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川自贡市普高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4)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3-23 16:13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少豪荡,不治生赀,与里人辅公祏约刎颈交。公祏数盗姑家牧羊以馈伏威,县迹捕急,乃相与亡命为盗,时年十六。伏威狡谲多算,每剽劫,众用其策皆效。尝营护诸盗,出为导,入为殿,故其党爱服,共推为主。
隋大业九年,入长白山,依贼左君行,不得意,舍去,转剽淮南,称将军。下邳贼苗海潮拥众钞暴,伏威遣公祏胁谕曰:“天下共苦隋豪桀相与兴义然力弱势分不相统若合以为强则无事隋矣公能为主吾且从不然一战以决”海潮惧,即以众下之。江都留守遣校尉宋颢将兵捕击,伏威与战,伪北,诱颢堕葭榛泽中,顺风纵火迫之,步骑烧死几尽。海陵贼赵破阵闻伏威兵少,轻之,召使并力。伏威引亲将十人操牛酒谒,勒公祏严兵待变。破阵引伏威入幕,置酒,悉召酋首高会。伏威突斩破阵,众眙骇不及救,复杀数十人,下皆畏服。
炀帝遣右御卫将军陈稜以精兵讨之,稜不敢战,伏威遗以妇人服,书称陈姥,怒其军。稜果悉兵至,伏威迎出挑战,稜军射中其额,伏威怒曰:“不杀汝,矢不拔!”遂驰入稜阵,大呼冲击,众披靡,获所射将,使拔箭已,斩之,携其首入稜军示之,又杀数十人,遂大溃,稜走而免。
进破高邮,引兵度淮,伏威选敢死士五千,号“上募”,宠厚之,与均甘苦,每攻取,必先登,战罢,阅创在背者杀之。所虏获必分与麾下,士有战死,以其妻殉,故人自奋战,无完敌。宇文化及以为历阳太守,不受。徙丹阳,自称大行台。始进用士人,缮利兵械,薄赋敛,除殉葬法,民奸若盗及吏受赇,虽轻,皆杀无赦。上表越王侗,封楚王。
是时,秦王方讨王世充,遣使招怀,伏威乃献款。高祖授以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安抚大使、上柱国、吴王,赐姓,豫属籍。武德七年二月,卒。
(节选自《新唐书•杜伏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共苦 / 隋豪桀相与兴义 / 然力弱势分不相统 / 若合以为强 / 则无事隋矣 /公能为主 / 吾且从 / 不然 / 一战以决 /
B.天下共苦 / 隋豪桀相与兴义 / 然力弱势分不相统 / 若合以为强 / 则无事隋矣 /公能为主 / 吾且从 / 不然一战以决 /
C.天下共苦隋 / 豪桀相与兴义 / 然力弱势分不相统 / 若合以为强 / 则无事隋矣 /公能为主 / 吾且从 / 不然一战以决 /
D.天下共苦隋 / 豪桀相与兴义 / 然力弱势分不相统 / 若合以为强 / 则无事隋矣 /公能为主 / 吾且从 / 不然 / 一战以决 /
答案: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殉是古代以活人或物品与死者同葬的一种习俗,以活人殉葬直到清代仍然存在。
B.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场文书,主要用于大臣对君王以及下级对上级陈情言事。
C.尚书令是隋唐时代尚书省的长官,隋唐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其长官同为宰相。
D.赐姓指皇帝赐给臣民姓氏,古代帝王常用赐给皇族姓氏的办法褒奖功劳、笼络人心。
答案:B(“下级对上级陈情言事”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伏威豪爽放荡,不治生计。他的好友辅公祏多次偷盗姑家的牧羊送给他,官府缉捕很急,二人因此一起逃亡江湖,聚众起义。
B.杜伏威精于算计,富有谋略。对苗海潮威逼利诱,对宋颢诱敌深入,对赵破阵谋定而后动,对陈稜用激将法,都获得成功。
C.杜伏威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在与陈稜之战中,他勇猛地冲入陈稜的军阵,不顾额头中箭,奋力冲杀,大败敌军。
D.杜伏威富有主见,亦能治理。投靠左君行,不如意就离去;宇文化及让他做太守,他不接受;在丹阳,薄赋敛,严法纪,显示出不凡的治理才能。
答案:A(“聚众起义”错,应是“聚众为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营护诸盗,出为导,入为殿,故其党爱服。
译文:(杜伏威)曾经周旋救护众盗,出行他做向导,收兵他殿后,因而那些党羽爱戴信服他。(5分。译出大意,2分;“导”“殿”“爱服”译正确一处1分)
(2)伏威引亲将十人操牛酒谒,勒公祏严兵待变。
译文:杜伏威带着十个亲信将领携带牛酒拜见,命令辅公祏严整兵马以观事变。(5分。译出大意,2分;“引”“勒”“严兵待变”译正确一处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桐庐山中赠李明府①     孟郊
静境无浊氛,清雨零②碧云。
千山不隐响,一叶动亦闻。
即此佳志士,精微谁相群。
欲识楚章句,袖中兰茝薰③。
【注】①明府:唐人称县令为明府。李明府,生平事迹不详。②零,落。③兰茝:皆香草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首句用一“静”字,概括出桐庐山无世俗浑浊气息、优雅宁静的特点。
B.次句用一“零”字,化静为动,描摹出“清雨”在碧云下的飘零之态。
C.三、四句以辽阔的“千山”与微小的“一叶”对比,突出桐庐山环境的寂静。
D.五句的“佳志士”照应诗题中的“李明府”,表达出对李明府的赞美之情。
E.前四句写景着力表现桐庐山的清、静,为后四句表现李明府的形象做铺垫。
答案:B、C(选正确一项3分,两项6分。B项“化静为动”错,C项二者不构成对比)
15.诗歌的最后四句是怎样赞扬李明府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五六句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以“佳志士”称李明府,又说他无人可匹敌,直接赞美李明府;(2分)七八句用典,李明府让我产生了去读读楚辞的冲动,他的衣服经过兰草熏蒸,赞美李明府的文采和高洁情操:(2分)最后四句,虚实相生,表达出对李明府的高度赞美之情。(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黑云压城城欲摧 , 甲光向日金鳞开 ”两句,写出了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以及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的气势。
(2)杜甫《登高》“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两句,从困苦不断、容颜变化等方面具体表现了诗人的潦倒情状。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一空1分,有错字、别字、漏字,该空不给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