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西南昌市七校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5)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6-30 21:52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
(一)(9分,每小题3分)
1. D  试题分析:D项,“对中国古人的诸多方面都有直接影响”错,原文第二段表述为“对……有深远的影响”,故由此可判断选项C偷换了概念。  
2. B  试题分析:B项,“因此运用的一定是当时最成熟、最先进的技术”理解有误,原文为“因为要满足社会流通的需要,使用的一定是当时最成熟的技术;而从防私铸及防伪造考虑,所采用的又必定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条件与结果是一一对应的。
3. C 试题分析:C项,“从单位上”无中生有,文中并无提及钱币单位方面的信息。
(二)(14分)
4.(3分)D  试题分析: A项,曲解了小说中景物及细节描写的作用,“暗示”“悲惨结局”也不对。B项,“旨在表现农庄人朴素的生活和豪放的性格”不准确,这些描写旨在反映自然的人情人性,表现农庄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对写唤醒神父的人性之爱起了推动作用。C项,“神父的父亲”应为“婴儿的父亲”。
5.(5分)①腼腆、沉静。不会抱婴儿,窘迫;别人开玩笑,他不应声;乡俗笑闹,他静静地坐着;面对婴儿,“他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他一心一意地望着”。②满怀慈爱。他疼爱婴儿,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慈爱,“用手指逗弄侄子引他笑”;面对婴儿,他产生了一种从来未曾有过的奇特、强烈而又带点忧郁的慈爱之情。③内心备受煎熬,人性得以复苏。他曾有着神之爱,面对婴儿纯真、可爱的肉体,他抑郁,心事重重;最后,他遭宗教教条禁锢的人之爱(人性)被唤醒。(答对1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6.(6分)(观点一)以“洗礼”为题目更合适。①从情节发展上:小说明线是为婴儿做洗礼,暗线则是神父心灵得到洗礼;“洗礼”是全文的线索,是结构全篇的关键,以“洗礼”为题使小说构思独特,条理清晰。②从人物塑造上:以“洗礼”为题,点明了小说的核心事件,揭示了小说的主要矛盾,能更充分地展示人物心理和思想的变化过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③从思想内涵(主题表现)上:“洗礼”作题目有双重含义,表面写为刚出生的婴儿做洗礼,实则写神父受到人性的洗礼,表达了作者“赞扬热爱生命的人道主义思想,反对违背人性的宗教禁欲主义”的主题,因此,以“洗礼”为题使小说含蓄蕴藉,令人深思。(每点2分)
(观点二)以“觉醒”为题目更合适。①从情节发展上:以“觉醒”为题,使小说在结构上层层铺垫渲染,最后卒章显志,出人意料,增加了小说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②从人物塑造上:小说主要刻画了神父这一人物形象,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他的“觉醒”过程,以“觉醒”为题,能更加突出小说的主要人物,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③从主题表现上:小说是赞扬热爱生命的人道主义思想,反对违背人性的宗教禁欲主义,而体现这一主题的则是神父的人性复苏,心灵觉醒。因此,以“觉醒”为题可使主题更加鲜明,让读者一目了然。
(选一种观点作答,意思对即可;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分析充分)
(三)(12分)
7.(3分) A   
8.(4分)DE   
9. (5分)①国家安全(政治)方面:不利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危害本国安全。②经济方面:中韩经贸受损,本国经济倒退。③外交方面:影响同中国等国家外交的民意基础,影响人文交往。④本国民情、舆论方面:影响本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区分不同的角度,同一角度不重复给分,答出任意三个角度即可,答对1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二、(35分)
(一)(19分)
10. (3分)C
11.(3分)C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涉及到了科举制度(如“乡试”)、特殊称谓(如“倭”)、古代地理(如“海外”)、官职变迁(如“乞骸骨”)等。文中“海外”指远离内陆的地方,不是指国外。这里可以结合所学课文的知识加以判断,如李商隐《马嵬》“海外徒为更九州”中所述。
