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内蒙古包铁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7-28 20:45
包铁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试卷答案
1.A
2.C
3.D
【解析】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本题既考查理解概念的能力,又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是天津卷的常考题型。论述类文章中重要的社科概念含有特定的属性,隐含信息比较丰富,必须准确把握。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本题以推断题的形式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有范围缩小或扩大、轻重范围失当、混淆已然未然、强加因果、因果倒置、以偏概全等。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C
5.【答案示例】赵季平:著名作曲家与老腔演员很熟悉,并给予老腔高度的评价,写出了老腔的艺术价值。
濮存昕:节目主持人出人意外地走到台前击凳高吼,融入表演,突出了老腔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观众:观众在看老腔表演过程中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表现了老腔演出带给观众的精神享受。
6.①联想。从老腔的强调联想到关中大地特有的生活,点出了老腔源于关中大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点。
②比喻。将老腔的强调比喻为骤雨击拍秋禾的啸响、雨润麦苗的柔声等,既写出了老腔的雄浑奔放,又写出了婉约平和,将抽象的感觉化为形象的画面,生动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感受。
③排比。几个句子构成排比,强化了作者自己聆听老腔时的内心感受。
④化用古诗句。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选择题的形式,解题时可以根据选项确定答题区域。题干明确“最”恰当的一项,所以有些选项的理解可能也有道理,但是不一定是最准确的,解题时必须注意。如选项A,根据前后语境,作者产生神秘的原因一是白发白眉的老人为首的十几个农民演员;二是朋友如此的推崇,因此,A项的理解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全面, C项理解完全符合前后语境,理解全面深刻。B.D项错误明显,修饰限制语不准。
5.【试题分析】①文章开头没有直接写出老腔的精彩,而是通过赵季平对老腔演奏者“白头发白眉毛”老汉及十几个演员的赏识和对老腔的介绍,从侧面写出老腔的艺术魅力。
②文章的结尾处通过主持人濮存昕的动作行为,表现了现场观众与老腔艺术的完美融合,以及我的心灵震撼。从侧面描写展现了老腔的艺术魅力。
③还可以从观众的角度看:观众在看老腔表演过程中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表现了老腔演出带给观众的精神享受。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拨】这是一道考察现代文阅读艺术手法的题。首先要明白侧面描写手法的特点。侧面描写是本文重要的艺术手法。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在本文中是通过他人的反映来表现出老腔演奏的艺术影响力和震撼力。所以答题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即赵季平、濮存昕、观众。
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察现代文阅读艺术手法的题目。文中第④段运用了联想、比喻、排比等手法。比喻对事物特征的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语言富有文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审题时要注意“多种手法”“感受”的题目要求。答题时既要答出手法,又要答出相应的感受。而题目明确指出是第四段,给学生减少了阅读范围。虽说是第四段,其实就是一个句子。整个句子中比喻排比的手法很明显,可以结合全段从“沉迷、遐想”中看出联想的手法。
一代通儒顾炎武
【答案】
7.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8.①坚持独立思考,注重学术创新,从不蹈袭前人;②积少成多,不断增改,务本求真;③严谨笃实,勤勉治学,持论公允,留待后人检验。(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9. ①推重“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古训,谦虚谨慎,严于律己;②经世致用,学问广博,开一代学术风气;③善于推人之长,以友为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此题的选项均为考核内容,其中ACE理解出现偏差。
8.试题分析: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概括的是顾炎武的“治学特点”,前面又有限定“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看”,可见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答案在文章的第二段,第二段一共五个句子,提取重点词语“研究笃学”“学术创新”“不断增改”“供后人研讨”。然后从“创新”“增删”“严谨”的角度分条作答。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概括的是顾炎武的“治学特点”,通过题干看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对第二段进行简单的划分,然后提取关键的词语从“注重学术创新”“不断增改”“严谨笃实”的角度作答。
9.试题分析: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概括的是梁启超认为顾炎武“不但是经学大师。而且是世人楷模”的原因,应该从“经学大师”和“世人楷模”两个方面概括。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文章的第三段主要论事“是人的楷模”,链接①论述“经学大师”,注意提取文中的重点句子,链接部分注意重点词语“经世致用”“开一代学术风气”。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概括的是顾炎武“不但是经学大师。而且是世人楷模”的原因,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文章第三段和链接①的概括,重点注意段首句,然后提取关键的词语从“经学大师”和“世人楷模”两个角度作答。
