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4-23 13:31
参老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都能够说明脊兽的出现来源于独立发展的瓦饰体”错误,原文有“除秦以外,东方列国也有各具特色的瓦饰……”可以看出,这一段说明的是不同地区的瓦饰是独立发展起来的,丽不是说脊兽来源予独立发展的瓦饰体系。
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脊饰样式少、工艺变化大……使脊兽制作和使用发挥空间很大”错误,原文是“具体形象细节则缺少统一制度规范,可发挥空间大,呈现出物象杂陈的面貔”,意思是脊兽的形象细节缺少统一的规范,使脊兽在制作上的空间很大,“脊饰样式少”没有发挥的空间。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只放置在脊兽前端的一种瓦饰”错误,原文有“每片筒瓦端头置瓦当的做法”,意思是瓦当是放在所有筒瓦前端的一种瓦饰。
4.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等的能力。A项,“首次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错误,原文是“首次明确将《美人私房菜》收视不佳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
5.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C项,“电视剧市场上制作方、播出方在制作、购买、播出过程中购买虚假收视率行为”错误,材料一中有“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这说明购买虚假收视率应该是制作方的事情,播出方不购买收视率。D项,“中制协要求协会会员签订‘承诺书’做法的重要性”错误,“打铁先要自身硬”主要说明中制协协会会员“自律”的重要性。
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答案】①收视率调查不是电视剧节目的评价标准。收视率调查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②目前的收视率调查不是最有效的。国家没有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没有统一、合理、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③收视率不能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剧收视情况。收视率的高低除了电视节目本身的因素外,还有很多外在的因素,比如时段、编排以及观众观看电视剧的心态等。(回答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对最阿)
7.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等能力。A项,“也表现了曾雪梅在现实面前变得清醒与坚强。”“坚强”这一分析错误。C项,“线索人物”错误,这位老邻居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但不是小说的线索人物。D项,“千代子善于伪装……掩盖日本人的侵略本质”错误,千代予的这些做法是可能发自内心的,请女工吃饭是想让女工们更加努力工作、送曾雪梅童装是感谢曾雪梅来探监,恰好自己没有生孩子且也不能在中国生孩子了。这不能说就是“伪装”,但可能有些虚伪,有笼络人心的意思。另外,“侵略”一词不准确,应该是“剥削”。
8.【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回答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分析,一是使用的表现手法,二是表述的具体意思,三是在刻画人物以及表达主题上的具体作用。第一句,主要使用比喻的修辞,从小孩子的视觉写日本人对中国领土的狂轰乱炸,表现了日本人的侵略行径;第二句,主要是动作和细节描写,既表现了曾雪梅对母亲的爱,又表现了母亲刚强的生活态度和对日本人的愤怒之情以及对曾雪梅的做法的恼怒等。
【答案】①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日本人的飞机比喻成小鸟,把飞机扔炸弹的声音比喻为口哨声;从七岁孩子的角度写日本侵略者对中国领土的狂轰乱炸,写出他们的凶残。(2分)
②使用了动作和细节描写,“扑过去”表现了曾雪梅对母亲的爱和母亲去世的悲伤之情;母亲去世前的泪水滴落在枕头上表现了母亲对日本人的极度愤恨以及对曾雪梅接受日本人资助的恼怒之情。(3分)
9.【解析】把握人物的心理变化是准确理解人物形象、正确领悟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本题可以从小说的具体细节人手。因为母亲的吓唬,曾雪梅小时候就对日本人有恐惧的心理,就是开始工作的时候还对母亲的话记忆犹新;到了工厂后,曾雪梅看到二本松、千代子等日本人,感觉日本人并不可怕,有时候还有亲近、效仿的意味,因为她看不到日本人真正的凶残;后来,派出所的人告诉她日本人把机器扔到吴淞口后,她才真正了解日本人,对日本人的认识才变得清醒并、充满着憎恨。
