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北黄冈市红安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0-26 11:09
2017年10月高二月考语文答案及解说
1.D.(A项,属于扩大范围,原文只是说传奇、话本、小说“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 B项,原文第2段中是“有的……也有的”,而非选项中“既……又”的关系。C项,“只要……就”错,原文是“只有……才”。)
2.D.(比喻意在阐明“戏剧文学的根本,还是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
3.C.(“整个艺术创作就会全功尽弃”扩大范围。原文是“一旦哪个部门脱离了该剧的文学统摄,这个部门就会出现艺术创作问题”。)
4.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突出了过年的热闹”错误。B项,“墙上挂‘父亲’的照片”是要突出家人对“父亲”的缅怀思念。D项,无心理描写;说老二“鲁莽”也不恰当。
5. (1)坚强乐观。丈夫去世以后,母亲带着三个孩子生活,支撑起整个家庭,在除夕夜给孩子们包饺子吃,营造欢乐的氛围。(2)吃苦耐劳。到年三十了,她还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买菜,没赶上公交车,徒步回家,直到除夕夜才回来。(3)聪慧能干。她让孩子们一起动手,包饺子,贴对联,感受过年的氛围,让孩子们都吃到硬币,预示着他们能有好运, 使他们感到开心和快乐。(4)挚爱亲人。她不仅对三个孩子充满爱,而且对逝去的丈夫也无比怀念。(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3分,答对3点给5分。) 
【解析】本题是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结合母亲的相关描写分析。坚强乐观,吃苦耐劳,聪慧能干,挚爱亲人等。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点睛: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丈夫去世以后,母亲带着三个孩子生活,支撑起整个家庭,在除夕夜给孩子们包饺子吃,营造欢乐的氛围。可见母亲坚强乐观。
6. (1)前呼后应。结尾段“除夕夜白雪皑皑”与标题和第一段形成呼应和照应,结构更加严密。  (2)“欢乐的笑声”与开篇形成对比,营造了和谐欢乐的家庭气氛,突出了亲情的温暖和孩子们苦中作乐的坚强乐观,与主题的表达和主体事件的背景相契合。(3)突出了母亲悲喜交加的复杂心理。既有对丈夫的思念,又有对迫于窘境、失去父爱的孩子们的悲悯怜爱,更有对亲情温暖、孩子成长懂事的喜悦和欣慰。(答对1点给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段的作用。总体上可从情节、人物、主题的角度考虑。答题时注意首先概 括该语段的主语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前呼后应,结尾段“除夕夜白雪皑皑”与标题和第一段形成呼应和照应,结构更加严密。“欢乐的笑声”与开篇形成对比,突出了母亲悲喜交加的复杂心理。
7.A. 【解析】以偏概全。原文是“此次雾霾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强度大”。
8.A、D. 【解析】A项,“只要……就”绝对化。D项,“而每年雾霾天数也呈不断上升的状态”错,由数据图可知,有下降有上升,并不是一直上升。
9.(1)政府要改变理念,决不能决不能用环境污染换取数字政绩,决不能拿群众健康拉动GDP增长。  (2)政府要加强力度,强化监督职能,加强对违法企业的处罚、整顿力度。  (3)政府要规划合理,做好长远规范,着眼全局、不能顾此失彼。
【解析】本题答题要注意题目限定的“政府角度”。答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给满分,引用原文意思对即可。
10. D  【解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句注意标志词“然”“左右”“立斩”“或”“谔”。
11. 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A “‘字’与‘名’意思都相同或相近”绝对,“字”与“名”意思有相同或相近的,也 有相反的,如曾点,字晳,点为黑污,晳为白色。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
12. C.【 解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 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C “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征讨西夏有年龄上的优势”错,文中“帝壮之,决意西讨”意思是“皇帝认为他意气豪壮,于是决意西征”。
13. (1)陆诜询问种谔如何答复,种谔说:“(如果)一定要讨还令㖫,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
【解析】关键词“所以”(“用来……话”“如何”)、“报”(“回复”“答复”)、 “易”(交换),每处1分,句意2分。
(2)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
【解析】关键词“因”(于是,就)、“示”(给……看)、“南”(“南归”“南行 ”“向南去”), 每处1分,句意2分。
14.A、E. 【解析】 A项,“刚刚来临的暖意一下子又大打折减了”理解错误。从诗歌整体上来看,开头两句说的是天气变好了,“春威折”说的是春寒的威力被折损了。E项,“以哀景写愁情”理解错误。词的上阙所写之景为胜景,即美景,这里应是以美景良宵 反衬愁情。
15.①天晴风歇,梅花开放,眼前有如此美景,却无人共赏;②连天上飞的大雁都是两行,自己却是孤身一人;③所怀之人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思念之情无法传达。(每点2分)
16.  (1)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2)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3)怎敌他晚来风急
