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南省平江二中2017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0-14 10:01
湖南平江二中2017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华民族的时代使命,精准扶贫则指出了扶贫实践的科学途径。精准扶贫,既要求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与帮扶,也要求对贫困问题进行精准辨析与诊治。贫困人口聚集区大多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当地居民长期依赖自给自足的农耕生产方式,缺乏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交流与合作,对新兴事物知之甚少。这种状况还影响到贫困家庭父母对子女成长、发展的指导,从而形成经济贫困、文化落后的代际循环。在扶贫工作中,要充分认识闭塞造成的文化落后对于贫困人口形成的根本性制约作用,从而充分理解“互联网+”“旅游+”为精准扶贫工作带来的契机。
对贫困地区而言,信息流通有助于解决贫困人口的教育、医疗和经济发展问题。目前,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已覆盖从中小学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到终身教育的各个方面。在线医疗也使贫困地区人口享受远程疾病咨询、电子处方、网上药店、异地会诊、联合治疗等服务成为可能。此外,“互联网+”为贫困地区提供的特色产品电子商务机会、旅游营销机遇也格外明显。因此,应特别重视发挥“互联网+”对于扶贫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多任务集成的“互联网+”云平台系统。具体内容应包括贫困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集教育、医疗、旅游和扶贫监管等资源为一体的云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基层数字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以及一户一端乃至必要的一户多端的硬件供给到户工作。
旅游发展能为贫困人口集中区带来经济、文化双重流通意义。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偏远闭塞或生态脆弱地区,而这些地区有不少具备旅游业发展条件。纵观现代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崛起之路,无论发展任何产业,当地居民都会经历流通中的经济与文化冲击,从而具备竞争能力。发展旅游业为贫困地区人口参与社会分工提供了可能,并能在频繁的服务与交易互惠中,带动贫困地区人口融入现代社会。同时,一个地区的旅游开发往往都伴随着区域基础设施改善、景观风貌治理、特色产业培育等过程,并能显著提升其教育、商业、服务业与文化水平。因此,旅游开发对于贫困地区而言是一种全面激发过程,必须高度重视。在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中,“互联网+”可以大显身手,不仅可介入目的地与旅游产品营销、社区就业培训、旅游安全监管和市场组织等方面工作,而且还可为来访的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的关键在于扶人、扶智。谋划、落实好“互联网+”“旅游+”就等于为扶贫插上双翅,能缩小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文化鸿沟,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从而解决贫困的根源问题。
(选自2016年4月《光明日报》)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所论“利用‘互联网+’精准扶贫”的一项是(  )
A. 四川某贫困县80后大学生村官张某进村入户普及电脑知识,并组织村民成立农产品销售公司,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销售土鸡蛋、土蜂蜜等,村民们获利颇丰。
B. 贵州铜仁扶贫驻村工作组组长龙某一村一户走访,了解贫困户家庭经济情况,并完成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联网运行,每年更新,大大提高了扶贫的精准性。
C. 云南某教育集团研发了中国新一代应用技术教育网络平台——“365大学”,将大量精品应用型课程上载至互联网平台,供学习者自主选择,自主学习。
D. 2016年4月,温州扶贫微信公众号正式开通,该平台提供异地搬迁、关爱留守儿童、来料加工服务等项目,同时还具有信息发布、网上医疗咨询等实用功能。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精准扶贫是扶贫实践的唯一途径,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它提出了对贫困人口进行识别帮助和对贫困问题进行精准辨析与诊治的要求。
