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冲刺模拟试题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C “建立了……体系”错,原文是“推动建立……体系”,是夸大事实。 2.B “出台更多的贸易保护措施”的是“有的发达国家”,张冠李戴。 3.D “均将超出”错,原文是“提出三年来……均超出”,已然误为未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B (解析:A项主要的原因归纳有误,文章只是探讨“萨德”问题,并没有归纳原因。况且文章中“更没有顾及……大局”等表述也说明主要原因归纳片面。C项材料三并没有提到关于经济的问题。D项材料并没有这样的暗示,属于无中生有。) 5.C D(每个选项2分) (解析:A项新闻报道必须要遵循客观性原则。B项材料三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并没有不同。E项“更为恰当”有误,不同的文章风格是为了适应不同读者的要求。) 6.①国家安全(政治)方面:不利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危害本国安全。②经济方面:中韩经贸受损,本国经济倒退。③外交方面:影响同中国等国家外交的民意基础,影响人文交往。④本国民情、舆论方面:影响本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从区分不同的角度,同一角度不重复给分,答出任意三个角度给5分,两个角度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B E(每个选项2分) 解析 A项,曲解了小说中景物及细节描写的作用,“暗示”“悲惨结局”也不对。C项,“旨在表现农庄人朴素的生活和豪放的性格”不准确,这些描写旨在反映自然的人情人性,表现农庄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对写唤醒神父的人性之爱起了推动作用。D项,“神父的父亲”应为“婴儿的父亲”。 8. 特点:①植物五彩缤纷,动物充满活力;②氛围欢乐、美好、祥和;③充满生活气息。(每点1分) 作用:与神父的生活形成反差和对比(1分),为下文表现神父“人性的复苏”提供背景,创设氛围。(1分) 9.①腼腆、沉静。不会抱婴儿,窘迫;别人开玩笑,他不应声;乡俗笑闹,他静静地坐着;面对婴儿,“他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他一心一意地望着”。②满怀慈爱。他疼爱婴儿,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慈爱,“用手指逗弄侄子引他笑”;面对婴儿,他产生了一种从来未曾有过的奇特、强烈而又带点忧郁的慈爱之情。③内心备受煎熬,人性得以复苏。他曾有着神之爱,面对婴儿纯真、可爱的肉体,他抑郁,心事重重;最后,他遭宗教教条禁锢的人之爱(人性)被唤醒。(答上1点给1分,答上2点给4分,答全给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 B 11. C(毒:怨恨) 12. C(“多次面对燕王”有错,原文为“国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陛下”“书数上,皆不报。”说明高巍并未多次见到燕王。) 13.(1)不久(高巍)因为判决事情不合乎皇上的心意,应当被判死罪。(朝廷)减免他的死罪,将他谪戍到贵州关索岭。(“以”“当罪”“戍”各1分,大意2分。) (2)披露(坦露)忠心,陈述道义礼法(仁义礼仪),用祸福的道理让他明白,用爱亲族的情谊令他感动,让他停止战事,返回封地(归附)。”(“披”“晓”“归藩”各1分,大意2分。) 【附文言参考译文:】 高巍,辽州人,崇尚气节,擅长文章。母亲萧氏有久治不愈的疾病,高巍在身边侍奉,到母亲年老没有一点懈怠。母亲去世,高巍吃素食,在墓旁筑室居住三年。明太祖洪武年间,朝廷表彰他的孝行,他由太学生被任用担任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的职务。高巍向上呈疏开垦河南、山东、北平的荒地。又分条陈奏抑制工商业、谨慎选拔举用贤能、爱惜人才等几件事情。明太祖称赞并采纳他的建议。不久(高巍)因为判决事情不合乎皇上的心意,应当被判死罪。(朝廷)减免他的死罪,将他谪戍到贵州关索岭。皇上特别恩准允许由弟侄代替服役,说:“这是表彰孝子啊。” 等到明惠帝登基,高巍上疏请求辞官还乡。不久,辽州知州王钦奉诏征召高巍。高巍于是到吏部上任,上书议论政事。当权者正议论削除藩王,唯独高巍和御史韩郁先后请求对藩王施加恩德。大略是说:“不要实行晁错削地夺权的谋略,而效法主父偃推行恩德的计策。我又希望使爱亲族的礼节更加隆重,到了每年伏腊让人带礼品慰问。对贤能的人下诏褒赏他们。对骄纵不守法的,则告之于太庙废除他。”奏本呈上,皇帝点头称许。 不久燕王朱棣起兵,朝廷命令高巍跟从李景隆出师,参谋协助军中事务。高巍又上书,说:“我愿意出使燕国。