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艺术不会直接反抗政治”不严密,有个前提“在政治高压的环境中”) 2. B(“其表达效果与这种非直接艺术形式被人们理解的程度成正比”理解有误, 原文无依据) 3.A(“这表明小说比诗歌更容易产生社会影响”以偏概全) 4.D(A项“势利”不准确;B项“下定决心向三奶借面” 错误,原文说“她已经打定主意,说什么也不会再向人借面了”;C项没有心理描写) 5.①坚强。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挑起全家重担,脸上还总是挂着笑。 ②自尊。母亲过去从未向人伸手借面,碰壁后决定不再借面。 ③爱子。为了儿子放下自尊去借面,煮面给儿子加鸡蛋。 ④隐忍。借面两次碰壁,忍气吞声,也是内心的委屈。 (5分。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6.表现和心情: ①第一次流泪是“泪珠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转” ,两次借面失败,,母亲自尊心受挫,难受,委屈。 ②第二次流泪是“泪水再也忍不住,一下子涌了出来”, 母亲为三奶的善良慷慨而感动。 ③第三次流泪是“母亲的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落进了碗里”, 感受到儿子对自己的爱,感到欣慰。效果:①丰富母亲形象。②突出小说主题。 (6分。“表现和心情”每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效果”2 分。意思对即可) 7.C(“成名后没有派别意识”错误。由原文可知,谭元寿作为谭派第五代传人, 全面继承谭派表演艺术,守本纳新,拓宽戏路,是谭派艺术忠诚而富有成效的守护者,具有鲜明的谭派意识) 8. A、E(4分)(B项“更是以这种方式深切缅怀谭派创始人谭鑫培”无中生有, 文章用此开篇主要是介绍这是谭元寿的最近一次登台,借此引出下文对 他的介绍,并不能说明谭元寿是用这种方式缅怀谭鑫培。C项“但也给 读者理解文章增加了很大难度”错误,这些专有名词是常用术语,并没 有给读者增加理解难度。D项“表明京剧艺术的发展要保持本来的样子, 不要有什么变化,否则就会走样甚至失传”错误,梅兰芳的“移步不换 形”意思是允许改变但不能改变京剧本身的特点) 9. “江河不择细流”是接纳、兼容、博采众长的行为和智慧,是谭派的艺术追求和谭元寿梨园人生的真实写照。(2分) ①谭元寿全面继承谭派表演艺术,博采众长,守本纳新,拓宽戏路; ②谭元寿打破门户观念,对求教者敞开大门,爱护京剧,传承京剧; ③谭派就是建立在转益多师、吸取各家之长的基础上,成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京剧艺术流派; (5分。内涵2分,小点每点1分,答满3点给3分) 10.B 11.B(除丧:守丧期满,脱去丧服) 12.C(“司马光不奉召”并非“蔡确的计谋”) 13.(1)到这时,使者想穿着便服进入,并谎称衣服在后面的车里。王珪让人取 来给他,使者惭愧致歉。 (至是、妄云、谢各1分,大意2分) (2)“以前有人进谗言,朕今天朕今天疑虑全消了。”王珪致谢说:“不是陛 下十分英明,臣下就活不了几天了。” (囊、释然、无日各1分,大意2分) 14.A、B(A2分,B3分。A项应是酒醒后写下此诗,第二天早晨呈给好友,“诘”意为次日;B项不是反衬,而是烘托酒醒后的寂寞) 15.①孤独寂寞。园林偏僻荒芜,寒气袭人,夜半酒醒,辗转难眠,倍感孤寂。②坚守高洁品性。以比玉壶冰还明洁的明月自喻,表明对自我操守的坚守。 ③内心的压抑与委屈。尽管品性高洁却仍不被理解,政治上不得志,感到压抑委屈。(6分,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分析到位也可酌情给分) 【简析】 开首两句写时节。时当初春,诗人却觉得春深,是因为置身于偏僻的南园之故。连绵春雨方停,觉得身上衣裳有些难以抵挡这料峭春寒。 中间四句写夜半酒醒。在这雨后添寒的夜晚,诗人与好友相聚,痛饮一番后,酩酊大醉。夜半酒力发散,方才清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只见满窗皓月正与他的卧处相对,十分晃眼。沉醉中醒来,再难成寐,于是便游目旁观,侧耳远听,但见万象寂然,群动俱歇。 有心事的人往往如此:狂欢的时候,可以把一切都抛在脑后,然而一旦孤身独处,尤其是寂寂长夜难以成眠的时候,心头就会一阵阵地泛起涟漪。此时诗人便正处于此种心境中。他是想起了朝廷中那场关于变法的纷争。当初他在神宗面前与王安石争得很激烈,还给王安石写过两封信进行劝阻,可是王安石不听,皇帝也支持王安石,新法终于推行了,他想:我如此喋喋不休,难道是为了自己?还不是为了社稷、为了君王吗?司马光并不认为王安石的新法有进步意义,而他本人也认为自己是出于一片忠心的,因此最末两句便道:“只疑玉壶冰,未应比明洁。”南朝诗人鲍照《代白头吟》中说:“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后人便以“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以后还有盛唐诗人王昌龄,他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来自比喻光明澄澈的品德。