B. 开通“互联网+”的服务,在线医疗可能让贫困地区人口享受到远程疾病咨询、电子处方、网上药店、异地会诊、联合治疗等服务。
C. 旅游开发往往能带动区域基础设施改善、景观风貌治理、特色产业培育等,并能使贫困地区在教育、商业、服务业和文化方面得到提升。
D. 在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中,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外宣传本地产品,组织当地人从事旅游相关工作,从而积极推动经济、文化发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贫困地区往往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人们对新兴事物了解不多,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更精准地找到他们贫困的根源,实现科学扶贫的目的。
B. “互联网+”能够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教育、医疗、电子商务、旅游等方面的服务,因此,要加快建设“互联网+”云平台系统,为精准扶贫助力。
C. 贫困地区的人们可以在当地的旅游开发中得到更多的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在经历流通中的经济和文化冲击后更具竞争力,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
D. 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摆脱贫困,不应该只是捐款送物,更应该通过“互联网+”“旅游+”的落实,帮助他们学会发展自身,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
【答案】1. C    2. A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C该措施虽是依托互联网的一种教育模式,但不属于精准扶贫。
2. 试题分析:A“唯一途径”错。
3. 试题分析:A“就能更精准地找到他们贫困的根源,实现科学扶贫的目的”错,文中是指当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能够更充分地理解“互联网+”“旅游+”为精准扶贫工作带来的契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骑在马上
向东
从小镇到达草原有四十多公里,要分派各区乡的信件非常麻烦,邮局把邮递员的名额给了嘎绒。培训后,嘎绒带回一匹黄色的马,牵到每一个黑帐篷门前,邀请人家出来观看。草原上对马本不稀罕,马也并无特色。嘎绒牵着它对牧民们说:“这是公家的马,每个月都配有口粮。”他顿一顿,带点羞涩说,“我也成了公家的人。”公家人嘎绒,这是牧民们给他的新称谓。
第一次领到工资,他给黄马购了三只铜铃,铜铃声音极响,成天叮叮当当。远远听见铃声,大家就知道嘎绒来了,最初是公家的人盼他来,邮件大部分是区乡公务人员的,极少有邮件要给牧民。但是常有牧民让他带口信,求他帮着买点啥带回来,或带什么东西去别处,有的要他帮助卖掉新鲜的酥油。嘎绒高高骑在马上,听了别人的请托,并不点头答应,只管走自己的路。但下次来,他一定已带上别人嘱托的东西。后来,各牧场的人都随工作人员一样有了习惯,汇聚到路口,像欢迎某位要人。遇上谁要请他去家里喝碗茶,他的表情显得有些冷漠,摆手说忙。
黄马是嘎绒的心肝,路上,只要他没醉酒,基本不骑它。最初他牵着缰绳和它并排走,后来他跟在马屁股后,像马领他走。快到区乡,他才翻身上马。听说别的邮递员把配给马的饲料都换了其他东西,只让马吃青草。嘎绒讨厌。公家的马才有胡豆,吃青草的马多了,吃胡豆的马能有几匹?他对这事非常死板,配给马的饲料一个月三十斤,他每天喂马一斤,拿秤严格称了来,一两不差不少。他精心照顾,原本毫无特色的大黄马也长得膘肥体壮,精气十足,着实让人喜爱,就有人想去骑黄马,他摆着双手,一点脸面也不给别人。大家私下里讲,这匹马连他阿妈可能也不会让骑的。
二十多年过去了,嘎绒的头发花白了,那匹马也老了。在牧民心目中,嘎绒还是那个风雨无阻的人,那个斜歪着骑马的人,那个不能相信他说话但能相信他做事的人。
一天早晨,嘎绒骑着大黄马去邮件交换点,看见公路一侧搭了许多简易的工棚,上前寻问,说是要修建通村公路。
路一天天加长,比想象中更快。两月之后,一条可以行驶一辆小卡车的小土路通到了几个乡上。县上为这搞了一个庆典。掌声如雷,嘎绒感觉
心跳得厉害,眼睛莫名其妙就潮湿了,忍都忍不住。邮局的领导也来了,还专门找他谈了话,因为激动,嘎绒没理解人家讲话的内涵。邮局领导说:“路修通,我们的邮政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迈向了更高的平台。”嘎绒由于眼睛潮湿,不好意思抬起头,嗯嗯地应着,听领导继续说:“你在这没路的草原上跑了二十多个年头,贡献不小啊,不过现在好了,你可以安安心心休息了,考虑到你在这二十多年的奉献,基本工资会一直照发,到退休,就拿上退休工资了。”嘎绒好不容易将那潮湿的眼睛忍干涩,抬起头来,眼睛通红,看看邮局领导,还嗯嗯地应着。
第二天一早,嘎绒从小土屋出发,骑马取邮件,他看见一辆三轮摩托车突突突地响着飞驰而去,骑摩托的人是个穿绿衣服的小伙子。嘎绒勒住马,看他很快没了踪影,感慨比骑马快多了。来到交换站,站里那个熟悉的老头一见嘎绒,说:“你怎么来了?”
