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卷 参考答案 1.B “毕加索的灰色绘画…也指所有事件的不明朗、非良性的状态”错,根据原文第三段的内容表述,毕加索的灰色绘画不指所有事件的不明朗、非良性的状态.故选B. 2.A 因果关系颠倒,原文第三段表述为“《道德经》的无为哲学以空灵淡泊的精神本质契合了黑白水墨画的灰色美学,以墨色胜于五彩、五色、五音的视觉语汇成为灰色最早的美学代言”.故选A. 3.C “其文化内涵不如赤橙黄绿等色彩深厚”于文无据. 4. D (“非常感谢”错误,文中有“鞑靼人浑身发抖”“带着憎恨对谢苗说”等信息) 5.①逆来顺受。他是教堂主管的儿子,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后流放服苦役二十年,但他对此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②愚昧麻木。他说自己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并表示自己什么都不要;他总是劝年轻鞑靼人要适应非人生活的环境。(4分,每点2分) 6.①简洁扼要,却又意味深长,突出了流放地人们的悲剧命运;给读者留下了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启人深思。②一语双关,既指未关门的情形,又曲折地表露了作者要求人们行动的积极思想。③一直没有关门使得鞑靼人半夜的哭声穿门而入,透露出要求改变现实的呼声,深化了主题。④既突出了流放者麻木的心理状态,又寄寓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情感。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7.A (“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并不是“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 8.AE (B.“不在……而在”说法绝对;C.偷换概念,“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D.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这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 就”。)(5分,选对一项3分) 9.问题: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答三点即可,1点1分,共3分) 对策: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①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②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③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答出两点即可,1 点1 分,共2分,言之成理即可) 10.C 11.C (一个皇帝可以改用多个年号;太宗不是年号.) 12.B (“洛口之战屡占上风”不合文意) 13.①孟让笑着说:“王世充是个文法小吏.怎么能懂得兵法?我现在要活捉他,擂鼓进军攻克江都了!”(大意正确3分,落实“生”“鼓”各1分) ②元文都对此怨恨,暗中和卢楚谋划,趁着王世充进殿时埋伏士兵杀死他. (大意正确3分,落实“憾”“潜”各1分) 【参考译文】 王世充,字行满.祖父是西域胡人,号为支颓耨,后来迁居新丰,死后,其妻嫁给霸城人王粱为妾.支颓耨的儿子支收随同母亲,顶替王粱的姓,在隋朝做官.世充生下后.因祖先的功勋任左翊卫.大业初,世充出任江都赞治,又升任郡丞.杨玄感造反的时候,吴地人朱燮、晋陵人管崇在江南起兵响应,拥兵十多万.王世充作为偏将在江都招募一万多人,多次打败叛贼.每次大捷,必定归功于部下,缴获的东西全都分给士兵.因此人们争相为他效命.大业十年,齐郡孟让辗转侵犯诸郡,到了盱眙,王世充抵御他.守卫都梁山,分列五座营垒,没有交战,用老弱士兵来显示力弱.孟让笑着说:“王世充是个文法小吏,怎懂兵法?我今天要活捉他,擂鼓进军攻克江都!”当时百姓都进入堡垒,野外没有可掠夺的东西,孟让又苦于五座营垒挡住道路不能南侵,就分兵包围营垒.王世充多次出战,假装失利,逃进营垒;孟让更加骄傲,几天后,渐渐分出兵力向南侵掠,留下刚够包围营卒的军兵.王世充充知道敌兵松懈,夜晚填平灶坑撤掉幕帐,毁掉墙坦,奋力攻击,大败敌军,孟让率数十名骑兵逃跑.李密进逼东都洛阳,皇上下诏命王世充任将军,带兵驻扎在洛口.经过大小一百多次交战,没有大的胜负。皇上下诏就地授任他为右翊卫将军,催促打败敌人,王世充大败.越王杨侗写信慰劳劝勉,赏赐金帛安抚他.适值江都叛逆弑杀君主,群臣奉立杨侗为皇帝,任命王世充为吏部尚书.杨侗听从元文都、卢楚等人的计谋,任命李密做高官,催促他带兵向北讨伐.李密打了胜仗前来报告,众人都很高兴,唯独王世充对部下说:“元文都等都只有舞文弄墨的小才,一定会被李密活捉.况且,我军和贼(李密)交战,杀死他们的父兄子弟很多,一旦成为他的部下,我们这些人就没一个人能够活得了.”元文都等人听到后,非常恐俱.后杨侗打算任元文都为御史大夫,王世充不同意.说:“曾经与公等相约,左右仆射、尚传令、御史大夫,留给有功绩的旧臣.现在各位想得到,那么就开了争夺权力的风气,如何共守?”元文都对此怨恨不已,暗中和卢楚谋划,趁王世充进殿时埋伏十兵杀死他.纳言段达(让人)乘快马报告王世充,王世充夜晚率兵袭击含嘉门,包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派大将费曜、田阁在太阳门抵抗,费曜大败.王世充进入宫城,皇甫无逸单身骑马逃跑,捉住卢楚杀了.当时紫微官还关闭着,王世充敲门,欺骗杨侗说:“元文都等人要捉拿陛下投降李密,臣并未造反.只是诛杀造反的人罢了.”段达捉住元文都送给王世充,就被杀掉了.王世充全部派用心腹替换卫士,然后入朝谢罪说:“元文都、卢楚罪大恶极,谋划着互相残杀,臣紧急中做了这种事,不敢有他心.”杨侗与他盟誓,升任他为尚书左仆射. 14. BD (B项“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虽日当正午,而秋风阵阵,林影稀疏,仍给人以萧瑟之感。即便如此,面对“萧瑟”的秋风,如舜时乐器般摇晃的林影,诗人似乎兴致渐高,忘了疲劳。这种写法是含泪的笑,泪花里满是悲苦与无奈。“是从听觉上写出了风和影的和谐”错误。D项梦里总是魂游那已离开了的京城,怀念故人的泪水徒有伤悲。贬谪蛮荒之地,“怀人”之泪早已“空垂”。更何况孤身而遇秋风,失踪而感羁禽,心境能不枯寂消沉?选项内容“去国”句意思是“被贬离京后,灵魂出窍”错误。)(5分,选对一项3分) 15. 被贬后,游南涧,寄情山水,本是解人烦闷的乐事,诗人也似乎找到了所得,忘记了疲劳(1分)。然而羁鸟鸣叫,寒藻漂浮,却又偏偏勾引起他的苦闷和烦恼。