17.B.(①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用在此处符合意境。②举案齐眉:形容夫妻间互敬互爱。此处对象用错。③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此处不能用来修饰“灾情”。④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 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含贬义。用在此处符合文意。⑤繁文缛节: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它繁琐而多余的事项。用在此处不恰当,可用“连篇累牍”。⑥顺水推船:比喻顺应情势说话做事。用在此处恰当。)
18.D .(A.重复赘余,“来自”和“于”重复;“全身”和“遍体鳞伤”重复。B.搭配不当,“拓宽”和“内涵”搭配不当。C.句式杂糅,“根据……显示”杂糅,删掉“根据”或“显示”。)
19. D.(A选项,诗句主要是在外为官的人之间用的。B选项,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不能表现出读书乐趣。C选项,诗句描写的是雪景。只有D选项才是恰当的应用。故答案为D。)
20.(6分)【答案示例】  ①更是因为咖啡可以提神醒脑    ②喝咖啡效果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③年龄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每点2分。意对即可)
【解析】根据横线前面“不仅仅是因为咖啡的味道”可以推知第①空应填“更是因为……”或“还因为……”,而根据横线后面的“可是,喝咖啡真的可以提神吗?”可以推知所要填写的内容。根据后面“首先”“其次”“最后”等内容可以推知,第②空所填语句是对后面内容的总领,而第②空后面讲的是“为什么有的人……一样”的原因,据此可以推知此空应填“喝咖啡效果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一个60岁的人大脑中的受体仅为20岁的人的三分之一不到”可以推知第③空应填“年龄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之类的句子。
21.【答案】 ②人工智能不断升级换代,不代表终将全面超越人类。  
③人类自身进化缓慢,不代表最终一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甚至统治。
22.本题仿照2017年全国卷Ⅱ作文命题,是一道哲理类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思路点拨】这几句谚语的主要寓意是:第①句,要与人为善;第②句,环境可以影响人(好环境对人有好的影响);第③句,事情总会有好的时候,要乐观;第④句,要多付出,勤能补拙;第⑤句,做人要诚实谦逊;第⑥句,要学会感恩;第⑦句,失败可以帮助人成长;第⑧句,有志有恒才能成功。
【立意参考】八句谚语,任选两三句确定立意,空间很大。这几种组合仅作参考。
①⑥:要与人为善,学会感恩。   ②⑦:环境可以影响人,可以造就人。  ③⑧:面对困难要乐观,坚持就能成功。   ④⑧:勤能补拙,有志事成。  ②⑤:要诚实谦逊,学习别人的长处来造就自我。   ⑤⑧:不能正视自我,没有恒心的人永远不能成功。  ④⑦:要善于发现自身不足并努力弥补不足,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其它两句或三句结合的立意,还有很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注意:
1、不从这八句中选择句,立意超出范围;或基于对所选谚语错误理解而立意的作文,视为离题作文,建议在30分以下。
2、只选其中一句立意,或选三句以上谚语蜻蜓点水,敷衍而成的作文,建议在42分以下。
3、按要求选两句或三句来写,但没有合理引用,或引用了但没有形成有机关联的作文,建议在45分以下。
【参考译文】
种谔字子正,因父亲恩荫多次升官至左藏库副使,延州守帅陆诜举荐他掌管青涧城。西夏酋长令㖫归附,陆诜怕惹起事端,不打算接纳,种谔请求接纳他。西夏派人来索要令㖫。陆诜询问种谔如何答复,种谔说:“(如果)一定要讨还令㖫,就应当用景询 来交换。”西夏人才停止要人。景询,是从中原逃亡到西夏去的人。西夏将领嵬名山部落在以前的绥州境内,他的弟弟夷山先归降,种谔派人通过嵬夷山来诱降嵬名山,用金盂贿赂他,嵬名山的手下小吏李文喜接受了金盂并答应归降,嵬名山却还不知道此事。种谔立即把此事奏明朝廷,皇帝诏令转运使薛向和陆诜委托种谔招纳嵬名山。种谔不等嵬名山答复,就发动他所统领的全部士兵长驱向前,包围嵬名山的军营。嵬名山惊慌,拿起枪想要作战,嵬夷山大喊道:“兄长已经相约投降,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宋军获得三百酋长首领、一万五千户、一万兵士。种谔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洮州,攻占东宜等城市,乘敌不备进袭到黄河,斩杀敌军七千人。升任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泾州知州,又转任鄜延副总管。上奏说:“西夏国王秉常被其母亲囚禁,可赶快由本路官兵直捣他的巢穴。”种谔于是入朝见皇帝,夸口说:“西夏国没有人才,秉常是个孩子,我前去即可抓住他的手臂把他带来。”皇帝认为他豪壮,决意西征,任命他做经略安抚副使,众将全听他的指挥。敌人屯兵于夏州,种谔率领本路和京畿内的七个将领所属的军队攻打米脂,三天没有攻克。西夏八万军队来援救,种谔在无定川抵御,伏兵出击,截断敌军的首尾,大破西夏援军。捷报传到朝廷,皇帝大喜,群臣都向皇帝祝贺。种谔升任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种谔善于驾驭士兵,每当遇敌能出奇计,每战必胜,但为人狡诈残忍,身边的人有犯法的立即斩首,有时先剖取肺肝,同坐的人掩面不忍看,种谔饮酒吃饭如故。敌人也惧怕他勇敢善战,所以他屡有战功。曾经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种谔欺骗门下客说:“事情紧急,你可以穿上我的衣服,乘坐我的马,让旗鼓和千骑跟随,赶快赶到大军那里去。”门客相信了他,敌人以为是种谔,随后追击,门下客差点儿丢了性命。自从熙宁年间首次开拓绥州,到后来两次进行西征,都是种谔首先谋划,最终招致永乐之败。议论者说种谔不死,边事不会停止。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