嘎绒说:“我来取邮件啊。”
老头说:“昨天领导已给你交代了嘛。”
嘎绒这才悟出有什么不对,说:“当时激动,我没听清楚。”
老头说:“送邮件的换年轻人了,骑三轮摩托车去送,你可以好好休息了。”
嘎绒说:“马怎么办?”
老头说:“这么多年了,马自然是你的,现在你一样能领到钱,到年龄还能拿上退休工资,多好的事,把马牵回去,干吗找这累受。”
嘎绒点点头说:“不做事,那工资也不好意思要啊。”说着,默默地牵马走了。
那天许多人都看见嘎绒牵着马,一路淌着眼泪哇哇哭。
这以后嘎绒的许多习惯都没了,他回到牧民的生活模式。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小镇到夺翁玛贡玛草原没有公路,所以信件投寄非常麻烦,邮局建立后,嘎绒成了邮递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公家人”,他感觉很自豪。
B. 公家人盼嘎绒来,是因为他们盼望嘎绒能给他们带来信件或帮他们寄出信件;牧民也盼嘎绒来,是因为要请他帮忙办事。
C. 邮局领导找他谈话时,嘎绒由于过于激动,没有听出人家话里要他不再邮递的意思。作者借助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使形象更为鲜明。
D. 本文通过讲述一位邮递员二十多年的工作,全方位展示了随时代发展,草原发生新的变化,邮递员的工作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的现实。
5. 公路修好时嘎绒特别激动,小说刻意描写他的激动表现,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6. 小说结尾说“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你认为这样写合理吗?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4. D    5. ①突显人物形象:路修好后,嘎绒非常激动,以此来突出他对公路的渴盼,表现他的质朴可爱;
②使主题更为鲜明:他的激动与后面因为公路修好,不再需要他骑马送邮件的失落形成对比,跟突出他的失落之情,表达他对邮递事业的热爱,突显主题;③引出下文情节:因为激动,嘎绒没有听明白邮政局长话里要他停止送信的意思,为下文写他去交换站取邮件老头劝他不得不接受事实作铺垫。  
6. 答案示例:合理。
①从情节来看。前面有很多情节表现嘎绒对大黄马的真爱。如“配给马的饲料一个月三十斤,他每天喂马一斤,拿秤严格称了来,一两不差不少”。
②从人物来看,嘎绒是一个十分热爱自己职业的人,而大黄马是他职业的一部分,所以他爱大黄马就像爱自己的职业一样。
③从主题来看,本文重在表现一个普通人对普通职业的热爱,表达对这样的普通人的赞颂之情。
【解析】
4. 试题分析:D不是“全方位展示”,“随着时代的发展,草原发生了新的变化,邮递员的工作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的概括也偏离中心。
5. 试题分析: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6. 试题分析:纵观文意,首先应该确定其合理,然后从小说的几个要素——人物、情节、主题等等的角度具体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新闻网】中新社记者13日从多位接近四川成都交通运输部门和出租车行业的人士处获悉,12日和13日两天,成都市内均出现了出租车集体罢运的事件。
元旦以来,已有沈阳、南京等多个省会城市出现相似的场景。出租司机为何走上街头,罢运当中表达了怎样的诉求?