(2分)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的去国怀人,那种孤寂与悲愤无法摆脱,忧从中来。(2分) 【赏析】: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秋天,柳宗元游览永州南郊的袁家渴、石渠、石涧和西北郊的小石城山,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中的后四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和《小石城山记》。这首五言古诗《南涧中题》,也是他在同年秋天游览了石涧后所作。南涧即《石涧记》中所指的“石涧”。石涧地处永州之南,又称南涧。 这首诗,以记游的笔调,写出了诗人被贬放逐后忧伤寂寞、孤独苦闷的自我形象。 全诗大体分两层笔墨。前八句,着重在描写南涧时所见景物。时方深秋,诗人独自来到南涧游览。涧中寂寞,仿佛秋天的肃杀之气独聚于此。虽日当正午,而秋风阵阵,林影稀疏,仍给人以萧瑟之感。诗人初到时若有所得,忘却了疲劳。但忽闻失侣之禽鸣于幽谷,眼见涧中水藻在波面上荡漾,却引起了无穷联想。诗的后八句,便着重抒写诗人由联想而产生的感慨。诗人自述迁谪离京以来,神情恍惚,怀人不见而有泪空垂。人孤则易为感伤,政治上一失意,便动辄得咎。如今处境索寞,竟成何事?于此徘徊,亦只自知。以后谁再迁谪来此,也许会理解我这种心情。诗人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而遭受贬谪,使他感到忧伤愤懑,而南涧之游,本是解人烦闷的乐事,然所见景物,却又偏偏勾引起他的苦闷和烦恼。所以苏轼曾有评语说,“柳仪曹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认为“柳子厚南迁后诗,清劲纡徐,大率类此”(《东坡题跋》卷二《书柳子厚南涧诗》)。这是道出了柳宗元贬后所作诗歌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基本特色的。 清人何焯在所著《义门读书记》中,也曾对此诗作过较好的分析。他说:“‘秋气集南涧’,万感俱集,忽不自禁。发端有力。‘羁禽响幽谷’一联,似缘上‘风’字,直书即目,其实乃兴中之比也。羁禽哀鸣者,友声不可求,而断迁乔之望也,起下‘怀人’句。寒藻独舞者,潜鱼不能依,而乖得性之乐也,起下‘去国’句。”他这种看法,既注意到了诗人在诗歌中所反映的思想情绪,又注意到了这种思想情绪在诗歌结构安排上的内在联系,是符合作品本身的实际的。“秋气集南涧”一句,虽是写景,点出时令,一个“集”字便用得颇有深意。悲凉萧瑟的“秋气”怎么能独聚于南涧呢?这自然是诗人主观的感受,在这样的时令和气氛中,诗人“独游”到此,自然会“万感俱集”,不可抑止。他满腔忧郁的情怀,便一齐从这里开始倾泻出来。诗人由“秋气”进而写到秋风萧瑟,林影参差,引出“羁禽响幽谷”一联。诗人描绘山鸟惊飞独往,秋萍飘浮不定,不正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在溪涧深处踯躅徬徨、凄婉哀伤的身影吗?这“羁禽”二句,虽然是直书见闻,“其实乃兴中之比”,开下文着重抒写感慨的张本。诗人以“羁禽”在“幽谷”中哀鸣,欲求友声而不可得,比之为对重返朝廷之无望,因而使他要“怀人泪空垂”了。这诗写得平淡简朴,而细细体会,蕴味深长,“平淡有思致”。苏轼称赞此诗“妙绝古今”,“熟视有奇趣”,道出了它的艺术特色。 16. (1)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2)宁溘死以流亡兮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7.C 。①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不合语境②“沐猴而冠”指沐猴(猕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使用正确。③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不合语境。④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符合语境。⑤身无长物: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极端贫穷。用于此处不合语境。⑥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18. D 。 A项,语序不当。“不仅为陆路和海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启了……而且推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应改为“不仅推动了陆路和海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为当地开启了……” B项,句式杂糅,“遵循以‘学生为位’为原则”将“遵循……的原则”和“以……为原则”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了,可改为“遵循‘学生本位’的原则”或“以‘学生本位’为原则”。C项,成分残缺,可在“视野开阔”后加“等特点”。 19.D。A项,“您们”不能用于复数;“聆听”使用对象有误。B项“省油的灯”含贬义;再有“蹲班”一词不太恰当。C项,“家父”使用对象不对,“家父”是面对别人对自己父亲的称呼。而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此句中“您”与“家父”矛盾。 20.①也能给人类带来好处 ②台风还能调节地球冷暖③台风有弊也有利。(每空2分) 21.示例: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发生。③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22.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①学校做法值得肯定。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形势下,学校借带有强烈刺激色彩的标语来激励学生,可以有效鼓舞学生学习,有益于学生备战高考。②学校做法应批评。过于功利化的教育培养不出真正优秀的合乎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人才。③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以此立意写作,需要对标语中“干掉千百人”“战胜官二代”等透露出的仇视心理进行分析和批判,指出这种心理是不正确的教育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