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南省林州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7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8-01 23:14
2015级高三下学期7月调研考试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文本阅读(9分)
1.D(因果关系不成立,因草原古道的开通,促进了交流,但并不一定是为了交流才开通古道。)
2.B(文中只说回纥是这样)
3.B(A还为了“经营西域”;C“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错。D“将”错,是“进一步”。原文第一段,“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桥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B(A“拘谨刻板”的理解不恰当,侯一凡的形象没有这样的特点。C这是客观情况,真正表现人际关系淡薄的是,侯一凡是一个从山区农村黄泥湾出来到城市打工的小保安,没有几个工人主动跟他搭讪。D对两条线索交会的理解不恰当,应该是在吕晓红感谢侯一凡时交会在一起。)
5.①形象上,凸显侯一凡对救人认真执著的“救命恩人”的形象。
②情节上,展示侯一凡的认真热心与有关负责人麻痹冷漠的对比,造成矛盾冲突,突显救人不易。
③效果上,运用延迟手法,使救人的情节一波三折,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
6.①情节上,引出对救人原因的说明,解释悬念,使情节完整。
  ②人物上,侯一凡把救人的原因归为吕晓红,表现了他谦逊淳朴的形象特点。
  ③主旨上,这句话揭示了吕晓红被救的根本原因在于她自己尊重他人、友善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表达了友善和关爱的主旨。
(每点2分,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A(B“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错误。C“都认为……有过度煽情之嫌”错误。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D材料二“寓贬于褒”不准确,应为“褒中有贬”。另外材料三“无褒贬”表述也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
8.BC(A“仍持怀疑态度”错误。D“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的判断过于武断,这要看报道的内容等各种因素。E“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的说法不符合新闻报道真实性要求,没有根据)(每选对一项给2分,共4分)
9.节目优势应继续保留:①“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的宗旨(或目标)不能丢。②继续高扬爱和责任等传统价值观。③继续带观众回到文字的阅读上,感受其中的真情。(2分,任答二点即可)
弥补节目的不足:
①阅读毕竟是更私人化的活动,节目中的访谈内容会影响观众的独立阅读感悟,访谈环节要把握好一个度(或“适可而止”)。
②少些教化和煽情的“表现”,更专注于“朗读”本身。
③精心选择“朗读者”和朗读文本,扩大电视受众群体,让更多的电视观众走进《朗读者》。(3分,每点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D
11.A(殿试是皇帝主持的)
12.C(文中“戒家事勿以白”一句的意思是蒋重珍告诫别人,不要用家务事干扰自己,不是不和皇帝谈家务事)
13.(1)每次起草奏章,他都会去除心中杂念,穿戴整齐,如果是机密奏章,他就亲自书写,删改定稿,皇帝称赞他公平踏实。(“草奏”、“斋心”、“削稿”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 5分)
  (2)又论说禁军的军力衰弱,训练频繁而严厉,往往让人难以忍受,如果不稍微有所调整,就不是消除祸患的办法。(“频严”、“堪”、“消变”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B D(B“聊以释怀”不恰当。D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且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5.①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共6分,第一点4分,第二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2)小乔初嫁了  樯橹灰飞烟灭
(3)余独好修以为常(每空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B(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前仆后继,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斗。无所用心,形容对什么事情都不去用心,都不关心。惨淡经营,在困难的环境中艰苦努力地经营。功亏一篑,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力量而未能完成。五方杂处,各个不同地方来的人错杂居住在一个区域)
18. D(A两面对一面,在引导前“能否”,去掉后面的“能够”。B句式杂糅,“打着……做”错误。C内容交叉无法并列,“做生意”范围较大,和后面内容有包含关系)
19.D(注意第五空和第六空就可以判断出来)
20.①扇子上承载着超越器用的文化含义 ②羽扇成了谋略和智慧的化身  ③但扇出的凉风却是一样的清爽
(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放入上下文中能使语意连贯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1.图案由“八一军徽”“电子轨道”“展开的书”三个要素构成。“八一军徽”表明学校的军校性质和国防重任,“电子轨道”体现该校军事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办学使命,“展开的书”寓意这是一方博学求知的园地。(构图要素3分;寓意3分。如有其他寓意解读,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四、作文(60分)
【写作指导】本次作文属于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本次写作围绕体坛“藏獒”张继科的鲜明张扬的个性引起热议这一事件设题,其实揭示的是“各性与成就”之间的关系。材料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每一种均可单独立意。要求在文中必须作出判断、亮明观点,并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思考。写作时应着眼于论证“个性”对“成就”取得的意义、价值或影响。
主要参考立意:
①鲜明的个性能促使人取得更大的成就;
②过于个性化会成为人生成就的阻碍;
③要有个性,但应适度。(如有其他立意,只要与材料切合,亦可)
参考译文: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名,任建康军签判,母亲亡故,改任昭庆军签判,不久因公事与掌管监察的同僚意见不合,请求任宫观官,改任奉国军签判。绍定二年,奉召入京应对,首先以“从皇帝到百姓应当首先懂得内心与外物这两者的界限”为主题进言:“界限分明,就会知道有天下治乱,何必把尊贵视为快乐;知道有百姓喜乐哀愁,何必把侍奉视为快乐。”第二年,在譬川等待任命,转到文阁门,请求应对,当权者忌惮他,把他差遣到镇江府任通判,他推辞了。恰逢临安火灾,他应诏上奏:“我近来上奏的本心外物界限之说,是想要陛下亲自掌握大权,不要退让托付给旁人,完全打破私人感情,求得问心无愧。祖宗宗庙最重要,侍奉它应该视为他们还活着一样,但从小到大,宗庙从未在火灾发生之前加以防备过;宰相的府第,华美屋宇纵横连片,然而火烧得焦头烂额,唯独宰相府则因防患未然而得以保全,这也足以看出人心堕落,仅知道有权势,不知道有君父啊。”皇帝看后,很受感动。过了些时日,因星象变化,皇帝征求进言,蒋重珍再次申述上次的言辞。又担心有些执政的大臣果真离职,皇帝放任,大权旁落,于是进献《为君难>六条规戒。应召成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又兼任崇政殿说书,嘱咐不要把家务事告诉自己,他要一心一意地使皇帝明白。每次起草奏章,他都会去除心中杂念,穿戴整齐,如果是机密奏章,他就亲自书写,删改定稿,皇帝称赞他公平踏实。守边将领把《八陵图》进献给皇帝,诏令百官集体讨论,蒋重珍说史嵩之已经失去了相位,处境比筑于帷幕上的燕巢还危险,仍想求得功劳,巩固自己的地位。应该选派贤明的统帅,让他亲自到边境,审时度势,分条呈报该处理的事物。丞相主张出兵关、洛,蒋重珍力争认为不可。正赶上边防的将领商议是和是战的意见不统一,皇帝再次召集大家商议,蒋重珍上奏说:“从前乞求一心守备,不得已就用兵应战,今天不敢改变上次的主张。”他的建议没被采纳。出兵关、洛的军队大败,又要进军,蒋重珍说:“如果因为失败感到羞耻而想战胜敌人,内心不平而酿成愤恨,心气不顺而变为恼怒,士兵、百姓的性命,怎么能凭借愤怒来驱使呢!”又论说禁军的军力衰弱,训练频繁而严厉,往往让人难以忍受,如果不稍微有所调整,就不是消除祸患的办法。他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升为起居郎,因病请求离职。三次辞官都没被允许,诏令守刑部侍郎退休。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