10.D 
11.B
12.B
13.(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给文言文断句,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A
15.B
16.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分别是从词语、诗句、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分析判断。例如诗歌中的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已经表明了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往昔的回忆。所以选A。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可根据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B项,“横笛”“闻声”属于听觉;“红旗”“雪”属于视觉描写,故符合题干要求,所以选B。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例如本题就是考查写景的角度,即视觉和听觉。思考时,应从选项诗句是从哪些写景角度来写的,是否体现出这两个角度来判断。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本题,便可根据作者苏轼、题目及关键词语及诗句分析作答。
17.理解性默写
(1)《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2)《论语十则》中,表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
(3)《鱼我所欲也》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8.病句 
A.南山风景区在省内首家推出了免费智能电子导游服务项目,每年购票游客都可以领取一个电子导游器,享受一对一的讲解服务,这项服务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品质和文化内涵。
解析 A项“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品质”搭配不当。
B.今年开始,中国对稀土实行更为严格的保护性开采政策。1月19日,国土资源部公布,江西赣州为稀土国家规划矿区,该区域稀土的开采、勘探、储备将得到更严格的管制。
B.项“开采、勘探”语序不当,位置应互换。
C. 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D. 今年3月的地震是日本有地震观测史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海啸规模巨大是由于震源浅且地震规模大造成的,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也放大了海啸能量。D.项“由于……造成的”句式杂糅。
19. B
瓜田李下:喻指容易使人误解的地方。望文生义,使用不当。
奉为圭臬: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使用正确。
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使用恰当。
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使用正确。
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使里巷空阔冷落。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使用不当。
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使用不当。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20.
【答案】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概括题,既要根据文章的题目准确揣摩文章的内容和含义,又要对各组文章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再准确分类。题中,第一组的《看见〈看见〉》写的应该是读后感,《书虫诞生记》写的应该是因为自己爱看书而成了书虫;《对话苏东坡》写的应该是自己读了苏轼作品后的心得;《家有书窝》写的应该是对自己书屋的喜爱之情:用“悦读生活”比较恰当。第二组的《同桌的你》写的应该是同学之情;《伴我同行》和《奔跑吧,兄弟》写的应该是朋友之情;《没有麦田的守望者》写的应该是自己对某种事物的“守望”:因而不能用表达对父母报恩之情的“寸草春晖”,而适合用“那些花儿”。第三组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写的都应该是自己的思想和领悟,所以该用“我思我在”,而不能用意思为针砭时弊的“指点江上”。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答案】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2分) ②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2分) ③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1分)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阅读——读语段,定中心;推导——分层次,看前后;检查——代原文,求连贯。
22. 
答案:(示例)“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的构图,总体上是一个“心”的图形。“心”
中间有一个既似手、又似鸽子的图案,大拇指像鸽头,其余四指像鸽翅。“心”象征
着爱心,“手”象征着援助,“鸽子”象征着美好。整个图案寓意:伸出援助之手,
把爱心献给世界,将美好撒满人间。
23.【写作提示】
这则材料核心话题是“维护中华传统文化与理性对待外国文化”。写作角度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我们有自己的几千年民族文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看重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只从商业、娱乐、趣味出发过外国节日。
(3)年青一代追捧西方节日,容易陷入文化迷失。
(4)过中国传统节日,抵制外国不良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5)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抵制西方文化的冲击。等等。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