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梦中笔香墨犹酣 现在和年轻人提起焦菊隐来,大约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但毫无争议,作为一位戏剧大师,一位中国话剧民族化的先行者,焦先生的名字是应该载入中国艺术史和中国话剧史史册的。2002年,在庆祝北京人艺建院50周年的时候,老导演苏民写下了一副对联——现实主义让观众能懂且感到美,民族风格为我院之长遂觉得亲。这副对联道出了北京人艺的根本,即现实主义加民族化,而这正是和焦菊隐先生无法分开的。如他的老朋友于是之所说:“焦先生留下的治学精神,我们要学一辈子,丢了它,就丢了北京人艺!” 焦先生原名焦承志,生于天津。他自幼家庭贫寒,但是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学习勤奋,成绩优良,后来被学校保送燕京大学。在燕京大学毕业以后,1931年受人之托,创办了“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大胆采用了新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毕业的学生中有傅德珠、宋德珠、李和曾、王和霖、王金璐、李金泉、李玉茹、侯玉兰、陈永玲、高玉倩等一大批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而且,在此期间焦先生曾经拜名优曾心泉,冯惠麟为师,学习小生戏;向鲍吉祥先生学习老生戏;还向王瑶卿、陈墨香两位大师求教戏曲艺术。同时,他阅读了许多戏曲剧本和有关戏曲史方面的资料。 1935年,焦先生到法国的巴黎大学攻读文科学士,他非常珍惜时间,热衷吸取各种知识,学习和观摩了西方古典和现代的许多文学、戏剧作品及演出。同时,还有系统地整理他过去所研究的中国传统戏曲方面的知识。后来写出的博士论文就是《今日之中国戏剧》。1938年,焦先生毅然回国投入抗日战争的洪流。他就任江安国立剧专的话剧科主任,教授导演、表演、舞台美术和剧本宣读等课程。同时,他在大后方和北平先后导演了话剧《日出》、《原野》、《桃花扇》以及《上海屋檐下》。北京解放前夕,焦先生又把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为京剧《铸情记》,并亲自作导演。这是在中国戏曲史上,第一次把莎翁的剧本搬上京剧舞台。新中国成立,焦先生在参加创办北京人艺以后,“为了创造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中国话剧”又导演了《龙须沟》、《虎符》、《明朗的天》、《三块钱国币》、《茶馆》、《蔡文姬》、《胆剑篇》、《关汉卿》等一系列名剧经典。 焦先生几十年以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潜心执意于解决中国话剧民族化的课题,而且成就卓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焦先生多次提出了自己的审美主张,即戏剧观:“欣赏者与创造者共同创造。”这是中国民族戏曲的基本特征。没有观众的参与,没有观众与演员的共同创造,戏剧演出就无法完成,这是个总开关。这里,如何对待和认识观众是话剧民族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其根本之所在。所谓共同创造就是充分调动出观众的想象空间,调动得越多、越大、越深就越是成功。在此理念之下,焦先生还谈到了一些具体方法,比如:“通过形似达到神似,主要在神似。通过形使观众得到神的感受。关键不在形,但又必须通过形。”这些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主张的舞台就是“四堵墙”的戏剧观是很不相同的。一个是主张演员和观众在同一个空间里,进行共同的创造,一个是要把演员封闭在四堵墙里,当众孤独地与观众隔离。事实证明,只有推倒四堵墙,才能实现欣赏者与创造者共同创造,也只有实现欣赏者与创造者共同创造才能使话剧真正地做到民族化。 北京人艺老院长曹禺曾说:“他以半生的精力研究、实验中国戏曲和中国话剧的意象与内在的美感。他创办中华戏曲专科学校,造就了许多杰出的京剧人才。他在法国潜思冥想,研究中国戏曲与话剧的异同和内在的联系。他不断思索与实践,专心致意地琢磨构思,沉迷于他所理想的戏剧境界。他的一切创造,都立足于中国文化丰沃的土地上。他为北京人艺开拓新的艺术境界。在艺术道路上,他不断地探索、追求、创造,从不因袭自己,不抄走过的旧路,总在开拓新的天地。他在北京人艺尽心致力于中国话剧民族化的创造,奠定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础。他创造了富有诗情画意、洋溢着中国民族情调的话剧。他是北京人艺风格的探索者,也是创造者。” 焦先生,一位博学多能,才气纵横又硕果累累的当代中国戏剧大师,在1975年8月28日,人生度过70岁时,悄悄然地走了。苏民咏诗曰:“苦味青果嚼后甜,斯人已去感斯言。胸横意气凌绝顶,学贯中西取他山。《虎符》露布民族化,《茶馆》虹飞世界传。师友情深忆身教,梦中笔香墨犹酣。” (选自《中国戏剧》,有删改)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焦菊隐在法国巴黎大学攻读文科学士时,学习和观摩了西方古典和现代的许多文学、戏剧作品及演出,为后来中国戏剧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B.焦菊隐吸收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经验,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审美主张,即戏剧表演者要在舞台上充分调动出观众的想象空间,调动得越多、越大、越深就越是成功。 C.焦菊隐之所以导演了《龙须沟》、《茶馆》、《胆剑篇》等系列名剧经典,是为了创造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中国话剧,而中国话剧的民族化是中国民族戏曲的基本特征。 D.焦菊隐在排戏时,要求演员和观众在同一个空间里,进行共同的创造,而不是把自己封闭在舞台里与观众隔离:惟此才能实现欣赏者与创造者共同创造,使话剧做到民族化。 E.本文通过记述焦菊隐创办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北京人艺并致力于中国戏曲教学改革的曲折过程,主要展示了他诲人不倦的大师风范,也表现了他在话剧导演方面的成就。 8.焦菊隐为什么能够成为当代中国的戏剧大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9.著名传记家、历史学家卡莱尔曾说:“写得精彩的传记几乎像活得精彩的一生那么难求”。 你认为本传记是否精彩?请从形象塑造手法的角度结合材料说明理由。(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