披露(坦露)忠心,陈述道义礼法(仁义礼仪),用祸福的道理让他明白,用爱亲族的情谊令他感动,让他停止战事,返回封地(归附)。”明惠帝认为他的话英勇豪迈,答应了他。高巍到燕国,自称本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殿下:太祖去世,天子继位,施行新的政策,天下人敬爱拥戴。现在大王占据北平,攻取密云,攻下永平,袭击雄县,占领真定。虽然(攻占)容易得就像从高处倾倒瓶里的水,然而起兵以来,已经数月,仍不能打出你一块小小的地方。况且大王你统率的将士,算来不超过三十万。凭一个诸侯国有限的军队来对抗天子的军队,也容易精疲力竭。希望大王你相信我的建议,上表谢罪,重新修复亲近友好的关系。朝廷明察大王你没有别的意图,大王你一定能受到宽恕。况且大丧丧期未满,就怨恨兴起军队,这与泰伯、伯夷、叔齐求取仁义让出君位,不是大相径庭吗?高巍一介白发书生,微命如同蜉蝣,生性不怕死。洪武十七年承蒙太祖高皇帝表彰我的孝行。高巍私下认为: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于忠孝,是高巍最大的愿望。如承蒙赐死,得见太祖在天之灵,高巍也无愧了。文书屡次呈上,都没有答复。 不久李景隆兵败,高巍脱身回到南方。到临邑,遇到参政铁铉,相拥痛哭。赶赴济南,誓死据城坚守,多次打败燕王的军队。等到京城被攻破,高巍在驿舍中自缢而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A C(A,3分,C,2分) (A“老后谁能惜酒钱” 使人联想到那种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气了。与首句相对,难免有“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感慨。C.“醉听清吟胜管弦”说听清吟胜过听管弦弹奏。) 15.(1)和友人相聚闲饮之乐。两人共把十千,行酒令、引经典,相约再聚之乐。 (2)官场冷遇,闲置之愁。白居易政治上遭到冷遇,“闲”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 (3)年老饱经沧桑之悲。首联、颔联诗人回首平生,由年少时的不为生计担忧的豪情,写到两人六十七岁时,白发相对,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感受。 (每点2分,点出情感1分,分析1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得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家书抵万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C (“大而化之”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此处将其误用为“通过放大去解决问题”,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卒:尽,完。这里用其指作品质量差,让人无法读下去,明显弄错了适用对象。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所采取的行动和要达到的目的正好相反,指向单方。句中指的是“各方立场”,显然“南辕北辙”不合语境。移樽就教:指主动前去向人请教,符合句意的要求。日暮途穷:比喻到了末日,符合句意的要求) 18.B(A宾语丢失,小镇后面加“之称”。 C句式杂糅,去掉“令人钦佩”。D语序不对,应“自我反省、自我纠错”) 19.C(此题考查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表面看来较复杂,仔细比较选项,考虑语境,不难选择。从内容上看,选段文字是一个因果倒置的句群。句群的第一句表结果,以下表原因,所以第一空应填“因为”,由此可排除两项。第二空后面的文字没有就“听不到说话”的话题说下去,而说“能看到”,与上文有转折关系。三四两处两个分句从结构上来说构成递进关系,而不是并立,到此答案已经明了。其实第五处与三四处又构成因果关系,而最后一处前面的“消失”与后面的“留存”语意有转折) 20.①什么叫文化 ②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 ③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 21.①“你校”语气生硬,应改为“贵校”(对别的学校的尊称)。②“成绩显著”用在学生身上不恰当,改为“优秀”。③“大作”是敬辞④“垂爱”指上对下的赏识、爱护时,指别人对自己赏识、爱护时,应用“垂青”。⑤《晨曦》,标点错误,改为“晨曦”。⑥“此致,敬礼!”应改为“特此推荐”(改出其中5处即可,错处与修改全对方可得1分,五点5分) 四、写作(60分)(评分标准参见2016年高考作文批改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