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西大学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一第二学期3月模块诊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4)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4-01 12:55

山西大学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一第二学期3月模块诊断语文参考答案
1.C(3分)(“原因是当时运输物资需要巨大成本”错。“运输物资需要巨大成本”是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的结果)
2.A(3分)(“但由于中原地区地理位置适中,各地文化最后都汇聚于中原”说法不当。“地理位置适中”只是原因之一)
3.C(3分)(“西部文明战胜东部文明的结果”理解不当。文明有碰撞、交流、融汇等,没有战胜之说)
4. B D(4分)。B项;有洁癖的妙玉拿自己饮茶的茶具招待宝玉说明她对宝玉亲近,而非不喜欢。D项:妙玉笑宝玉是和他开玩笑,并暗示其品茶的技巧。
5.(4分)①环境对比,栊翠庵花木繁盛,比别处好看;②妙玉对不同人物态度的对比,对待贾母与刘姥姥的不同,对待贾母与宝钗、黛玉的不同;③妙玉与黛玉对比,“黛玉知他天性怪癖”性情怪癖的黛玉衬托出性情绝怪的妙玉;④妙玉与宝玉对比,妙玉不能一视同仁,宝玉能做到世法平等。(每点2分,答对二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6. (6分)示例一:赞同曲子观点(2分):形象看: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气质高雅,但因为自幼在寺庙带发修行,所以对尘世的丑恶极为反感,形成了孤独清高的个性。(2分)
从环境看:但是寺庙清幽的环境和孤高的性格让她和世俗格格不入,花季芳龄却没有一个朋友,反而被人嫉妒和嫌弃。(2分)
示例二:赞同“假清高”观点(2分):形象看:妙玉虽然自幼出家,但是并非完全与世隔绝,从她对贾母周到的招待和逢迎,可见她也是一个圆滑世故的人。(2分)
从情节看:她虽然身在空门,但是依然无法遏止青春的萌动,她对宝玉的“嗔怪”和取笑,其实是对宝玉的好感,她虽然身在空门,见到宝玉后也不免心猿意马,不顾自己的洁癖而把自己平常吃茶用的绿玉斗给宝玉用。所以,妙玉的孤高实际是假清高,虚伪和做作。(2分)
其它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层次清楚也可以酌情给分。
7.C(3分)思路解析: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贾谊辞别皇帝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且潮湿,自认寿命不会很长,况且政治上不得意,到湘江时,写了《吊屈原赋》。可以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虚词断开。
8.B.(3分)降级叫左迁,升级叫右迁。
9. B(3分)思路解析:B项,“奉命制定”错误,据原文,贾生只是修订各项法令的提议者。
10. (10分)(1)(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东西,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救济。(检,  涂,饿莩, 发, 各 1分, 句意1分)
  (2)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担任他的老师。   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判断句1分),被(或受到)(被动句1分)文帝宠爱(喜爱偏爱)(1分),又喜欢读书,因此文帝让贾谊当他的老师或做他的太傅(名词动用1分)。(句意1分。如果“爱”没有翻译成被动式也可以,那要注意前后句主语的变化,否则扣掉这1分)
参考译文: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召他到衙门任职,特别器重他。孝文皇帝即位之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而且旧时与李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吴廷尉就向孝文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很精通诸子百家的书。孝文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同僚中年纪最轻。每次皇帝下令让臣子们讨论问题,各位老先生们都无法应对回话,而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各位老先生们都认为贾生很有才能,自己比不上他。孝文帝也非常喜欢他,破格提拔,贾谊一年之内就升任到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汉朝从建立到孝文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国家安定团结,正是应该修正历法、改变服色、制订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孝文皇帝刚刚即位,谦虚而无暇变法改制。但后来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都赴任封国等,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议的。于是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于是皇帝后来也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就派他去担任长沙王太傅。
贾谊辞别皇帝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因为是受到贬谪离开,内心很不自在,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有三年。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孝文帝正在虔诚地承受神灵降福,他坐在宣室里接见贾谊。文帝因为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时移动座席向前靠拢。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超过他了,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担任他的老师。
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就要从此兴起了。贾谊又多次上书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孝文帝不肯听从。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做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
11. (9分) (1)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4) 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5)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2 .C(3分)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合乎语境。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这里望文生义,应为“口耳相传”。无稽之谈,指毫无根据的说法。产品是无稽之谈。搭配不当。白云苍狗,本指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合乎语境。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这里褒贬有误。)
13.A(3分)(B. 成份残缺,应在“伪劣商品”后加“的行为”; C. 成分残缺,应为“规范了……申报与批准程序”; D.语序不当,“七月与安生”应放在关联词“尽管”之后)
14、C(3分)
15.(40分)
【解析】
立意角度参考(1)人生在世,既需要执著,也需要学会变通(2)干事创业需要执著精神(3)学会变通才能进步和发展
【考点定位】
题目材料富有哲理,引人深思。材料内容由相对的两部分——执著坚持与顺应自然组成。有些人为了理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虽九死其犹未悔”。这种执著精神固然值得我们赞扬,但如果走向极端,必然会玉碎身灭。大自然之所以生生不息,代代无穷,是顺应与变通的结果。因为有了这种顺应,自然和人类才能生存发展。
材料中的“执著坚持与顺应自然”是不能并列的,二者只能选其一。从材料第二段开头的“而”字可以看出命题人的思想倾向性,后文进一步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
确定立意时,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1)顺应。顺应自然的变化,万物才得以生存繁衍。大自然物种的进化规律是适者生存。在我们的生活分钟,固执己见、冥顽不灵而导致悲剧者大有人在。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立意为“顺应自然”、“适应社会”等。
(2)变通。对多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灵活应对,变通处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历史上多次成功的变法,新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变通的结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立意为“学会变通”、“走出固执”“革新与守旧”等。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