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山居即事 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①,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注】①鸂鶒:一种水鸟,又名紫鸳鸯。 21. 词的上、下阕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 22. “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如何理解词人的“足”与“未足”?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21. 上阕描写的是优美的山间自然风光:轻鸥飞来,点破一泓绿水;水鸟嬉戏争浴;飞泉流泻,涌珠溅玉。下阕描写的是宁静祥和、生机盎然的田园图景:春雨过后,水满秧绿;陇上黄牛闲眠;绿油油的麦苗直铺云际;簇上蚕丝,正似朵朵白雪。 22. “足”体现的是山居生活带给词人内心的美好感受:山村风景优美,田园生活宁静,乡间人情淳朴;“未足”表现的是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遗憾,“何时足”含蓄地流露出词人不甘满足于眼前山居生活的惆怅与无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试题分析:词人充满喜悦地向读者指点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田陇上快成熟的麦子,恍若连天的黄云;蚕房里已吐出的蚕丝,正似朵朵白雪。至此,五月乡野的生机,被绿色的秧苗、黄色的麦穗、白色的新丝勾勒出一幅简朴而大方的图画。难怪词人在描写了乡野的自然美景和田园美景之后,要发出满足的叹息。"若要"一韵,情中含理又带有以理遣情的痕迹,滋味最是蕴藉隽永。它写出了词人对此田园风景的满足感,也传递了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微憾感,而终归于以理遣情的平静旷达。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六、命题作文 23.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作文。 桑地亚哥的硬汉精神感动了我们,是源于他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智慧。有位成功人士也说过:“我们应该有勇气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这两者的不同。” 生活中,你有哪些类似的经历?有过怎样的反思?请以“勇气·胸怀·智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勇气?胸怀?智慧”这一文题的写作有两个难点:一是题意的把握之难――这是一个“三元关系”类的文题,二是材料的选择之难――一个材料中要能兼容这三个有机联系的元素。在构思上,本文既可以把“勇气”、“胸怀”作为明线来处理,把“智慧”作为暗线来处理――在对“勇气”、“胸怀”的抉择中彰显“智慧”;也可以将“勇气”、“胸怀”、“智慧”均作为明线来处理。当然,最佳的构思还要能找到一条贯穿“勇气”、“胸怀”、“智慧”三者的内在红线,这样才能把文章收绾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一个焊接的“拼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