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与解析: 1、休说鲈鱼堪脍 登建康赏心亭 2、有杀身以成仁 3、学不可以已 4、小弦切切如私语 5、B(解析:B项“古稀”指“70岁”,“诲人不倦 ”扣住“老师”;A项“花甲”是“60岁”;C 项是挽联;D项是指“从事教育工作近70年”。) 6、C(解析:A“微薄之力”是自谦之辞,用到别人身上不合适。B广播稿不能使用括号标注内容,同时“治癌”与“致癌”同音,容易引起歧义;D“荣幸” 谦敬失当。) 7、解析:文章说“把全知的圆切割成文本中限知的扇面”,这就是说“扇面”是相对于“圆”而言,是圆的一个部分,那么,相对于全知视角而言,就是不全面的、分离的、有限的视角,也即限知视角 答案:不全面的、分离的、有限的视角。 8、解析:A项,在第②段中,作者说:“全知视角不仅要全面地实录史诗,而且要探究其因果原委,来龙去脉,以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也就是说全知视角在历史叙述中所占优势。B项,第⑤段说“志怪小说不能在开始落笔的时候就让人一眼看出妖怪来,它需要用常态掩盖异态,用假象冒充真情,使人物(以及读者)遇怪不知怪,然后渐生疑窦,突然翻转出一个出人意表的结果。”因为志怪小说多涉及到神仙鬼怪,因此,用限知视角,可以使故事叙述更易于接受。D项,链接材料一说:“限知视角会留下某些叙事的空白,但这些空白不应该是平板的,而应该是富有暗示性的。”说明限知视角不是随便运用,必须有所暗示,即有一定的原则,还有这样写作能使限知视角“不断地发出某种信息,等待故事主人公最终的破译。”而C项说,“作者以《祝福》开头为例,说明了使用限知视角的作品都具有哲学深度和反讽意味。”文章第⑧段的意思只是在现代限知视角得到广泛运用,使作品能够达到“精致化和深邃化”,并不能说使“作品都具有哲学深度和反讽意味”;而“作品都具有哲学深度和反讽意味”只是《祝福》这种类型的作品在运用限知视角所达到的效果,而非这类型的并不能有。同时,绝对的话语一般都有可能错误。 9、解析:A项,文中说“实际上是作者感觉世界的角度、程度、层面和方式”而选项 说通过作品传达出的,不符合。C项,叙述者未必就是故事主人公,如《孔乙己》中的叙述者是“我”,主人公却是孔乙己。D.第⑥段说“理论上的自觉,是到了明朝末年”,因此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F.无中生有。所以选择BE 10、主要分析选文的不严密的限知视角变成严密的限知视角,将视角由全知,开始转向一个角度。 11、解析:这段文字的叙述者是林黛玉,主要是通过林黛玉来介绍贾府的情况,因此点出叙述者及所写内容,然后再指出所彰显的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案:本段文字从林黛玉的视角描写了贾府建筑的壮丽轩昂以及荣禧堂的豪华富贵,表现出林黛玉善于观察、细心的个性特点。 12、解析:散文首段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内容主要是人物、情感、主旨,结构上主要是对下文、对标题等的作用,以及读者的阅读效果等。 答案:①开篇点题,暗示文章主旨;②与文章的结尾形成照应;③为后文叙写童年“听松”及成年后的城市生活做铺垫。(意思对即可) 13.解析:首先熟悉常见的表现手法,其次写出事物的特征特点,再者指出情感。 答案:对比(或衬托),用寒冬的草木尽枯来突出青松不畏严寒的旺盛生命力,突出对青松的赞美之情。 14.主要从手法,语言风格等角度来阐述,一般选择一个角度阐述即可,要注意分析和情感等。 15.主要分析人称的变化及其作用。 答案:将“松涛”称作“你”,赋予松涛人格化的特点,有利于抒发情感,表达了对松涛的感激之情;将“我”称作“他”,突出“我”和听到松涛的每个人,都会进入新的境界,有新的认识和胸襟。(意思对即可)。 16.解析:概括题,主要是概括作者听松的启示。 答案:①一个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要像青松一样生机勃勃;②像青松一样,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傲然挺立,响彻天地;③一个人要像松一样充满正气,不可在“风月”“缤纷色彩”之中消磨掉锐气;④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变迁的时代,要把个人的激情融入到这洪流之中。 17.解析:“如见万里烟尘清”主要是写酒后的清醒,而不是恍惚迷离。 答案:C 18.A项写的是自然之景,B是写战后的混乱,渴望朝廷能有人出征,C是写写征夫思念家乡,对战争的厌恶之情。D是写男儿壮志,收取河山 之情,与题意合。 答案:D 19.解析:将酒与笔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最后要点出陆游的爱国之情。 答案示例:本诗中,作者以酒为旗鼓,把笔当作刀槊和军队(2分),排兵布阵,纵横驰骋,最终扫尽逆虏、取得胜利(2分)。把施于纸上的笔阵、墨阵想象成杀敌复国的军阵,充分体现了陆游的报国之志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之情(1分)。 20. (1)从小路 (《鸿门宴》和《廉颇蔺相如列传》都有这个字) (2)通“毁”,毁坏(《过秦论》有这个字) 21.(1)B (2)B 22.B 23.解析:完、安、屏居这几个词需注意。 答案:李华感伤自己陷入危险祸乱的境地,不能保全名节,又不能使母亲安定,想要为母亲养老送终,但是母亲不幸亡故,于是退居江南。 24.自以为是(恃才傲物、自视甚高)、心悦诚服(自愧弗如、) 25.(1)为人旷达,处事公正严谨,却为权贵所痛恨;(2)遭逢乱世,担任伪职而毁节,以致抱惭退隐;(3)晚年专心佛事,为他人作传写颂,才华不展;(4)奖掖后进,使他人名重官显,而自己却默默无闻。 补充注解:元德秀,唐代诗人,性格淳朴耿介,李华在《元鲁山墓竭铭(并序)》中称他“《大易》之易简,黄老之清净,惟公备焉”;宰相“房馆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鲁山任满后元德秀再无牵挂,遂退隐至陆浑与山水为伴。权皋,唐朝大臣,原在安禄山幕中做事。他发觉安禄山谋反,怕祸及父母,就装病携亲离职而去。“四皓”,又称“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后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26.C,文中说成材就做成栋梁,做成舟楫,做成普通的日用杂物。树木种在廊庙,出现在江河湖边,树立在五都市场,都能尽其用而不留遗憾,这就称之为有幸。其它的不被人所用,而生长在山林,种植于园囿的,在春天开花,在秋天结果,按照时令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尽用其才,而姑且满足它的生长,说有幸亦是可以的,因此,砍伐等属于树木的不幸。 27.木柴被砍伐,而它的生气却是绵绵延续而不绝;下雨出太阳时所遭受的,干湿气味所侵蚀的,在它将要朽败之余,在树木的枝干上就生出众多的灵芝。 28.通过问句的形式,写出揭露了社会对人才的粗暴摧残,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愤慨。同时,引出下文。 29 .解析:文章主要是说“而前主人者,遏其机,沮其气,使之处乎至不幸”,因此选择B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