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北黄冈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0-06 13:31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D   “历代秋分时期祭祀月亮都是皇家独有的礼制”和原文相违背,原文为“这时皇家……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 
2.B   “南宋都城杭州”和原文相违背 ,原文为“北宋东京中秋夜……南宋杭州中秋夜……《梦梁录》
3. C “ 中秋人文赏月的常俗意义也就会变得更大”是无中生有。
4. D
5.(5分)①突出高阳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年又春想去扶贫形成顺应,也与后文受到破坏的情景形成对比。
②高阳山美丽的秋景,象征扶贫工作的成功.衬托年又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③暗示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氛围。(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答出3点给5分)
6.(6分)①“缝山针”是主要人物年又春反思的产物,体现了他勇于反思、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精神。(2分)
②由开发高阳山到“用针缝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2分)
③“缝山针”预示经济发展力式的转变,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2分)
7.B(3分)(A项“都充分肯定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C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D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A、D(4分)(B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C项“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E项“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9.(5分)①“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②“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③“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④“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10.B
11.B(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驾(皇帝)等。)
12.15A (A项中“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和“ 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都是对句中省略的主语和代词理解的错误;“辛弃疾奉命追逃”是对内容的理解错误。)
13.(1)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缘、期、宾语前置各1分,句意2分)
(2)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胸有大志谋略过人的辛弃疾。(辟、雅、相、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 1分)
附文言翻译: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凭蓍草(占卜)决定,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
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期限,(我)不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抓住了他。义端(用计)道:“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然而)幸运的是你不会杀我。”辛弃疾(并不理会),斩其首回报耿京,耿京更认为他是壮士。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慰问军队,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阴佥判。当时他二十三岁。
乾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采纳。(辛弃疾)写了《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主簿,出任滁州知府。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于是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胸有大志谋略过人的辛弃疾。(孝宗)召见,改任仓部郎官,做江西提点刑狱。(因为)铲平大盗赖文政有功,加官秘阁修撰。(后)调任京西转运判官,做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
14.(5分)BE(答对一点2分,二点5分)【解析】B“几点催花雨”并不是“花落如雨”而是“雨点催花落”;E《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于后期。
15.(6分)答案一:“连天衰草”好。女子期盼良人归来,眼前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2分)烘托了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和思念无望的结果。(2分)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2分)
答案二:“连天芳草”好。芳草萋萋与上文“惜春”呼应,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2分)然而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2分)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反衬出浓重的闺怨。(2分)
16.(1)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一蓑烟雨任平生
17.参考答案:B ( ①使用正确。“荒诞不经”指荒诞离奇,不合情理。②不合语境。“肆无忌惮”指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语境中强调“尝到了甜头”,比原来做得更厉害了,可改为“变本加厉”。 ③不合语境。“侧目而视”指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而又愤恨。④褒贬失当。“理屈词穷”指由于理亏无话可说,为贬义词,可改为“有口难辩”⑤ 使用正确。“令人发指”形容使人极度愤怒,一般指别人的行动令某些人厌恶恐惧。⑥使用正确。“不胜其烦”指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18.参考答案:C(A项语序不当,“再夺”放在“时隔12年”后;B项表意不明,有歧义,“部分”福利院还是“部分”孤儿D项句式杂糅,“围绕……主题”或“以……为主题”)
19.D (A.“惠顾”→“浏览”;“你”不够得体,应改为“贵”;“可”显得生硬,改变“请”;B.“抛砖引玉”为谦词;“略尽绵薄”是自谦之词,用以评价老师,不得体;C.“光临”是一个敬辞,用于称客人来到,可改为“回到”)
20.  参考答案:①他提出一个新的版本   ②但都宣告失败    ③大科学家能够向年轻后辈公开认错  (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
21.示例: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③更名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6分)
22.作文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