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2018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9-21 23:28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每题3分,共9分)
1.C (张冠李戴,可以看出独木舟“已经脱离简陋的原始状态”的是宁波发现的独木舟模型器。)
2. B(文章并未具体阐述“古越人的冒险精神”。)
3. B (由文章第三段可知鄮县是“自唐时从越州独立出来后”开始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门户,不能因此得出“越地在汉代甚至更早就已展开对外贸易”的结论。)
(二)(14分)
4.D(3分)(桂枝知道连婶家情况已有改善,“帮助”不像以往那么迫切;当时对连婶的承诺也只是顺着连婶心意;况且,明年连婶会添外孙,定难再脱身来摘棉花。但她还是决定“明年还种棉花”,突出表现的是她在感情上是将连婶当婆婆、当亲人看,心中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同时,如果明年还种棉花,那她就能够以摘棉花的名义再请连婶来家相聚)
5. (5分)①朴实善良,做事实在:连婶除了为雇主摘棉花,还主动帮助照顾孩子做些家务;
  摘几千斤棉花寻不出半片叶子。②能吃苦耐劳:连续多年一个人承包三十多亩地棉花的采
  摘任务,起早贪黑,一连十多天。③讲诚信,重情义:女儿怀孕有反应需要她照顾,但她
  为了兑现承诺偷偷跑出来为桂枝家摘棉花。把桂枝当闺女,关心体贴理解有加。(答对2
  点记4分,答对3点记5分。)
6.(6分)观点一:以“明年还种棉花”为标题更好。①小说的主要内容围绕桂枝明年还种
  不种棉花而展开,当然以“明年还种棉花”为标题更加切题。②“种棉花”贯串全文,是
  小说的线索,以“明年还种棉花”为标题,能制造悬念,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观点二:以“桂枝与连婶”为标题更好。①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桂枝和连婶,一个是雇主,
  一个是雇工,故事围绕这两个身份不同的女性展开,因此以“桂枝与连婶”为标题更好。
  ②桂枝和连婶之间不是冷冰冰的雇与被雇的关系,而是相互帮衬相互信任的关系,以“桂
  枝与连婶”为标题,可以引发读者对人与人应该如何和谐相处的反思。(共6分。观点2
  分,每条理由各2分。)
(三)(12分)
7. (3分)B(“无法被窃听”有误,应该是“窃听必然会被发现”;)
8.(5分) C、E(C项“在2030年之前继续保持这一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无中生有;E
  项“一直”有误,应该是“目前”。仅答对C项3分,仅答对E项2分;答对C、E,计5
  分)
9. (4分)①发射卫星(构建能覆盖全球的卫星网);②分发量子密钥(完成星地高速量子
  密钥分发,即由卫星发射量子信号,再由地面接收);③进行量子隐形传态(实现地星量
  子隐形传态,即由地面发射纠缠光子,再由卫星接收);④建立地面站与量子卫星对接。
  (共4分,每点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19分)
10.(3分) C
11. (3分)A(乡试第一名称“解元”)
12. (3分) D(“海瑞任南京粮储之职时”错,是“要到新任上去”时。)
13. (10分)(1)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污的人很多自动离职而去。显赫的权贵把大门漆成
  红色,听说海瑞来了,把红门改漆成黑色。(5分。计分点:“惮”1分,“墨者”1分, “朱
  丹”1分,“黝之” 1分,句意1分)
(2)(房寰)想恶人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5分。计分点:“先发”1分,“再”“疏”各1分,“丑诋”1分,句意1分)
(二)(11分)
14. B C (B“神州东南和西北都呈现出祥瑞之气,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安定的赞美”错;C“表达自己定能重返故土的信心”错,表达自己故土难回的客居之愁。仅答对C项2分,B项3分;答对BC,计5分)
15. 这首词豪放雄伟,情感起伏跌宕,表现出作者胸怀天下的情怀。①欣慰之情。今年太平万里,金兵没有来侵扰,老百姓获得了一个安定丰收的好年景。②悲痛之情。西北神州,依然沦落敌手,国家南北分裂,中原沦落,自己故土难回,悲痛忧伤。③喜悦(自信)之情。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词人转悲为喜,又有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让滁州百姓的生活像黄帝梦中华胥国那样宁静和平。(每点2分,共6分)
(三)(5分,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16. ⑴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⑵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3分)B(①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使用正确。②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使用错误。③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使用正确。④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使用错误。⑤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使用错误。⑥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或文章深刻有力。使用正确)
18. (3分) D(A选项句式杂糅,“是设在”颇具文艺范的市图书馆“举行的”;B选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工作虽然很辛苦”应为“虽然工作很辛苦”;C选项偷换主语,“是在京剧老戏《花田错》的基础上翻新而成的艺术精品”的主语是“《桃花村》”。)
19. (3分)A
20. (6分,每处2分)
    ①所以地球上每天都有地震发生
    ②这些地震大多数是人们感觉不到的
    ③了解防震知识,掌握自救技能
21. (5分)①不是在传统商业模式上加上互联网,就会带来产业的快速放大和增长。
②不是在“共享经济”的风口下,就会被投资者看中,能够一下飞向“人生巅峰”。
四、作文(60分)
22. 作文。参照201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今海南)人。考中乡试,被委任为南平县教谕,调任淳安知县。他穿布袍,吃粗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才买了两斤肉。”都御史鄢懋卿从淳安县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都很简陋,说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因此只好收敛威风离开了。
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上朝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斋戒修道。总督、巡抚等高官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中没有敢说时政的人,海瑞独自上疏。嘉靖皇帝读了海瑞的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对身边的臣子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该死,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这样(的人)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儿又读海瑞的奏章,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之感动叹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天,(海瑞)凭着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视应天十府。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污的人很多自动离职而去。显赫的权贵把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把红门改漆成黑色。任江南织造的宦官,因海瑞来减少了车马随从。海瑞向来憎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打击豪强势力,安抚穷弱百姓。海瑞向来憎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打击豪强势力,安抚穷弱百姓。贫苦百姓被豪富兼并的土地,海瑞全部夺回来交还原主。他推行政令雷厉风行,所属官吏战战兢兢,奉行不悖,以至有能力的豪强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奸民多乘机告状,世家大姓中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海瑞又裁减节约驿站供给费用,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多得不到奉献之物和止宿之地,因此怨言越来越多。都给事中舒化对皇帝议论海瑞,说他拘泥固执,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建议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许的语言下诏书褒奖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之职。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
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朝政的人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都御史。各主管官员向来苟且怠惰,海瑞以身作则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想恶人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书请求退休,皇帝下诏慰勉挽留,不同意他退休。万历十五年,海瑞死于任上。追认他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