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1.B(“各级臣子”表述错误,原文没有“各级”含义)
2.A(“不能作为颂美诗理解”错,由“一定以为它只是颂美诗”可以推断可以当做颂美诗理解,但不能只做颂美诗理解)
3.B(原文为“提到”这一现象,并不能说明这是“建议”内容,且“职务要求”没有依据,原文是“职务行为”而不是“职务要求”)
4.C(“主动要求”有错,原文是“吴有训老师通过地下党组织,引导我到解放区去创办大连大学”)
5.B、E(A“提供了优裕的物质条件”有错,原文是“在军阀混战的时代,欠发工资,家里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C原文没有进行这样的比较,其实也是难以比较的。D“王大珩明确拒绝了英国公司的邀请”属无中生有)(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
6.①在清华大学时,学会了从事科学工作的思想方法,名师的道德为人、爱国思想、对事业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进取精神;②在留英期间,洞察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形形色色;体会到一些处世之道;理解到解决问题如何分清主次,洞察现象,发现分析问题不受陈规约束。③归国后,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的认识;要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个人的知识能力有限,事业要靠群策群力来完成。(答到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
7.D(A“设置悬念”说法有误,应为“作铺垫”。B“自责”理解有误,宋修身没有“自责”,只有“怨天尤人”。C“王四则因愧对宋修身而不再拉车”说法没有依据)
8.①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道具”。小说中主要人物宋修身、王四和小赵等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是在“眼镜”事件中得到充分的展示。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是全文的线索”)小说主要就是围绕宋修身“失眼镜”“找眼镜”、王四“捡眼镜”“送眼镜”、小赵“得眼镜”等情节而展开的。③揭示小说的主题。小说通过不同的人在“眼镜”面前不同的表现,含蓄地揭示了不同的人性特点。
9.①心理脆弱(或“抗挫能力差”)。宋修身眼镜丢失寻而不得之后,不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而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甚至不去上课。②自私自利(或“损人不利己”)。因为宋修身“一年到头老溜墙根,没坐过一回车”,王四就把对方丢失的眼镜藏起来,可谓自私自利。③虚荣心强。小赵为了讲体面,不顾自己的眼镜并不近视,而接受王四的眼镜,可谓虚荣心十足。(每点2分)
10.B(报:回复)
11.C(转运使也是地方官职名)
12.C(“然后带兵进驻广州”和原文“将至广,悉众登岸,营于南门”内容不符)
13.(1)我们自己也受困,不是不想回来,只是考虑到一个人回来没有益处,应当寻求可以救助你的办法。(赋分点:“顾”“所以”“济”各1分,句意2分)
(2)像你们这样有田客的人,当然能够这样做,但那些没有的怎么办?(赋分点:“是”“得”“奈何”各1分,句意2分)
14.C E(C“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理解有误。这两句诗意思是: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该还要插上篱笆。E“不乏幽默”理解有误)(选对一个得3分,选对两个得5分)
15.同情弱小,富有悲悯情怀。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老人打枣,还特意写诗劝慰吴郎对老人亲善,体现出诗人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关注社会,忧国忧民。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诗人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ƒ善于劝说。(或“说话委婉含蓄”)诗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每点2分,意思相符即可)
16.(1)浊酒一杯家万里
17.B(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不一而足,现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此处宜用“俯拾即是”。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使用有误。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谦词。使用有误)
18.A(B成分赘余。可把“引起”前的“不能”删去。C搭配不当。应把“天山虽然并不是春天”改为“虽然天山并不是春天”。D不合逻辑。可把“伪造假大米”改为“伪造大米”或“制造假大米”)
19.B(根据逻辑关系推断)
20. ①遥远
21.构图要素:地球、托起地球的双手、波浪(流动的海水)。(3分)寓意:海洋大学生用双手爱护家园、保护环境、共创人类美好未来。(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