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初调研试卷高三语文答案 1.B 2.C(比喻,有势力的人,他们的唾沫都成了珍珠或像珍珠一样宝贵。) 3.C(A小雪在大雪前B寒食在清明前D不惑在花甲前) 4.A 5.D 6.D(属:通“嘱”) 7.B(B都是介词“拿”“用”,A代词“这一类”和助词“的”,C副词“大概”和代词“他”,D连词表转折“但是”和连词表并列“并且”) 8.(1)(我)有志于学习曾巩、王安石的散文,但是年纪已经老了,向他们学习却没能成功。(一句1分,共3分) (2)我感伤义仍的文章不能在现世很好显扬,而世上表面仰慕义仍的人,对于他写作的意图,没有能真正了解。(第一句2分,其余一句1分) 9.批评(不满意、看不起)(2分) ①少学为文,已知訾謷王李之文②王弇州去拜见,义仍将评抹的诗集散置于桌而不见(2分) 附: 临川汤义仍(汤显祖)有文集若干卷,万历乙卯年间吴人许子洽在玉茗堂拜见义仍,手抄文集后把它带回来。义仍告诉许生说:“我年少时学习写作诗文,已经知道批评指责王世贞、李攀龙,他们非常用力地写偶句俪辞,追随六朝的文风。时间久了,也就讨厌再批评指责这样做了,如此一来,我也成了王李之类一样的人罢了。我在泛滥的骈俪词曲中放纵心志好多年,才读到乡先正的书籍,有志于学习曾巩、王安石的散文,但是我年纪已经老了,向他们学习却没能成功。你回去后,把我的文章给钱谦益看,不希望他知道我成功的地方,希望他能知道我不成功的地方。知道我成功的地方,也就只能成为王李之类人罢了,如果知道我不成功的地方,精心思考,更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那么古文之道,大概可以复兴吧?”我听了义仍的话,回去再读他的文章,没有不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息。 义仍在留都为官,王弇州仰慕他的名声,登门拜访,义仍不肯与他见面,把自己所评抹的《弇州集》全部拿出来散置在几案上。弇州随手翻阅后,合上书本(惭愧地)离开了。弇州死后,义仍的名声更加响亮。海内批评指责王李文风的人,无不景仰义仍,奔走至临川,但是义仍坚守自己的本分操守,恬淡无欲。凭义仍的才力,往前说,难道不能与推崇秦汉文学的人争相写文章辩论?(在各自的文章中对他人著作肆意割裂取用)往后说,难道不能与反对秦汉文学的人争相辩论?义仍心情平和,态度冷静,退回乡间,向曾巩王安石学习,但又不骄傲自满,用他不成功的地方勉励我。哎,由此可知义仍的志向啊。 《易经》曰:说话要有实际内容,不能假大空,又曰: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礼记》曰:不能表现真实意图就会空洞无物。现在的人(写文章),只借助于所见所闻,后来更是剽窃抄袭,就像弇州的《四部》,书作很多,但看看这些作品,空虚无物。义仍晚年的文章,意象萌茁,义理盘曲,文思泉涌,气势非凡,义仍对于古文,可以说是变而得正,学古而不泥古,对于词可以说都是出于自己的创作。义仍向曾王学习,谦逊不自满,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成就,这就好像炼制金丹,虽然还没有到达九转大回的境界,但火候已经达到,铅汞药物也已经具备了。如果后世有君子,好学深思,学习追随义仍的文章,学会要言之有物,并且能明察识别义仍的不足,同时探寻文章指要,那么可知古文的复兴的机会征兆。义仍已经不在了,或许后世能有人说到他推崇他吧?我感伤义仍的文章不能在现世很好显扬,而世上表面仰慕义仍的人,对于他写作的意图,没有能真正了解。我浏览义仍的文集,追思他郑重嘱托的话语,写了这篇序。 10.词中塑造了一位高洁飘逸(美颜无双、风流绝代)、命运坎坷(漂泊他乡)、孤独寂寞、忧伤凄苦的女子形象。(四个特点各1分,“女子”1分) 11.①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红”指朱红的嘴唇,突出她笑时的美丽,“绿”指青黛色的眉毛,说她双眉紧锁,隐含忧伤,写出了人酸苦的内心世界。 ②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乍”表示时间短暂,与“长”相对。说明她欢乐少,忧愁多。 ③设问,“与谁同度可怜春”。春光无限美好,可是面对这样的良辰美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与谁,即没有谁。写出了她的孤苦寂寞,表现出词人对她的同情,怜惜。(一点2分,手法、赏析各1分) 12.(1)渺沧海之一粟(2)声非加疾也(3)长太息以掩涕兮(4)可以横绝峨眉巅 (5)陟罚臧否(6)塞上燕脂凝夜紫(7)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8)战战兢兢 13.从日常生活感受说起,写出了荒村野地的寂静和声音的意义;点明两者有辩证关系;点题;引出下文对村声的各种描绘和感受。(1点1分) 14.时间顺序,从夜晚的声音写到白天的声音;(2分)逻辑顺序,从寻常的(一般的)村中听到的各种声音到不常有的(特殊的)娶儿嫁女等声音。(2分) 15.六根清净的和尚也要听鸟叫泉鸣,向往笙箫钟鼓的大热闹;(2分)这些声音,能让人忍住这寂静;(2分)声音能让人们倾听、追看、围观,凭添了无限的生机和趣味。(2分) 16.内容上,写的都是日常乡居的各种声音(写的都是乡村的人物);(2分)情感上,抒发了作者对乡音乡情的喜爱和依恋;(2分)语言上,朴实无华,自然淳朴,乡土气息浓郁。(2分) 17.首先指出中国传统美学中有三种审美态度,引出第四种态度——生命的态度;(2分)其次阐述其含义和观照方式,并以王维诗作为例说明;(2分)最后阐述生命态度的特点是体验性、浑全性、关联性。(要达到生命的态度,要有体验性、浑全性、关联性。)(2分) 18.世界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科学态度;世界是消费的客体——功利态度;世界是被我欣赏的对象——审美态度。(每点2分,共6分) 19.“境”是人与物(景)共同形成的世界。(2分)体验性(是体验的真实或在体验中发现);浑全性(是圆满的世界);关联性(是彼此相关的存在)。(1点1分,答对3点得4分) 附加答案 21.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22.子厚柳河东(河东先生)柳柳州古文运动 23.河道太低,不能灌溉;水流湍急,浅滩和石头多,大船不能驶入;位置偏僻,蛟龙不能兴云布雨。 参考译文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所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24.DE(D裕泰茶馆,秦二爷;E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初级裁判所所长蓬丰先生) 25.(1)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繁荣、鼎盛和衰落,(2分)是贯穿《红楼梦》的重要线索;(1分)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贾府变化,(1分)并且借助穷苦人的感受,显示出封建社会的贫富悬殊;(2分) (2)第一看着父亲破产的苦恼,冯眉卿也希望能够为父亲分忧解愁;第二冯眉卿认为只是通过刘玉英来套得赵伯韬的秘密;第三冯眉卿认为这样以后向父亲要零花钱会容易很多。(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6.①实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分工细致,平易和暖; ②工于整体布局,多样变化中保持统一,展现出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特点; ③亲近自然,园林与居室互补。(每点2分) 27.长城是古典建筑中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完美结合,也是局部和整体和谐统一的典范,体现了长城永恒的活力。(3分) 28.①“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两条河流流入宫墙,与建筑自然融合,自然景色与建筑相得益彰,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②“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建筑讲究整体和谐,对称工整,精工细作,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每点3分;诗句1分,分析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