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0 -13题。 虞舜者,名日重华。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 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後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舜父瞽叟 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通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成荐虞舜,日可。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 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油①,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 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 滨器皆不苦窳②。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烯衣,与琴,为筑仓廪, 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 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 以舜为已死。象日“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於是日:“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 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日:“我思舜正郁陶!”舜 日:“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於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 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舜谓四岳 日:“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日:“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日:“嗟, 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舜日: “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 教,在宽。”舜日:“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 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舜日:“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日伯夷可。舜日:“嗟! 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絮。”伯夷让夔、龙。舜日:“然。以夔为典乐,教 裤子③,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 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一节选《史记·五帝本纪》 【注】①妫讷():水名,在山西省永济市南历山(今首阳山)。②苦窳():粗 糙质劣。③樨()子:贵族子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人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B.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人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C.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D.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11.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五典是“五常”的又一种说法,指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 常”。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B.行,代理,古代官职中表示暂时代理的还有:代、署、权、判、摄、假、暂。“以亮 为军师,署左将军府事”中的署就是代理的意思。 C。司徒,这个官职始置于唐虞之际,传到周代,被列为尊贵的六卿之一,掌理邦教。汉 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列为“三公”,清代时,俗称户部尚 书为大司徒。 D.五服,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一日宾 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舜的父亲瞽叟续弦之后,生了一个儿子象,瞽叟非常喜欢象,常常想杀死舜。有一次 瞽叟与象放火烧仓库,还有一次往井里倒土石,但舜都逃过了。即使如此,舜依旧非 常孝顺地侍奉父母。 B.舜以孝顺出名后,四岳向尧帝推荐舜治理天下,尧帝为了考察舜,就把两个女儿嫁给 他,还让9个儿子和舜共处。结果舜顺利通过了尧帝的考察,为尧帝治理天下。 C.尧帝年纪大了之后,舜代行天子之职,在尧帝逝世后,舜就马上成为了天子,舜于是 让四岳推荐人才来治理国家。每个被推荐的人,都同意舜的任命,大家都互相谦让着 为舜办事。 D.舜任命典乐的官员,要求官员教育贵族弟子,要正直温和,宽厚严厉,刚正不暴虐, 简捷不傲慢,达到八音协调一致,不互相错乱侵扰,神人相和的境界。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顺事父及後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5分) (2)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日:“我思舜正郁陶!”(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14 -15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 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 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 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 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 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的朦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 感,表现愁情之多。 E.“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 寓田园之思。 15.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为赤壁怀古诗词,苏轼塑造了青年将领周瑜的英雄形象,而在杜牧的《赤壁》中, 却用“ , ”,讽刺了周瑜赤壁之战中成功的侥幸。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特立独行,粉身碎骨也不悔改的句子是“____ , ___ _。” (3)在《出师表》中,作者直呼国家危在旦夕,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句子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