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如薰,字季馨,延安卫人。万历中,由世荫百户。历官宁夏参将,守平虏城。二十年春哱拜刘东旸据宁夏镇城反遣其党四出略地拜子承恩徇玉泉营游击傅桓拒守为其下所执贼已徇中卫及广武参将熊国臣等弃城奔列城皆风靡。贼党土文秀徇平虏,独如薰坚守不下。如薰妻杨氏,故尚书兆女也,贤而有智,赞夫死守,日具牛酒犒士。拜养子云最骁勇,引河套著力兔急攻。如薰伏兵南关,佯败,诱贼入,射云死,余众败去。又袭著力兔营,获人畜甚多。著力兔愤,复来攻,为麻贵所却,城获全。初,帝闻如薰孤城抗贼,大喜,厚赉银币,擢官副总兵。六月,遂以都督佥事为宁夏总兵官,尽统延绥、甘肃、固原诸援军。 二十二年八月,卜失兔西犯定边,阑入固原塞,副将姜直不能御,遂由沙梁隤墙入,直抵下马关,纵横内地几一月。如薰免官,直下吏。寻复以总兵官镇守固原。套寇入犯,击却之。青海寇纠番族犯洮、岷,如薰及临洮总兵孙仁御之,擒斩三百四十有奇,抚叛番五千人,获驼马甲仗无算。再镇宁夏。银定、歹成数入犯,辄挫衄去。徙镇蓟州。久之,罢归。再起故官,镇延绥。 天启初,廷议京军不足用,召边将分营训练。如薰典神机营。陛见,帝赐食加奖劳焉。明年出镇徐州。俄召还京,复以总兵官镇守保定。五年夏,魏忠贤党劾其与李三才联姻,遂夺职。崇祯初卒,赐恤如制。 自隆庆后,款市既成,烽燧少警,辇下视镇帅为外府。山人杂流,乞朝士尺牍往者,无不厌所欲。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鹜,宾座常满。妻杨氏至脱簪珥供客犹不给。军中患苦之,如薰莫能却也。 (选自《明史·萧如薰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二十年春/哱拜/刘东旸据宁夏镇城/反遣其党四出略地/拜子承恩徇玉泉营/游击傅桓拒守/为其下所执贼/已徇中卫及广武参将/熊国臣等弃城奔/列城皆风靡 B.二十年春/哱拜/刘东旸据宁夏镇城反/遣其党四出略地/拜子承恩徇玉泉营/游击傅桓拒守/为其下所执/贼已徇中卫及广武/参将熊国臣等弃城奔/列城皆风靡 C.二十年春/哱拜/刘东旸据宁夏镇城反/遣其党四出略地/拜子承恩徇玉泉营/游击傅桓拒守/为其下所执贼/已徇中卫及广武/参将熊国臣等弃城奔/列城皆风靡[] D.二十年春/哱拜/刘东旸据宁夏镇城/反遣其党四出略地/拜子承恩徇玉泉营/游击傅桓拒守/为其下所执/贼已徇中卫及广武参将/熊国臣等弃城奔/列城皆风靡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因为皇帝在登基时就确立了年号,所以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B.“世荫”,指在封建时代子孙后代因为先世官爵而得到官职。 C.“陛见”,指臣下谒见皇帝。与之语义相反的词是“陛辞”,指臣子向皇帝告别。 D.“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萧如薰坚守孤城,得到妻子支持。叛贼土文秀攻打平虏,萧如薰坚守不下。他的妻子杨氏每天准备牛和酒犒劳战士,竭力支持他拼死守城。 B.萧如薰足智多谋,用计退敌保城。萧如薰先是在南关设下伏兵,佯败诱敌,射死哱云,后又偷袭著力兔的军营,并击退其进攻,保全了平虏城。 C.萧如薰屡建功劳,得到皇上赏识。保卫平虏时,皇上不仅重赏他财物,还提升他为副总兵。后来,他主管神机营,进见皇上时,皇上赐他食物加以嘉奖犒劳。 D.萧如薰擅长写诗,受到人们追捧。因为萧如薰能写诗,吸引来众多文人学士,宾客常常满座,妻子杨氏只有变卖首饰才足以招待他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著力兔愤,复来攻,为麻贵所却,城获全。 (2)山人杂流,乞朝士尺牍往者,无不厌所欲。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注】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 C.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D.“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E.“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 9.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认为,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2)《论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 (3)贾谊在《过秦论》中,用云、回声和影子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示出陈涉起义的巨大号召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评了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现象。 (5)《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 ,______”的观点是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