然而诗人在这里却说:我只怀疑“玉壶冰”这个比喻,还不足以用来比拟自己的明洁的品性和操守。这最末两句的点睛之笔,表白了诗人的心迹,也向朋友们流露了压抑于内心的一缕淡淡的委婉曲折之情。 此诗虽然寄慨很深,却出之以淡笔,由景而情,缓缓道来,语言显豁,不事藻饰,因而不显得抑塞,而仍有一种清新之感。这是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16. (1)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辄群聚而笑之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是烂柯人 17. C(①胼手胝足:胼、胝,老茧。皮肤等的异常变硬和增厚,一般是指长期从 事体力劳动者,手脚生茧。形容十分辛勤劳动。②不忍卒读:卒,尽, 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③惨淡经营:惨淡, 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 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④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 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这里用的是本意,正确。⑤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 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褒 贬不当。⑥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18. B(A语序不当,把“如果”移到“我们”前。C“未来的3到5年左右”不合逻辑,把“左右”去掉。D重复,把“非常”去掉) 19.D (①处每组词填入都讲得通。②③所在的句子是对“滥用抗生素”现象的表述,可填“不仅……更”也可填“/……也”。然后继续分析原因,“患者和农民”与“厂家和药商”两方面的分析是并列的,所以④⑤应该填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一面……另一面”“一方面……另一方面”都可以。最后一句是总结句,也是一种肯定的表述,⑥处应该填“就”) 20.①种群数量有了明显提升 ②观念改变似乎难度更大 ③要让大熊猫真正脱离“危境 21.②手机里的信息不一定就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部 ③没有手机的日子不一定会让人陷入恐惧的黑暗 22.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珪字禹玉,成都华阳人。考中进士甲科,担任扬州通判。官吏和老百姓都小看他,有大校轻慢不谨慎者,王珪将其捉拿伏法。王伦进犯淮南,王珪建议出兵郊外偷袭他,敌贼逃走。奉召当值集贤院,为盐铁判官,修起居注。接待陪伴契丹使者,北方来的使者经过魏地,旧例都是穿着正服进入。到这时,使者想穿着便服进入,并谎称衣帽在后面的车里。王珪让人取来给他,使者惭愧致歉。于是任贺正旦使。又任知制诰、知审官院,为翰林学士、任开封知府。遇到母亲去世守丧,丧期满后,又为学士,兼侍读学士。 嘉祐年间确立皇太子,中书召王珪起草诏书。王珪说:“这是重大的事情,不当面接受圣旨不行。”第二天请对,说:“全国很久以来就希望皇上这样了,果真是皇上本人的意思吗?”仁宗说:“朕的想法已决定了。”王珪再次跪拜称贺,这才退朝起草诏书。欧阳修听后感叹说:“真正的学士啊。” 当初,王珪请对起草诏书,有人暗中诬陷他。英宗在位第四年,突然在蕊珠殿召见王珪,发布诏书令兼任端明殿学士,赏赐他盘龙金盆,并告诉他说:“秘殿的职务,并不是把你安置在翰墨之中,二府缺员,就立即任命了你。以前有人进谗言,朕今天疑虑全消了。”王珪致谢说:“不是陛下十分英明,臣下就活不了几天了。” 元丰年间颁布官制,王珪由礼部侍郎破格授职银青光禄大夫。元丰五年,正三省官名,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蔡确为右仆射。在这之前,神宗对执政者说:“官制将实行,打算新旧人共同任用。”又说:“御史大夫,非司马光不行。”王珪、蔡确对视,面容变色。王珪十分担忧,不知道这是怎样决定的。蔡确说:“陛下早就想收复灵武,你如果能负起这个责,就可以保住相位了。”王珪高兴,向蔡确道谢。神宗曾想召见司马光,王珪推荐俞充统率庆州,让他敬献平定西夏的谋略。王珪认为派兵深入敌境,一定不会召见司马光,即使召见他,他也将不会前来。不久司马光果然不奉召。永乐兵败,死者十余万人,实际上是由王珪开启的。 元丰八年,神宗身患有病,王珪告诉皇太后,请求立延安郡王为太子。太子继立,这就是哲宗。任王珪为金紫光禄大夫,封岐国公。五月,王珪死在任上,终年六十七岁。哲宗特地停止上朝五天,资助五千金帛办丧事,追赠太师,谥号为“文恭”。赐予寿昌上等的住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