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3分)【参考答案】B 【解析】原文是说“以至于它的名称中,也只剩下音乐——‘曲’的意义”,该项漏掉了限制条件“名称中”。 2.(3分)【参考答案】C 【解析】“逐层递进”错。 3. (3分)【参考答案】C 【解析】A项,从文章内容来看,“能成为史诗般的文学”“还因为它是元代独有的文学表现形式”因果关系不当。B项,“也正因其浩如烟海,它难以成为正统的文学”无中生有。D项,原文为“这多少有些把文学神化和偶像化的意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6分) 4.(3分)【参考答案】A 【解析】翠湖的明爽安静与眼睛的特点相似。翠湖能够身心轻松、精神焕发、享受安静、佩服风度。 5.(5分) 【参考答案】“不名一钱”指翠湖是湖也是路,逛翠湖不需要任何花费;(2分)“无穷无尽”指翠湖风光秀美,让人赏玩不够。(3分) 6. (6分)【参考答案】示例: ①翠湖的美让作者难以忘怀。翠湖的树多且高大,湖水清浅且常年盈满,粉紫色的水浮莲热闹地开放,红鱼自由地游弋:一切都是那么地和谐,明爽安静。 ②翠湖给人们带来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生活在喧嚣扰攘与刻板枯燥中的人匆匆走进翠湖就会感到轻松,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从生活的重压中暂时逃脱出来,享受翠湖的湖光树影。 ③翠湖让作者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翠湖图书馆的藏书很丰富,凡是作者想看的书,大多都能借到;在翠湖读书可以没有目的,不计时间,没有外界的干扰,安安静静地享受读书的快乐。 ④翠湖使作者领略到昆明人的大度。对于有些客人偷偷扔掉瓜子碟的行为,堂倌未必不清楚,但却从不为此斤斤计较;堂倌的大度让作者佩服之余也能感到一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与包容。 ⑤翠湖承载着作者年轻时的梦想。对于生活在抗战期间、囊中羞涩的作者而言,翠湖是包容的;翠湖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作者年青的足迹,青春的梦想。 ⑥翠湖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即便是分别三十八年后,作者对翠湖的想念也从未停止;作者回忆翠湖的过去,更关注翠湖的现在,为翠湖而喜,为翠湖而忧。 (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每要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 7.(3分)【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项,“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强国”不准确。 8. (4分)【参考答案】BD(每项2分) 【答案解析】A项,材料二并未涉及语言建设方面的内容;C项,应该是“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风险”的高覆盖率;E项,应该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9. (5分)【参考答案】(1)加强语言能力建设,语言是互联互通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语言先行。(2)把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与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相结合,使之自然有效传播;(3)走出认知误区,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4)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双边对话与交流,展示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华现代文化门类和成果丰富多样,化解潜在壁垒,增加文化的辨识度和亲切感;(5)文化宣传要有针对性,要尊重沿线国家的宗教规律,关注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俗和阅读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取向;(6)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国家形象,赢得周边国家的普遍认同和好感。(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3点得4分,答对四点得5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得满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3分)【参考答案】B 11.(3分)【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有时也可能指其他儿子”错误。 12.(3分)【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周朗回信说自己不愿意”错误,文中没有提及。 13.(1)(5分)【参考答案】每朝每代都有上书献策的,每个时期都有诏书下达,然而太平时代不来临,昏乱的时代一个接一个,是为什么呢?(采分点:“凡”“有言事”“升平”“继”各1分,大意1分) (2)(5分)【参考答案】大火烧到郡中马圈。周朗用他的俸禄建起屋子,偿还被烧的损失。称说有病而辞职,于是被本州法官弹劾。(采分点:“悉”“秩米”“偿”“去官”“为……所”各1分) 【参考译文】 周朗字义利,汝南安成人。祖父周文,做了黄门侍郎。父亲周淳,宋朝初年历任侍中太常。 周朗在少年时便非常浪漫,风度潇洒,气度不凡,和他哥哥周峤志向不同,周峤非常嫉妒他,周朗最先当南平王刘铄冠军行参军,太子舍人,兼任主簿,因为休假不请示,被免官除名,接着他又当江夏王刘义恭太尉参军,元嘉二十七年(450)春天,朝廷商议派刘义恭出外镇守彭城,作北伐统帅。周朗听了这个消息,主动辞职。刘义恭出镇彭城,义恭府中主簿羊希跟着义恭一同赴任。羊希给周朗写了一封书信并嘲笑他,叫他为义恭出谋划策,周朗回信说: 羊先生阁下:正遇着你叫我进取,想不到你才能有如此卓著。你的好心好意,确实非常令人感动,丰富的词藻,华丽的句式,用得又何其轻巧。我已看了你的信几遍了,心中非常快慰,看你写的信的内容,才知道又遇到你这个知己,我有什么功德,而使你每每这么垂爱于我,我确实为你的好意而高兴得很,然而却担心你将来会在哪儿死掉呢? 周朗的文辞意趣非常潇洒不羁,大抵都是这样的。他再被任命作通直郎。世祖当上皇帝,被调为建平王刘宏中军录事参军。当时孝武帝要求朝中每个臣子抒发自己的意见。周朗又上书说: 每朝每代都有上书献策的,每个时期都有诏书下达,然而太平时代不来临,昏乱的时代一个接一个,是为什么呢?大概发布的政策是不正确的,或者觉得谋略不是出自权臣之口,计划对贵族不方便,其中问题小的被训斥,严重的被杀掉或摈弃远方,所以西汉时有进直言被杀的,东汉有党锢之祸。皇上如果想执行一般的法令、遵从平庸的习俗,则大臣们已具备;若想改革老规矩、招致太平之道,则小臣我在这里敢冒死陈说只希望皇上明察它们。 他的文章奏上不合皇帝的意思,自己便主动辞官离职。 不久又被调为太子中舍人,再出外当庐陵内史。郡府的后面荒芜得很,没有田地,常有野兽出没其中,他的母亲想看打猎的场面,周朗于是找人把那块荒地全圈起来,点起火来叫他的母亲观看,不幸大火烧出圈外,延到郡中马圈。周朗用他的俸禄建起屋子,偿还被烧的损失。称说有病而辞职,于是被本州法官弹劾。他回到京城对世祖谢罪道:“本州法官列举我的过失,很多是不公平的,我在郡中,老虎曾三次吃人,虫和老鼠侵害农作物,只在这两件事上我对不起皇上。”孝武听后变了颜色,说:“你州的法官不公平,或许有可能,虫害和老虎的灾难,难道与你有关吗?”周朗不久因母亲去世而守孝,他非常有孝心,每次哭得都非常伤心,然而其他地方相当不遵循平常礼节。大明四年(460),孝武帝叫有关人员上奏说周朗在守孝期间不守礼法,请求予以逮捕。孝武帝又下了一道诏书说:“周朗违背礼义,巧言令色,应该诛杀,但不宜因小人污染法令,特地锁送到边郡。”于是周朗被解送到宁州(贵州),在路上杀了他,当时三十六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