【答案】曾雪梅对待日本人的心理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年幼时的无知懵懂。七岁时喜欢趴在窗台上,仰面数入侵的日本轰炸机。②刚工作时的胆怯惧怕。邻居荐她进入日本厂子她不敢进,询问邻居日本人吃不吃小孩子的问题;后来,日本人千代子请女工到家中吃饭,她也不敢去千代子的家里。③工作时的好感效仿。因为二本松不打工人、日本大班视察时还发奖金以及于代子给曾雪梅钱治疗她母亲的疾病等,曾雪梅认为厂里的日本人不是坏人,心怀好感;还效仿千二代子的做派;日本人投降后还到监狱探望千代子,后来还告诉自己的儿子千代子阿姨是个好人,等。④抗战胜利后的清醒愤怒(憎恨)。听到派出所的人说日本入撤离中国时把工厂的机器运到吴淞口扔到海里后,曾雪梅彻底清醒,对日本人充满愤恨,把穿在二儿子身上的纱褂剪碎烧掉。(共6分,每点1.5分;能准确概括出每个阶段的人物心理,用词恰当,给1分;每个心理变化能举出较为恰当的细节给0.5分。)
10,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回答问题可以使用排除法,比如判断“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从“常”“外”的对比可以知道“例”后要有停顿;这就可以排除A、D两项,从表存在的“有”分析,动词谓语是“给赐”,“赐”后要停顿;从专有名词“王”分析,动词谓语是“请”,这个词语后要停顿,由此可以排除C项。最后得出答案是B。
1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后来指朝中官员恭请同僚一起讨论朝政”错误,不是“恭请”,就是一般的会见。
1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答案】A项,“高拱用戏谑的语言责难严世蕃”错误,原文有“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这里的“谑语”是高拱用戏谑的语言回答严世蕃太子是如何说他的父亲的,而不是责难严世蕃。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答案】(1)陈以勤请求皇上振奋精神、修明政教,皇帝内心触动,想有所举动,最终被内侍阻止,奏疏也留在宫中。(采分点:“修政”‘心动”“中”各1分,大意2分)
(2)高拱掌管吏部,憎恨陈以勤的奏请侵害了自己的职分,搁置了他的奏疏不用,所用的只有都察院商议施行惩治赃官一事而已。(采分点:“侵”“寝”“行”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考中进士。选任为庶吉士,授任为检讨。很久之后,充任裕王讲官,升任修撰,晋升为洗马。当耐,太子的位号还没有确定,小人们多次制造事端。世宗对于父子之情一向很淡薄,裕王一年时间也难以被召见。正常的俸禄外,按照规矩还有供给赏赐,裕王也不敢请求。过了三年,府中很窘迫。裕王左右的人用一千金贿赂严世番,严世番高兴,因此吩咐户部,得以一起供给三年的财物。但是,严世番常暗自怀疑,一天使其他人回避后对陈以勤和高拱说:“听说太子殿下近来疑心,他说过皇上父亲什么吗?”高拱故意用一些戏谑的话来回答,陈以勤听后(对严世蕃)正色说:“你从哪里听到这些话?”严世番默然离去,裕王府这才安定下来。陈以勤担任讲官九年,有辅助保护的功劳,却深深藏匿自己,裕王曾经写“忠贞”两个字赐给他。父丧期满服除,回来后仍担任侍讲学士,掌管翰林院。穆宗即位,陈以勤以太子旧臣的身份,分条呈上谨慎开始行政的十件事情。他陈述收揽权利、听取谏言尤其恳切。皇帝下诏嘉奖他的忠心诚恳。穆宗朝讲很少驾临,政事无法裁决,身旁受宠的人多因为宫内的降旨获得厚恩。陈,勤请求皇上振奋精神、修明政教,皇帝内心触动,想有所举动,最终被内侍阻止,奏疏也留在宫中。四年分条呈上时政因循守旧的弊端,请求慎重提升任用。皇帝嘉奖他,下交有关部门商议。高拱掌管吏部,厌恶陈以勤说的侵害自己的职分,停止了他的奏疏  不用,所用的只有都察院商议施行惩治赃官一事而已。起初,陈以勤入值内阁,徐阶任首辅大臣,而高拱刚刚被任用,朝廷士大夫各有所依附,相互攻击。陈以勤中立无所朋比,也不偏私某人,直到徐阶和高拱离去,没有诋毁他的人。到高拱再次入内阁,与赵贞吉相互倾轧,张居正又从中间构陷。陈以勤与高拱是旧罔僚,赵贞吉是他的同乡,而张居正又是他举荐的,揣度不能为他们调停,恐怕最终不会被众人所容,极力称痛请求罢免官职。于是,升任为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赏赐乘坐驿站快车还乡,诏令他的儿子陈于陛担任编修侍奉皇上出行。之后两年,高拱被驱逐,仓皇出国都城门,慨叹说:“陈以勤,是明哲保身的人啊。”陈以勤归乡十年,七十岁了。皇帝又送发宫廷中的银币,命令陈于陛快速回乡赏赐他,并且敕令主管官员慰问。又过了六年,去世。追赠太保,谥号为文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