保。)
12.D)(为葬父而卖掉田产不是他仕官期间发生的事。)
13.(1)这时匈奴连续入侵云中、朔方,杀害抢掠官吏百姓,百姓一年之内多次逃命。(“是时”、“杀略”、“九奔命”,各1分,句意2分)
(2)服丧完毕,朝廷征召并授予他尚书一职。崔定凶为时局很乱,称病不到职办公,几个月后被免职回家。(“服竞”、“以”、“视事”各1分,句意2分)

崔寔字子真,又名台,字元始。少年时很沉静,喜欢读书。父亲死后,住在墓旁守丧。守丧期满,三公请他出去做官,他都不去。桓帝初年,皇帝下诏给公卿郡国推举极孝顺和品德好的人。崔定被郡国推举,征召到官署,因病不能参加面试,拜为郎。崔定对政体很精明,做官的能力很强,写了评论当代政事的意见数十条,题目叫《政论》。针对当时要害,议论很正确,博得当代人的称赞。仲长统说:“所有国君,应抄一遍,置于座旁。”后来朝廷叫崔定到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里去当官,崔寔都不去。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推荐崔寔,说崔的才干很好,能力很强,应在朝廷做官。于是皇帝封崔为议郎,提升大将军梁冀作司马,与边韶、延笃等人在东观著书立说。后来崔定出任五原太守。五原的土质宜于种麻,而当地人不知道织布,老百姓冬天没有衣服穿,堆些细草睡在草里面,见官吏就披着草出来。崔寔到任后,叫百姓卖掉储藏的粮食,替他们添制纺绩、织缍、觫媪等工具并教他们如何使用,百姓才免受冻馁之苦。这时匈奴连续入侵云中、朔方,杀害抢掠官吏百姓,百姓一年之内多次逃命。崔定就厉兵秣马,严饬烽火台侦察,敌人不敢进犯,成为边塞最安静的地方。崔定在病中,被拜为议郎,又与当时的名儒博士一同审定《五经》。恰逢梁冀被杀,崔定是梁冀的故吏,受牵连,罢了官,关在牢里数年。当时鲜卑多次进犯边境,皇帝下诏书给三公推荐威武谋略之士,司空黄琼推荐崔寔,崔被拜为辽东太守。走到半路上,母亲刘氏病死了,崔定上疏请求回家料理丧事。母亲刘民生前品德很好,读了不少书。起初,崔突在五原任太守,母亲经常教导如何治理政事,崔寔的好功绩,母亲很有帮助。服丧完毕,朝廷征召并授予他尚书一职,皇上又拜他为尚书。崔寔因为时局很乱,称病不到职办公,几个月后被免职回家。当初,崔定的父亲死了,崔寔卖掉田产,做了坟墓,立了墓碑。埋葬完毕,家产卖尽,因为穷困,便以卖酒贩粥为生。当时人多用这事讥笑他,他始终不改。他做生意只求够本就行,不多赚钱。等到做了官,多是边境地区,所以更加贫薄。建宁年间死去。家里很穷困,没有钱装殓,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颊等替他准备棺椁葬具,大鸿胪袁隗替他树碑,称颂他的功德。
14.答案AD(选对一项2分,两项5分)
15. (6分)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17.答案A。析:电光石火:闪电和燧石的火光,比喻事物转瞬即逝。这与要表达的"光明"的意思不符。属望文生义。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不分上下。用于双方,与所表达的"几家"不符。属用错对象。"莫衷一是"是指意见有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普遍认为"与之相矛盾。
18.答案C。析:A搭配不当,B成分残缺,D结构混乱。
19.答案B。析:A项"鄙人"虽是自谦之辞,但不符合语体风格,这类文言词语不适合用在日常"启事"中;C项"璧还原物"是敬辞,表示完好无损地退还赠礼或归还借物,不能用于对自己;D项"高抬贵手"表示请求宽恕、通融时的客套用语,不合语境。
20.答:①更需要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的支撑。
②弘扬法治精神。
③更要"防于未然之前"。
21.内容:在特价品的柜台旁背对背站着经营者和消费者,经营者拿着钞票在想“是真的吗”,消费者拿着放大镜辨别商品也在想“是真的吗”。
寓意:这则漫画折射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危机,呼吁社会加强诚信建设。(6分)
22.作文材料分析:此事件中的女童、女童家长、女大学生都有过失,都应该担负相应的责任。其一,女童虽然小,但也不应在公共场合吵吵闹闹,影响其他人就餐,破坏公共秩序;其二,女大学生不应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被激怒后主动上前伤害幼童,她明可以选择与餐厅经理及孩子家长沟通,尝试理性劝阻孩子的不礼貌行为,而不是用暴力手段去恐吓幼童;其三,女童之母反应过激,护犊心切但也不能大动干戈。本来作为母亲应教育好孩子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不乱打乱闹,错误在先,没有做好孩子的榜样,是家长的失职。公共场所秩序失控,更是反映了社会公德的缺失。
参考立意:1、维护公共秩序与公德;2、对社会戾气说“不”;3、重视公德教育;4、理性行事。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