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9-28 16:46
高二年级语文答案
1.答案:A(解析:B项,“巢父、许由这两位大隐士算是中国最早的隐士”说法不正确,文中只是说“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C项,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不是由孔子的“道”发展来的,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D项,庄子“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而不是“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中追求纯粹的自我存在的思想”。说”积极”是有前提的.)
2.答案:B(解析:B项,“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的只是庄子,并不是所有隐心的人。扩大了概念的外延。)
3.答案:B(解析:B项有两处错误:第一处,“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依据原文,“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种客观效果,而非主观目的;第二处,“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表述错误。)
4.D(3分)“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说法错。
5.(6分)①第一处:突出高阳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年又春想去扶贫形成照应,也与后文受到破坏的情景形成对比。
②第二处:高阳山美丽的秋景,象征扶贫工作的成功,衬托年又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③第三处:暗示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氛围。(每点2分)
6.(6分.每点2分)①“缝山针”是主要人物年又春反思的产物,体现了他勇于反思、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精神。②由开发高阳山到“用针缝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③“缝山针”预示经济发展力式的转变,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
7.C(A项,“都认为……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理解不准。材料三没有提到关于经济的问题,主要针对民众对乐天集团的反对态度。B项,“最主要的原因……从而”理解有误。文章中“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等表述说明韩国媒体关注中国的反映不是忽视本国民意的主要原因。D项,材料并没有相关的暗示,“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的说法更没有相应的依据。)
8.AD(B项,“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判断不合理。材料二和材料三虽为个人观点,但依然遵循新闻客观性原则。C项,“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理解不准。材料三虽然采访的是韩国民众,但感情倾向和政治立场仍然是对乐天集团的愤怒和反对。E项,评价《人民日报》的表述“更为恰当”理解不合适。《人民日报》作为国家报刊,代表国家立场,其风格义正词严是应该的。不存在恰当或不恰当的问题。对1个3分,全对5分)
9.①国家安全(政治)方面:不利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危害本国安全。②经济方面:中韩经贸受损,本国经济倒退。③外交方面:影响同中国等国家外交的民意基础,影响人文交往。④本国民情、舆论方面:影响本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每点1分)
10、【答案】A 
11、B.三径指隐士的住处.
1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因亲人去世”理解错误。原文“亲老”是亲人(父母)老迈的意思。回答此题主要是读懂原文,这里是按现代文中避讳的“老”字的意思来理解的。
13.(1)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省略主语,“望贤”,“馈”,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2)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以,判断句,耻意动,隆,各1分,句意1分)
译文: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比,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前去任职。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前去任职。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动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田地间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治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那天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当时周续之隐入庐山,侍奉方丈慧远;彭城的刘遗民也遁迹匡山,陶渊明又不接受朝廷的徴命,人们称他们为“浔阳三隐”。后来刺史檀韶苦苦请求,才请周续之出山,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同在城北讲《周礼》,并且加以雠校。所住的公寓,离马厩很近。所以渊明写诗去,说:“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世号叫做“靖节先生”。
14.CE(C项,非坚定豁达,而是借鲲鹏变化无常来暗示前途不可预料,并有所期待;E项,尾联写鲲鹏图南正是承接颈联“才难尽”“气益增”而来,并非突转.)
15.作者身处逆境,心中的雄才大略却没有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激励着他,这种感情博大深厚。(2分)在表达感情时,开篇写江城之大,山城之高,起笔豪迈;接着写岸风夕浪、舟雪寒灯,由豪迈转为伤感,写天涯漂泊的愁苦;接下来由身处逆境,却毫不气馁,转为豪迈;最后自比鲲鹏,将感情推向高潮。(4分)
16.答案:(1)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7.D(众星捧月:比喻众人拥护着一个他们尊敬爱戴的人。形影相吊:身体和自己的影子相互慰问,形容孤独。应改为“形影不离”。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一饭千金:指受恩厚报。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一掷千金”。粗枝大叶: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此处使用不当,应改为“目不暇接”。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18.答案:C(解析:A项,“既”关联词使用不当,应该用”即使”。B项,成分残缺,“和”的前面缺少一个介词“对”。D项,后半句搭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增强”。)
19.答案:D
20.【答案】①将余额宝内的资金转出或网购②再少的钱也能获得增值的机会③又能随时用于消费(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一句1分,两句3分,三句5分)
21.“微博”是一个由简单词汇构成、在众多普通人间传达情感、交流信息的平台。
(6分。“简单词汇构成”,2分;
“在众多普通人间传达情感”,2分;
“交流信息”,2分。
只答“微博是个传达情感的平台”或“微博是个交流信息的平台”,给2分。)
22、参考立意:
①对人应该多一些包容和理解。②尊重生命,珍惜生命。③应该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不如意。④学会变压力为动力。⑤遇到困难和挫折应该坚强而不是逃避。⑥严格的评价制度是服务业生存的关键。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