人民日报日前针对1月4日沈阳千余出租车罢工发表评论,道出了内情:“长期以来,出租车号被公司垄断,行业发展畸形:车辆长期不增加,加剧打车难;高额'份子钱'一本万利,而司机处于绝对弱势地位。出租车领域改革势在必行,市场的事,应让市场说了算。”
俗称“专车”的约租车,是一种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实时叫车的服务。中国官方规定中允许其存在,但禁止私家车接入运营----这被认为动摇了专车产业的根基,因为目前正规租赁用车储备极其有限,大多数专车严格意义上均属于“黑车”。
但是,更多网民似乎认为专车“存在即合理”,同时许多人认为由于出租车牌照垄断造成司机需要缴纳高额租金的现象不合理。
在“新浪微博”上,一项截至13日晚间共有6178人参与的投票当中,对于近期多地出租车罢运的原因,73%的网民投给“出租车行业垄断导致份子钱太高,师傅收入低”,51%的网民投给“专车是个好东西,竞争打破垄断,提升服务质量”。
曾经亲身体验过专车软件服务的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表示,感觉专车服务很好,车上还提供上网服务。
记者注意到,由于司机可获得高额返现,以及乘客可给司机点评打分,刺激了司机主动提高服务水平。一些专车上甚至提供充电宝、数据线、点心等温馨服务,令习惯了冷冰冰的打车体验的内地乘客倍感新鲜。
专家指出,打破出租车行业垄断势在必行;对于专车这一新生事物,应采取堵不如疏,因势利导规范发展的路径。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指出,在涉及民生的领域打破垄断是改革的重要抓手,虽然会遇到利益集团的阻挠但却能使多数人受益,增加社会对政府推动改革的支持和信心。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认同上述观点。他表示,支持打破出租车公司垄断,以及反对对出租车司机的剥削。
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表示,政府早就不该再为设定城市出租车数量门槛而操心了。归根结底,出租车行业管理制度改革,是化解当前出租车市场所有矛盾的最重要钥匙。“它不改,其他怎么改都是隔靴搔痒。它改到位了,其他矛盾或可迎刃而解。”
材料二【东方今报郑州】自从2008年11月重庆出租车司机破天荒地举行全城罢运以来,“罢运”一词就开始迅速涌入人们的视野。从海南三亚罢运到福建莆田罢运、甘肃定西罢运、安徽巢湖罢运、湖南道县罢运,再到2015年1月4日的沈阳罢运、1月8日南京南站罢运和近期成都、济南等多个省会城市发生出租车集体罢运事件,出租车司机“罢运”可谓“前仆后继”“层出不穷”。
细看这接二连三的“罢运”事件,多是在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当地政府采取上调运价、发放补贴等方式之下化解。这剂药方虽然能平息事件,缓解暂时的冲突,但无法解决“罢运”表面下的实质性问题。不能否认,此类事件的平息折射出当地政府对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机制,但这应急是否将“坏事”变成了利民的“好事”呢?所谓“好事”是否暴露出当前出租车公司垄断收益这种管理体制的弊端?是否暴露出政府公用行业管理上的诸多积弊?
出租车罢运固然有“黑市”孳生的病灶之源,但出租车经营权的垄断是其产生的一大根本。出租车供求关系紧张,市场被严重扭曲,导致了出租车司机群体生存状况恶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大城市互联网专车服务系统迅速发展,选择专车出行的人群会逐步增多。在“狼来了”的时期,如果政府不下定决心,去理清出租车行业背后复杂的利益关系,砸碎部分利益群体的垄断链条,出租车行业的“罢运”事件还会频繁地登上媒体的头条。
矛盾倒逼改革的良机不可错过。市场的事,应该由市场说了算,不能是主管部门拍脑门,也不能让既得利益群体把持。改革成本高、难度大、敏感复杂不能作为回避矛盾的借口。当下,只有抓住这个撕开的口子,敢于担当,下大力气向出租车行业的种种体制顽疾开刀,打破出租车号段控制,整改出租车公司暴利模式,才是大趋势,才是防止出租车“罢运”的治本之策。
材料三  【网易科技】近日,沈阳、东阳等市的士司机纷纷罢工,全国接连发生多起出租车停运事件,而这个事件的导火索是因为“黑车”泛滥、“专车”抢占市场,为什么叫导火索,这就像日本要打中国,“卢沟桥事变”的导火索只是他的一个借口而已。
目前的现状:继上海叫停专车后,沈阳、北京也先后叫停专车服务。2015年1月起,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开始大力打击利用互联网和手机软件从事非法运营的社会车辆。
