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6-02 10:52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中传统教育的弊端与大数据教育的产生并没有因果关系,由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技术的出现不可逆转地发展着大数据教育;B项张冠李戴,由原文第一段“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与原文第二段“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就有非结构化、分布式、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对比可知,选项说的是大数据的特点而非大数据教育的特点;D项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而非第二门,用排除法,故选C。
2.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B、D选项在文中第三段第一句、第一段倒数第二句、第一段第二句皆有提及,而C选项凭空捏造,与原文无关,故选C。
3.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第四段倒数第二句可知,大数据教育可能使得“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人才培养和个性化将主要由学校承担”,但不能直接推断出“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故D项错误。
4.D(A.“在这里主要是表明朱晓玉在丈夫影响下做事严谨、守时的特点”错,这里主要是说明朱晓玉经常在这一时间去j城,对火车时刻非常熟悉。B.“人物衣着”错,对人物衣着的描写,不能表现出朱晓玉对丈夫的爱。C.“流下了委屈的泪”错,是说她被丈夫感动了。)
5. ①补充交代了女主人公恋爱、家庭生活的状况,表现了她对丈夫工作的理解、支持以及她勇敢、镇定、能干等特点,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历程,丰富了人物形象。
②现实与回忆交替呈现,充实了小说内容,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
③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公安干警及其家属在社会建设中的默默付出与奉献
④形成小说时空交错的艺术特点,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情节发展自然,结构摇曳多姿。(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6.①形象上,小说对女主人公在“北风吹雁雪纷纷”中大步行走的情景描写,烘托女主人公不畏艰险、不惧风雪的形象特征,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②在结构上,北风吹雁的景象描写,紧扣标题,和开头呼应,使小说结构严谨。③在艺术效果上,小说结尾描写北风吹雁的景象,含蓄蕴藉,有着浓郁的审美色彩,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每点2分)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们出行旅游的目的的理解。(5分)
7. A(B“云南旅游业绩下降”说法不确,扩大范围;C“不具真实性,参考意义不大”错;D“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错,只有三反映了发展趋势。)
8.C、E(C“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错,主要目的应该是为旅游市场决策者提供依据; E“更具有指导意义,最有价值”不确切,应该是各有其不同的价值。)
9.(1)抓住当前我国旅游业勃勃发展的大好时机。
(2)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3)开发旅游资源,占领文化旅游市场。
(4)甄别旅游对象,有针对性的开展旅游服务。(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点得5分)
10. B (解答本题。可以采用语法分析法,排除错误选项,找出答案。各选项第一处断句,或在“总裁”后,或在“言”后。“上书总裁”一词句意完整,“言”当为“要义八端”的谓语,因此只能在“总裁”后断开,不可在“言”后断开。排除C.D。“总裁善其说”,“善”是意动用法,认为······善,“其说”是“善”的宾语,因此必须在“其说”后断开,不可在“善”后断开。故选B。)
11.A ( “布衣”指平民,非读书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
12.D(“思想上师承顾炎武”分析不当。顾炎武主张复古、潘耒却主张变革。)
13.(1)皇帝您目明耳聪,应当引导群臣让他们敢于进言。现在竟然下令禁止,难道这是安定兴盛的朝代所应该做的事吗?(得分点:“宜”“导”“乃”各1分,大意2分)
(2)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很他的人很多。(得分点:“以"齿"傲睨”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潘耒,字次耕,是吴江人。天生异常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康熙时,以平民身份参加鸿博考试,被授予检讨的官职,编辑修订《明史》。他曾给总裁上书,提出编纂史书的八个重要原则:“应当广泛搜罗采集,考证精当;分工明确而主旨、体例统一;书写历史不隐瞒、不夸大,真实地反映情况,发表议论要公正;所记时间要长,文字要简短。”总裁认为他的观点很好,让他撰写《食货志》,兼及其他纪传体史书,从洪武以下五任皇帝的史稿都是潘耒修编定稿的。不久担任皇帝身边的日讲起居注官,修订《实录》、《圣训》。潘耒曾应皇帝的诏命进言,说:“向皇帝进言自古就没有专门的职责,梅福凭南昌尉的身份进言外戚,柳伉凭太常博士的身份进言程元振,陈东凭太学生的身份攻讦六贼,杨继盛凭部属的身份弹劾严嵩。我朝有旧规定,京官允许向皇帝进言。从康熙十年宪臣上奏请求停止后,凡不是言官却向皇帝进言的都视为逾越职权。皇帝您目明耳聪,应当引导群臣让他们敢于进言。现在竟然下令禁止,难道这是安定兴盛的朝代所应该做的事吗?臣请求放松禁令,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这样做对于这些人是很不利的,但是对于国家却非常有利。那些在朝廷外做地方官的,遇到地方上有大的利益与弊病,允许他们上奏。水旱灾荒,州县官要向上报告。像这样,那么民间百姓的疾苦就都知道了。”又请求允许台谏官可以根据传言进谏,有能够奋力抗击奸恶邪僻的人,可以不按照规定越级提拔,来振作敢于进谏的风气。康熙二十三年,主持礼部考试,被称誉为善于得士,名声更加显筹。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非议的声音渐起,因行事浮躁的罪名而降职外调,于是归乡。
    潘耒性情诚挚纯厚,当初被征召,他以母亲年老推辞,没有被批准,于是赴任。被授予官职之后,三次上书吏部以自己是独子请求归乡奉养母亲,最终没有被批准而无法归乡。等到母亲去世守丧时,因为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年少时求学于同郡的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所著的书籍,对老师的感情很深。康熙四十三年,皇帝南巡,潘来恢复原来的官职。大学士陈廷敬想推荐起用他,潘耒极力推辞而作罢。潘耒平生嗜好山水,登高赋诗吟咏,名流常被他折服。著有《遂初堂集》。又沿袭顾炎武《音学五书》而写了《类音》八卷。顾炎武主张复古,潘耒却主张变革。当时博学宏词科以史才被称道的,汪琬、吴任辰及潘耒最为出名。
14.C、E 解析:C项分析三四两句,第四句是自问自答,又为上文解疑,一二句所写的麦收时间农村的凄惨景象原来是由羌胡的入侵造成的。E项分析最后两句的修辞手法,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也使用了明喻的手法错。
15.①哀民生。一二两句表现出对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②斥边寇。三四两句表露了对“胡与羌”的愤慨。
③思故乡。最后两句则表现了对故乡思念。
(一点2分,答到三点给6分。)
16.(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弓如霹雳弦惊
17.B    18.C(A成残缺。B偷换主语。D句式杂糅。)    19.C
20.①它的力量来自“真实性”  ②报告文学如何达到“真实”  ③报告文学不允许“虚构”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本段文字主要围绕“‘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第一处联系后一句“不来自他对发生的时代事件和时代人物的真实反映。”可以推测。第二处可以联系后文的做法,可知回答的问题是实现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第三处可联系前一句“要杜绝无中生有和张冠李戴式的“艺术加工”,更不能信马由缰地发挥‘主观创造性’。”结合后文“哪怕这‘虚构’仅仅是‘略微’的”可以推测。
21.内容:漫画画了两个人:伤者左臂中箭,箭杆露在外边;医生手拿剪刀,正要把箭杆剪断。寓意:解决问题只顾表面,不清除根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