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5-11 10:04
师大附中三模答案
1.C(彩陶、青铜器花纹“并不象形”这一表述不对,原文说的是“由最早的彩陶花纹来看,  这完全是属于装饰意味的系统,所以它本身没有象形不象形的问题。”)
2.B(原文中被赵一认为是“示简易之旨”的是草书,而不特指杜度的章草)
3.C(“书法对绘画并无帮助”表述不对,原文说书法和绘画有“相得益彰的附益的关系”)
4.D(“深受外国读者的好评”与“他拥有一整套完整的翻译理论”无关)
5.BD(B“用今人的思想去理解古人的行为”无依据D此文未全面展示他的一生,且“狂妄” 表述不够准确)
6.①岁月困不住他的身体状态。年过九旬,依然坚持锻炼。
  ②岁月困不住他的工作状态。一生笔耕不辍,退休后仍有大量译著。
  ③岁月困不住他的梦想。他渴望一生中有可传世的翻译精品,所以翻译时“细刻精雕”(一 点1分,两点三分,三点五分)
7. A(A项强加因果。)
8.①爱之深责之切。阿王知道她开始吸毒时,给了她一个大耳光。
②不抛弃不放弃。在她吸毒之后,阿王毅然决然地娶了她,想要挽救她。
③为她赚钱省钱。为了赚钱省钱,阿王很久没为自己买新衣服了,也瘦了。
④对她精心照顾。阿王很爱她,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
⑤设法帮她戒毒。阿王用逐渐减量的办法帮助她戒掉了毒瘾。
(每点1分,五点中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4分。方向正确即可得分。其他答案若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9.作用:①使情节更加完整,严密合理。结尾交代了阿王其实一直帮她戒毒,照应了阿王每天自己给她冲白粉的伏笔,使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小说故事性。②使阿王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阿王之前看似一个一味纵容的人,至此表现出阿王是一个爱的深沉,默默奉献,勤于动脑的人。③深化了文章主旨。赞扬了阿王对她真诚而深沉的爱,揭示了爱的真谛。
10. C
11. C( 领:以高位兼低职;行:兼摄(官职)。)
12. D( 时间混淆,应该是在张美退休之前就捐出了自己京城西边的田产。)
13.(1)一天,正在打瞌睡,忽然感觉心中一动,立刻惊觉起身在宫城中巡视。(采分点:方、假寐、遽各一分,句意2分)
(2)张美能力很强有心计,能全面理解事情的利弊,每有逐条上奏的建议,皇上大多同意他的意见,一直凭干练机敏著称。(采分点:周、可、干敏,句意2分。)
附:文言文翻译
张美字玄圭,贝州清河人。年轻时善于做文字与筹算,初时担任左藏小吏,因办事干练闻名。三司上奏推荐,破格补为本库专知,出任澶州粮料使。周世宗镇守澶渊,每次有需求领取,张美一定设法为他提供给养。周太祖听说后大怒,想要谴责他,又恐怕伤害世宗之心,改任张美为濮州马步军都虞候。
世宗即皇帝位,召他入朝授任枢密承旨。当时宰相景范兼管三司,患病,世宗任命张美为右领军卫大将军,暂代主管三司。世宗征讨淮,留张美任大内部署。一天,正在打瞌睡,忽然感觉心中一动,立刻惊觉起身在宫城中巡视。过了一会儿,内酝署起火,已经有了准备,马上扑灭了大火。不久,正式授任三司使。
显德四年(957),世宗两次到淮南,张美都担任为大内都点检。世宗北伐,又任命他为大内都部署。部队回朝,任为左监门卫上大将军,充任宣徽北院使,主管三司。张美能力很强有心计,能全面理解事情的利弊,每有逐条上奏的建议,皇上大多同意他的意见,一直凭干练机敏著称。世宗逢连年征讨,粮食供给不匮乏,非常信任他。但因为在澶渊时对他有过请求,非常看不起他,张美也自感惭愧。恭帝即帝位,加任他为检校太傅。
当初,李筠镇守上党,招募亡命之徒,常干不法之事,渐渐倔强难以控制。张美料想到李筠一定会叛乱,暗地在怀、孟之间积聚粮食。后李筠果然叛乱,太祖亲自率兵讨伐,大军十万从太行出发,经费不缺,是张美的功劳。授任定国军节度。朝廷在关中买木材,同州每年拿出缗钱数十万来来借给百姓,长吏取走十分之一,称为率分钱。每年达数百万,只有张美不收取此钱。不久,别的郡里有人到朝廷告发长吏受率分钱,朝廷命令长吏们都偿还出。
乾德五年,改为镇守沧州。太平兴国初期进京朝见,改任左骁卫上将军。张美献出京城西边河曲湾果园二座、菜园六处、亭舍六十多栋。太平兴国八年,请求告老,在原官职上退休。
14. D E( D 语言浅白 感情质朴;E 突出“恨”字)
15.(1)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到行踪。(2)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讯全无。(3)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
16.(1)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2)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7.AB(缘悭一面:缺少一面之缘。使用正确。各有千秋: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使用正确。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不合语境。文韬武略:指用兵的谋略。词性误用。穿云裂石:形容声音高亢激越。望文生义。)
18.C(A项语义有歧义,“76位”是遇难者的数量,还是家属的数量,没有说清楚。B项语序不当,把“不仅”放到“到场的观众”前面。搭配不当,“获得快乐”“得到礼物”D项两面对一面,将后一句改为“关乎两国能否快速发展”)
19.C
20.①(都)是主客观的统一   ②更注重作家的主观情感   ③不是为了描绘它们本身
21.例:成人典礼要求班级同学着黑色正装,并准备小礼物,步行前往活动地点。年级活动分别设置了师长寄语、拜孔誓言、感恩家长三个环节。
22.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