预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一、专车运营方:与正规的租赁车公司合作,提供公开、透明、合规的出行服务。针对私家车、社会车辆挂靠在汽车租赁公司名下行为给予控制。二、政府部门:政府要注意监管的方式,比如放开专营市场,制定统一的行业规则,将这些运力纳入城市交通服务体系,而不是简单的设置所谓“资质认证”的门槛。三、出租车公司:改善管理方式,降低“份子钱”和“车标”价格,给予的士司机更多的利益。四、出租车司机:对于的士司机来说,或许专车并不是对手,反倒可能成为帮手。因专车的出现,垄断市场多年的传统出租车公司将面临真正来自市场的挑战,坐等收租的局面也或将因此改变。
材料四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全新阐释,必将对全面深化改革产生深远影响。1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简政放权改革要给政府削权,把不该有的审批事项坚决取消、下放到位。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辽宁沈阳主持召开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会上,他在谈及互联网金融时强调,对于新兴业态,不能一棒子把它打死;该控的风险,要尽可能地把它控制住,但是也要给予发展空间。
交管部门对于打车软件的态度尚不明朗。2014年11月,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移动互联网预约用车服务对于满足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推动市场资源配置,缓解出行难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适用法律法规不清晰的问题,安全风险防控的问题,事故、保险等易引发纠纷的问题,等等。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创新、趋利避害、规范管理”的原则,鼓励并规范出租汽车和汽车租赁服务模式创新,但也要杜绝侵害乘客利益和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非法营运,营造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放心出行提供保障。截至日前,交通运输部尚未出台规范互联网预约用车服务的有关政策措施,因此多地交管部门均沿袭此前的政策,将“专车”认定为“黑车”。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租车集体罢运的主要原因是“出租车行业垄断导致份子钱太高,师傅收入低”,出租车行业管理制度必须改革才能适应市场发展。
B. 防止出租车“罢运”的治本之策是下大力气向出租车行业的种种体制顽疾开刀,打破出租车号段控制,整改出租车公司暴利模式。
C. 专车的出现对于的士司机来说,或许并不是对手,反倒可能成为帮手。
D. 因尚未出台规范互联网预约用车服务的有关政策措施,不能将“专车”认定为“黑车”。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材料一、二都关注到了“出租车罢运”现象形成的主客观因素,都注重从利益垄断角度做探究,都对“出租车罢运”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B. 材料一从“罢运”形成的内在根源入手,结合出租车与市场、政府的关系分析根源和价值所在,从侧面强调了打破垄断的必要性。
C. 材料二从行业内情、网民呼声、专家建议等多角度进行剖析,突出了“出租车”市场改革的现实需要和出路所在,强调了“出租车”市场改革势在必行。
D. 材料三认为在出租车市场方面存在黑车泛滥,简单叫停,罢运不断的不足。
E. 材料三认为对出租车市场问题的应对之策是坚决打击,监管灵活,改善管理,积极应对挑战。
9. 阅读材料四,它与材料一在对待出租车罢运方面有什么分歧?请谈谈你是怎么看待出租车罢运的。
【答案】7. D    8. AD  
9. 分歧:材料一主要强调了出租车行业的垄断现象,以批判为主;材料四则说明目前“专车”依旧受限,注重从国家宏观层面管控与发展兼顾,突出市场化。
观点示例:有利于打破垄断的,我们要支持;有利于兼顾大众利益的,我们也要支持。呼唤健康有序的出租车市场,有规矩才有方圆,有竞争才有发展。
【解析】
7. 试题分析:D与原文最后一句相矛盾。
8. 试题分析:B项应为材料二内容,C项应为材料一内容,E项应为“合理监管”而不是“坚决打击”。
9. 试题分析:看法应该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有利的地方要支持,无益的地方要反对。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