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1.C【解析】“后者”是指“逃亡到匈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不包括“被掳掠”的人。 2.D【解析】掀起海外移民高潮的原因,除了开放海禁的政策,还有禁止移民海外的政策 3.B 【解析】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冲击使得海外的华侨成为推翻清统治的一种重要力量。 4.B【解析】“主要原因就是周有光有参加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经历”有误。对应文本在第三段。 5. C E【解析】C 项中“人们也没有提出多少批评的意见”不合文意。E 项中“淡泊名利”文中表现不明显。 6. ①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本的真实性。②使周有光的人物形象更丰满,彰显传主的精神风貌和品格。③有助于读者真切、深刻了解周有光的人格魅力和影响,提升传记的阅读价值。(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 【解析】分析文本主要的表现手法。引用的作用主要从文本内容和结构的作用、体现传主形象的效果、对读者的影响等角度来回答。 7. A E ( B.“毫无畏惧”错。他的内心也有孤寂和恐惧。但是一心只想完成任务的信念迅速驱散了内心的孤寂和恐惧。C.“将功赎罪”一说错。D.作者杜撰的只是“杨阿福”这个名字,这并不妨碍杨阿福这一形象的真实性。) 8.①第一处对“大烟炮”肆虐的描写,渲染中国北部气候的苦寒、恶劣,预示着杨阿福此次任务的艰苦凶险。②第二处描写“大烟炮”骤然停止,与蒙古马的出场相映衬,烘托蒙古马威武刚健的形象。③第三处描写“大烟炮”重新刮起,衬托蒙古马载着主人公疾步飞奔、一往无前的磅礴气势。 9.①插叙的史料,交代出人物活动的宏大背景,使故事更真实感人;②作者对人物身份的猜测,突出了“杨阿福”的平凡普通、身份卑微、命运悲惨,使其恪尽职守、忠勇坚韧的品格更加悲壮感人;③升华了小说的主旨,照应标题,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敬仰、同情10.C. 11.D.【解析】《周易》不是孔子所作,相传为周人所作,故名。 12.B.【解析】“胡沙虎因此被诛杀”错。胡沙虎被诛是因为其“弑逆”,即弑君谋逆,并非因张行信的进言。 13.(1)胡沙虎飞扬跋扈,强横凶暴。献媚于皇帝宠幸亲近的人,妄图让他们加以称赞。自从被罢免以来,士民百姓无不欢欣喜悦。 【解析】“强梁”,强横凶暴。“近习”,皇帝宠幸亲近的人。“忻悦”,欣喜。译出以上三个词各1分,大意2分。“媚结”也可译为“向……献媚”或“谄媚地结交”。“莫不”译为“无不,没有谁不”,若照抄不译扣1分。 (2)现今任命将帅如果不再用条文旧法将他们约束,用朝中意旨来牵制他们,而是让他们能够全部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那么克敌恢复国土的功业可望有成了! 【解析】“拘绳”,拘泥于成法,在此可译作“约束”。“尽”,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克复”,克敌收复。译出以上三个词各1分,大意2分。“中旨牵制”翻译时注意前面省略了介词“以”,未翻译扣1分。 14.BD 【解析】B项,用苻坚的典故,是借此比喻金主完颜亮南侵时的嚣张气焰,并暗示其最终的败绩。(可结合下文“鸣髇血污”的注释、“风雨佛狸愁”的含义理解) D项“归于恬淡,独善其身的出世之心”不准确。只要联想作者“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词句,不难体味这里隐含的无奈、自嘲及悲愤的复杂情绪。作者一心为国,希望能效力沙场,而朝廷无能、力不能伸,想解甲而去但终心系祖国,说“欲去”而而又不忍去,正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矛盾。 15.①少年时意气风发、立志报国的壮志豪情。作者以“季子”自拟,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欲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豪情。 ②欲归隐却仍心系国事的矛盾心态。作者“欲去江上”种橘置产,劝友人不要效仿李广南山习射,只须谋“富民侯”之安逸清闲。实则表达了自己一心为国却无用武之地,欲去而不忍去的矛盾心情。 ③壮志难酬,年华易老的愁苦愤懑。“今老矣,搔白首”与上阕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深忧时不我待,壮志未酬的悲愤与无奈。 16.(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2)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17.A【解析】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含贬义。用于此处不恰当。B.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是对的。C.额手称庆:双手合掌,举到额头,表示庆幸。是对的。D.锱铢必较,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很小的事都要斤斤计较。 18.B【解析】A项语序不当,“热情地”应紧跟在“交流”之前。C项中途易辙,“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主语是农民。D项搭配不当,应该是“市场份额”扩大。 19.A 20.①体现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或: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最高战略目标)②新能源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推动;③将有效改善我国环境状况。(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21.①“产生”改为“遭遇”;②“经受”改为“蒙受”或“遭受”;③“给灾区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改为“灾区人民生活极为不便”;④“度过”改为“渡过”;③“请到”改为“请与”。 22.参照2016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累迁官至铜山县令。明昌元年,因为廉政被提升为监察御史。泰和四年四月,皇帝在泰和殿召见他。张行信便向皇帝进言两件事:一是依照旧例调换吏官以除民害,一是徐、邳一带土地适宜种麦,收粟时应当允许他们交纳麦子使民众便利。皇帝同意他的建议,让尚书省商议后实行。崇庆二年,任左谏议大夫。当时胡沙虎已免职为民,但他仍贿赂朝中权贵,想要重新起用。满朝官员没人敢表态。张行信便上奏说:“胡沙虎飞扬跋扈,强横凶暴,献媚于君主宠爱亲信的人,妄图让他们加以称赞。自从被罢免以来,士民百姓无不欢欣喜悦。如今如再任用,只怕为害更超过往日。”他接连上书奏告,但没有回音。当胡沙虎弑君谋逆时,人们都替他担忧,而张行信坦然自若,不以为意。 胡沙虎被杀后,张行信上密封奏书主张严正刑赏之事。他又说:“自从战事兴起以来,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请陛下让重臣各举荐所了解的人员,如果确是可用之才,立即加以召见,公开褒奖,必定有舍命报国的人。以前李牧在当赵国将军时,军功爵位封赏都能自己做主,出兵进攻退守等不需听从朝中复议,因而能够北破大敌。现今任命将帅如果不再用条文旧法将他们约束,用朝中意旨来牵制他们,而是让他们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那么克敌恢复国土的功业可望有成了!”皇帝赞许他的意见。这时刚刚提拔任用王守信、贾耐儿当将领,他们都是鄙俗不堪、不懂兵法律令的人,张行信担心他们贻误国家大事,便上疏说:“《易》中写道:‘开国和继承大业,小人不可任用。’这是圣人用以警戒后世的,话说得这样严厉。如今大兵纵横遍地,人心惶惶不安,抵抗敌军兴国理政如非贤能而有智慧的人是难以胜任的。狂滥庸俗之辈,承蒙提拔,参预机要大事,实在是毫无意义的。”于是,皇帝把他们都罢免了。代理元帅右都监皇族讹可率兵五千人到通州护粮,遇到敌军立即溃败。张行信上表奏道:“领兵之道,无过于赏罚二字,当派兵对敌时必须让他有所思慕而乐于前进,有所畏惧而不敢后退,然后将士听从命令而功业可成。像讹可败退,就应当公开明确他的罪责,朝廷如果加以宽容,一点不追究,我担心领兵之道未能尽用了。”朝廷下诏回报说“:你的意思已经清楚,讹可等人已经下狱治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