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皖智A10联盟2017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5-16 21:33
皖智1号卷A10联盟2017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参考答案
1.(3分)D(“游牧文化建市在恶劣的地理形态基础上”以偏概全。原文为“游牧文化……是建立在各自地理形态基础上”。)
2.(3分)A(“匈奴族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北方游牧民族”不合文意。原文为“对中国历史产牛巨大、深远影响的北方草原上的族群,唐前是匈奴族,唐后是蒙古族”。)
3.(3分)C(“扩大唐人视野、培养唐人情怀”不是近代学者的共识,而是作者对这一共识的阐释。)
4.(4分)A、B(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4分;多答不给分。A项,“受到研究者的一致认同”不合文意。原文为“被语言研究者反复引用”。B项,“完美”的说法不正确。根据原文“尽管‘阐译’法是否完美无缺,尚可讨论”可知。)
5.(3分)①主编教材,广受欢迎;②发表文章,对中国语言学建设贡献重大;③提出“阐译”法,为学者树立榜样。(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6.(5分)①富有才情和创新精神;(1分)
②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职业操守:(1分)看淡金钱,乐于助人;(1分)生活俭朴,甘于清贫;(1分)专心治学,追求新知;(1分)为人坦诚,真率,宽厚。(1分)
(意思答对即可,任答出五个要点即可给满分。)
7.(5分)B、D(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A项,“成为专职玩家”不正确,朱友山一直在住建局的工作岗位上干到退休。C项,描写主人公朱友山时无肖像描写。)
8.(4分)①专注执着。几十年如一口,爱好、搜集、研究古代碎瓷片。
②勤学好问。像孙子一样向文博专家请教并工工整整记下来,终成大家。
③坦荡率真。给瓷碗断代时直言不讳,为专家摔碎瓷碗而急白了脸,并愤然拒绝入会。
(每答出一点给2分,仟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9.(5分)示例一:赞成。(1分)理由:古陶瓷研究会中的某些专家并没有真才实学,不能看出明代素碗被现代窑工再次烧制;更重要的是,他们并不是真正爱惜古陶瓷,为了自身所谓对“正品的洁癖”不惜毁坏明代瓷碗。朱友山入会既不能提高鉴别能力,更难以与之为伍。(4分)
示例二:不赞成。(1分)理由:尽管研究会中不乏无真才实学、却以对正品有“洁癖”的名义毁坏古陶瓷的伪专家,但也有一些赏识朱友山且水平颇高的真专家,加入研究会有助于开拓视野,促进交流,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为研究、保护古陶瓷做出更大的贡献。(4分)
10.(3分)D(举:成功。)
11.(3分)C(“相当于后代的县令”错误。地位要高于县令。)
12.(3分)D(“搬来救兵”错误。文中是杨佺期(晋)一方向张济一方(魏)求援。)
13.(10分)(1)所管辖的州镇,交替着相互攻击,如今虽然稍为安定,但君弱臣强,完全没有纲常法纪。(译出大意给2分;“部”“迭”“小定”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现在我镇守襄阳(做襄阳都督),被委任以对外事务,如果想要有所征讨,就立即可以调兵出发。(译出大意给2分;“都督”“委”“兴发”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5分)D、E(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多答不给分。D项,“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不恰当。应为一种凄迷渺茫的境界,暗示白莲将消失得无影无踪,难觅芳魂。E项“由虚到实”不恰当,应为由实到虚。)
15.(6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2分)词人以莲自况,把自己的情志寄托在白莲身上,抒发了自己在明亡之后孤忠自守、洁身自好,保持民族气节,不与异族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4分)(意思答对即可)
16.(5分)(1)固时俗之工巧兮  俪规矩而改错  (2)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添字不给分。)