12.(3分)B由原文可知,有容是身中两箭,而不是射中敌方两人。
13. (1)有容告诉当权的人,自己请求前往劝说他们。见到麻郎,指明陈述利害关系。(5分,得分点“白”“指陈”“利害”,大意2分)
   (2)朗先下令,敢摆渡一个人过来的斩首。有容反对,立即命令几十艘船开往各岛,几万人获得了救援。(5分,得分点“争”“往”及定语后置,大意2分)
(二)(11分)
14. (5分)B  D (B原诗中“耐”是抵得住的意思,而非忍耐不了;D读《离骚》是忧愤的爱国情,并非思乡之意,作者也无漂泊羁旅)
15.(6分)“剪”是剪断的意思,运用了拟物的手法,在诗中意为西风像剪刀一样锋利无情,横扫本就萧瑟的芭蕉,使得作者心中悲伤加悲。化无形为有形,匠心独运。
(三)(5分)
16. (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三、(20分)
17.C
①“真知灼见”本指正确透彻的认识,再用“十分到位”来修饰,语义重复。
②“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使用错误。
③“一文不名”指不占有一分钱,形容一个人创业时没有经济基础,正确。
④“百身何赎”指自身死一百次也无法抵罪,或者换不回来。比喻对死者极其愧疚的感情。正确。
⑤“触类旁通”: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一般直接做谓语,不接宾语或补语)
⑥“移樽就教”指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正确。
18.B( A成分残缺,应该在新路后面加上脚步;C两面对一面,应把温暖改为冷暖;D杂糅,根据……表明是杂糅关系。)
19.C   A项“惠存”是敬辞,表示请(对方)保存;B项“斧正”是敬辞,表示请别人修改自己的文章;D匹夫”所用的对象不当,“匹夫”既泛指平常人,也指无学识、无智谋的人,用在此处显得不够尊重。
20. 现弄清各自的治疗原理。2、由于是针对病根的治疗。3、也不等于可以高枕无忧
21.①“你校”语气生硬,应改为“贵校”(对别的学校的尊称)。②“成绩显著”用在学生身上不恰当,改为“优秀”。③“大作”是敬辞④“垂爱”指上对下的赏识、爱护时,指别人对自己赏识、爱护时,应用“垂青”。⑤《丑石》,标点错误,改为“丑石”。⑥“此致敬礼!”应改为“特此推荐”
四、写作(60分)
参考译文: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时就会骑马击剑,爱好用兵的谋略。万历七年考中武生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看见他认为他不是平凡之人,任用他为昌平的千总。又受到总督张佳胤的赏识,调到蓟镇的东路军,管辖南方士兵的后营。
十二年秋天,朵颜长昂带领三千骑兵侵犯刘家口。有容半夜率领二十九名勇猛的士兵迎击,身中两箭,斩首六级,贼寇退走了才回来,由此知名。十四年跟随李成梁出塞,抵达可可毋林,斩杀敌人无数,次年再次出塞,也有功劳。成梁攻打北关,有容冲入敌阵,坐骑一再更换一再死去,最后攻下了那座城。
随从宋应昌支援朝鲜,要求回来。分封日本的事情失败,福建巡抚金学曾想用奇兵攻打他们的巢穴,起用有客防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倭寇劫掠各村寨,有容打败了他们。倭寇占据东番。有容防守石潮,计划全部歼灭他们,带了二十一条船出海,遇到风,存下十四条船。经过彭湖,与倭寇相遇,打死数人,放火烧沉他们六条船,斩首十五级,夺回男女三百七十多人。倭寇于是离开东番,海上平息了十年。捷报上达,文官武将们都论功受赏,有客只是受赏白银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的红毛番酋长韦麻郎驾驶三艘大船到彭湖,要求互通贸易,他们是征收商税的使臣高寀召来的。有容告诉当权的人,自己请求前往劝说他们。见到麻郎,指明陈述利害关系。麻郎醒悟,叫来高宋的使者,讨回贿赂高宋的金钱,扬帆而去。从浙江游击将军任上调到天津,又调任温、处参将,被罢免回家。四十四年,倭寇侵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求特别设立水师,起用有容统领,在东沙擒获倭寇。
泰昌元年,辽东事务棘手,朝廷开始设立山东副总兵,驻守登州,就任命有容担任这个职务。八月,毛文龙在镇江打了胜仗。诏令有容统率水师万人,偕同天津的水师直达镇江策应。有容叹息说:“率领一支部队,去抵抗正嚣张的敌人,我知道那是不可能成功的。”没有多久,镇江果然丢失了,水师就不再前进。次年,广宁失守,辽民逃往各岛避难,每日盼望登州的部队救援。朗先下令,敢摆渡一个人过来的斩首。有容反对,立即命令几十艘船开往各岛,几万人获得了救援。当时金、复、盖三卫都空虚没有人,有人要据守金州。有容说金州孤立地远处海外,登州、皮岛都与它远隔大海,声援不到,不可据守。等到文龙取得金州,没有多久又丢失了。四年,有容因为年老请求退休,回到家中,去世。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