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姜彧,字文卿,莱州莱阳人也。父椿,避乱往依济南张荣,因家焉。彧幼颖悟好学,荣守济南,辟为掾,升左右司知事,寻迁郎中,进参议官。 中统二年,彧与荣孙宏入朝,因言益都李璮反状已露,宜先其未发制之,未报。明年春,璮果反。时诸郡不为兵备,璮即袭据济南。彧弃家从荣,招集散亡。迎诸王哈必赤进兵讨之。秋七月,捕得生口,言城中粮尽势蹙,彧乃昏夜请见王曰:“闻王陛辞时,面受诏曰:‘发兵诛璮耳,毋及无辜。'今旦夕城且破,王宜早谕诸将分守城门,勿令纵兵,不然城中无噍类矣。”王曰:“汝言城破,解阴阳耶?”彧曰:“以人事知之,若待城破言于王,晚矣。”王悟。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彧以功授大都督府参议,改知滨州。 时行营军士多占民田为牧地,纵牛马坏民禾稼桑枣,彧言于中书,遣官分画疆畔,捕其强猾不法者置之法。乃课民种桑,岁余,新桑遍野,人名为太守桑。及迁东平府判官,民遮请留,马为之不行。 至元五年,召拜治书侍御史,出为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赐金虎符,改信州路总管。后累迁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拜行台御史中丞。后以老病归济南,寻擢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三十年二月,以疾卒,年七十六。子迪吉。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四》) 10.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B.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C.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D.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中”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这里是官职名,即帝王的侍从官。 B.“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基本概念之一,此处指星相、占卜、相宅等方术。 C.“虎符”是古代用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左右两半。 D.“信州路”与辛弃疾词中“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均为宋元时行政区划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姜彧幼年即聪明好学,因避乱随父亲移居济南,济南太守张荣对他非常欣赏,征召他担任自己官署的属员。 B.姜彧政治观察力很敏锐,曾与张荣的孙子张宏一道向朝廷进言益都李璮有谋反的迹象,后来李璮果然谋反。 C.哈必赤进兵讨伐李璮时,姜彧及时提醒他记住皇帝不要伤及无辜百姓的告诫,使济南百姓避免了一场灾难。 D.担任滨州知府时,因为督促农民种植桑树,一年多以后新成活的桑树漫山遍野,姜彧被当地人称为“太守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旦夕城且破,王宜早谕诸将分守城门,勿令纵兵,不然城中无噍类矣。 (2)及迁东平府判官,民遮请留,马为之不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14-15题。 友鹤图 【明】唐寅 名利悠悠两不羁,闲身偏与鹤相宜。 怜渠缟素真吾匹,对此清癯即故知。 月下吟行劳伴侣,松阴梦觉许追随。 日来养就昂藏志,不逐鸡群伍细儿。 14.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立片言以居要”,“与鹤相宜”起了点题并总领全诗的作用。 B.颔联运用借代和双关等修辞手法,凸显鹤的高贵外表与高雅气质。 C.颈联描绘了月下行吟的人与松阴憩息的鹤相伴相随的闲逸画面。 D.尾联化用“鹤立鸡群”的典故,暗示自己具有出众的才华与品格。 E.全诗以真切自然的语言写物言志。读来既晓畅明快,又含蓄有致。 15.作者借“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木、金”为喻,引出“ , ”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2)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观点后,接着运用“ ”的事例加以论证。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 , ”来描写琅琊山自然景色早晚阴晴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