17.(4分)B、D(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4分;多答不给分。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为虎添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此处应为“如虎添翼”。洋洋大观:形容事物或景象十分丰富多彩,盛大壮观。越俎代庖: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后面不可以带宾语。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彻。)
18.(3分)C(A项,搭配不当,“关于”应改为“针对”。B项,语序不当,应为“找得到、看得懂、能监督”。D项,结构混乱,“公布了”应改为“公布的”。)
19.(3分)C(①空所在句陈述事实,故排除B、D。③空,应填表示复数的代词,排除A、D。④空,前后句意形成转折,排除D。⑤空,宜填表示并列关系的“也”。⑥空有强调意味,宜填“并”。综上,答案选C。)
20.(5分)示例:①起保护内脏和润滑的作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②很多动物腹腔中都有这层膜   ③食用这层膜并不会有安全问题(答对一句给1分,两句给3分,三句给5分;其他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1.(5分)示例:调查显示,近八成白领正投入找新工作之中,其中一成多正在办理离职或人职手续,六成多已更新简历正在求职。(3分)此外,还有近两成白领表示有跳槽意向,明确表示暂时不想跳槽或肯定不会跳槽的白领不足半成。(2分)
(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待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2.(60分)(参照2016年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
从肯定的角度,可立意如下:经过磨练才能更好地成长;创造机会,激发潜能;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从生活中学习;等等。从否定的角度,可立意如下:揠苗助长式教育不可取;教育要遵循规律;切莫以爱之名行害之实;等等。从辩证的角度,可立意如下: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凡事要适度;等等。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济,字士度,西河人。父亲张千秋,是慕容永的骁骑将军。慕容永被消灭后,张千秋前来投奔。太祖(拓跋珪)对他很优厚,任命他为建节将军,赐爵成纪侯。张千秋随从太祖征战,屡建功绩。登国末年去世。张济广泛阅读书传,思路清晰,能言善辩,仪容美好。太祖喜爱他,召他侍奉左右,他与公孙表等人都是使者,被任命为散骑侍郎,继承父亲的爵位。先前,姚兴派遣将领攻打洛阳,司马德宗的雍州刺史杨俭期派使者向常山王拓跋遵请求援兵。常山王把这一情况上奏朝廷,太祖就派张济作为常山王拓跋遵的从事中郎出使回复杨俭期。张济从襄阳回到朝廷,太祖问张济出使江南之事,张济回答说:“司马昌明死后,儿子司马德宗继位。所管辖的州镇,交替着相互攻击,如今虽然捎为安定,但君弱臣强,完全没有纲常法纪。我等到达襄阳以后,杨俭期问我:‘魏国当初征伐中山时有几十万军队?’我回答说:‘三十多万。’杨俭期问:‘魏国披甲的战马,可有多少匹?’臣答:‘京师军队精良战马有十余万匹,地方军队则不计其数。’杨伶期说:‘用这样雄厚的兵力讨伐羌人,难道不足以把他们消灭?’又问:‘魏国平定中山之后,迁徙了多少户到北边?’臣答道:‘七万余户。’杨俭期说:‘定都在哪个城?’臣答:‘定都于平城。’杨俭期说:‘有这么多的民众,这个城如何容纳?’又问:‘魏帝是想长久把平城作为首都呢,还是准备再迁都呢?’我回答说:‘这事不是我所知道的。’杨俭期听说朝廷不在崤山以东建都,面有喜色,说:‘晋魏两国互通和好,以前就是这样,不只是今天才这样。羌寇狡猾,频繁侵犯河洛地区,我日夜担扰。如今这里兵少势弱,仓库空虚,既然与您便是一家人,道义上应无所忌讳。洛城的救援,完全仰仗魏国,倘若获得保全,必当予以厚报。与其被羌人所占,宁愿让魏国获取。’我等想要取道扬州回京。杨俭期说:‘蛮贼四起,水路行走非常困难,魏国的兵马,已经占据滑台,由这里回去,从北路东下,就更为方便直接。晋国的法制,与魏国有所不同。现在我镇守襄阳(做襄阳都督),被委任以对外事务,如果想要有所征讨,就立即可以调兵出发。若事惰不能成功,也不承受朝廷的命令。”’并同意援救洛阳。张济后来迁任谒者仆射,授予胜兵将军。张济频繁地跟从皇帝北伐,百头,羊二十余只。天赐五年( 408)去世。然后再上表奏闻,让朝廷知道这事就行了。倘太祖赞许他言辞顺理,于是重奖他这次出使,回使姚兴。因为他多次出使符合朝廷旨意,被谋划的功劳很多。被赏赐奴婢一百人,马牛数儿子张多罗继承爵位,后因犯罪被削去爵位。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