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3分) 2.B(3分) 3.B(3分) 4.C(3分) 5.(5分)内容上:写出了女人外形、眼神、心理的变化,表现了女人丈夫患病治病,家庭经济状况急转直下、生活困顿,负担沉重,精神备受打击而内心绝望。情节上:层层铺垫,为下文女人放弃丈夫的治疗做铺垫。(答对一点3分,两点5分。) 6.(6分)(1)“我”是故事的亲历者。以“我”作为叙述视角,增强真实感。 (2)“我”是故事的讲述者。“我”作为叙述主体贯穿全篇,情节通过“我”的言行、见闻和感受得以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3)“我”是故事的旁观者。通过“我”的观察来描写女人的形象变化及心理变化,展现人物形象。 (4)“我”是故事的审视者。通过“我”寄托了作者对因病返贫这类社会现象的关注,引导人们思考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答道三点给满分6分) 7. A 8. C E 9.(5分)(1)抓住当前我国旅游业勃勃发展的大好时机。 (2)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3)开发旅游资源,占领文化旅游市场。 (4)甄别旅游对象,有针对性的开展旅游服务。(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5分) 10.(3分)B 11.(3分)D 12.(3分)B 13.(10分)(1)(5分)杨行密占据江、淮,道路阻断不能返回,杨承休就在钱塘安家。【评分标准】(句意正确2分,“据”“克”“家”的解释各1分,共5分。) (2)(5分)当时丁谓镇守金陵,派人送来一套衣服,杨大雅推辞不接受,丁谓对此感到愧歉。【评分标准】(句意正确2分,“镇”“遗”“歉”的解释各1分,共5分。) 14.B C 15.(6分)第一问: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2分) 第二问:(1)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2)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3)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给4分) 16. (5分,每空1分)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7.(3分)【答案】B 18.(3分)B 19.(3分)【答案】B 20. 解析:①大概与当地的气候水土有关系②这样的水却适合牡丹生长③天下人却都没有异议(写出一句给 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意思对即可) 21.(6分)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为配合我校4月份开展的“阳光手机”活动,我校决定于2017年6月20日15:00在我校报告厅举行一场题为“高中生在校园使用手机是利还是弊”的大型辩论会,现特邀请您作为评委团成员出席,期待您莅临指导。 明智中学校团委 ×年×月×日 (评分要点:格式1分,语言得体1分,内容(时间、地点、活动、邀请辞)4分。) 22.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杨大雅字子正,唐朝靖恭杨家杨虞卿的后代。杨虞卿的孙子杨承休,唐天祐初年,以尚书刑部员外郎的身份担任吴越国册礼副使,杨行密占据江、淮,道路阻断不能返回,杨承休就在钱塘安家。杨大雅是杨承休的四代孙。钱俶归降宋,带着他们一家住在宋州。杨大雅素来好学,每天诵读数万字文章,即便饮食时也不放下书卷。考中进士以后,历任新息、鄢陵县主簿,改任光禄寺丞、新昌县知县,调任浔州知州,监在京商税,再提升为秘书丞。 咸平年间,交趾进献犀牛,杨大雅乘机向朝廷献赋,被皇帝召来面试,升任太常博士。很久以后,又上书自荐,献上自己所写的文章,又被皇帝召来面试。在集贤院任职,又出朝担任筠、袁二州的知州,掌管开封府界诸县镇事,担任三司监铁判官、越州知州、提点淮南路刑狱。回朝后,考察国子监的学生,因荐举不实获罪,接连降职为监陈州酒。调任常州知州,判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升任集贤殿修撰、应天府知府。还朝后,任职于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的身份担任知制诰。杨大雅原名杨侃,至这时,回避真宗还在藩王第宅时的名讳,下诏改掉名字。任职二年,被授予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亳州知州等官职,去世。 杨大雅朴素好学自信,不肯阿谀投靠,在集贤院任职二十五年不升职,有人在他之后任职,常常达到荣华显贵。有人笑他不合时尚,清高自守,杨大雅叹道:“我不向世俗学习,而是向圣人学习,因此到这个地步。我所有的,不敢推荐给别人,而曾经自己献给天子了。”天禧年间,他出使淮南,沿江巡视,经过金陵,遇风翻了船,幸而被身旁的士兵救起,上岸后,帽子衣服都丢了。当时丁谓镇守金陵,派人送来一套衣服,杨大雅推辞不接受,丁谓对此感到愧歉。宰相王钦若也对他不满。他晚年与陈从易一起被任命为知制诰。杨大雅尝趁被皇上召见的机会,呈上《原治》十七篇。著有《大隐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职林》二十卷,《两汉博闻》十二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