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级高三3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1.B 由“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知“又是一个普通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错。 2.B “这一观念的思想根源来自孟子”错,原文是“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 3.A “ 最终就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的人”的说法绝对,原文是“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 (二) 4.D“她面临做心理咨询师和做作家的痛苦选择”错,应该是陷入该给谁看病不该给谁看病的痛苦中。 5.BE(A“一些有关人性的文学理论”应该是“一些心理学的文学理论”C“她觉得咨询者可以独立去面对世界”错,应该是“咨询者觉得可以独立去面对这个世界”D“读者不会去想文学能否起到医疗的作用”错,应该是“毕淑敏不会去想文学能否起到医疗的作用” 6.①毕淑敏做过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又拥有作家的身份。②这个称号是对毕淑敏人生经历最贴切的概括,也是对她高度的赞誉。③作为作家,毕淑敏用文字从事着治病救人的伟大事业。④毕淑敏关爱生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品和文品都很高尚。 (三) 7.B 【解析】A项对小说的主题把握不恰当。 C项对“夹着尾巴发出呜咽声”的解析错误,应是对主人离开的绝望,对死亡的恐惧。D项不确定,从徒弟偷偷放走大黄狗的情节来看,徒弟对狗心生同情和怜悯,也有可能是徒弟自己辞职离开的,他不愿再在狗肉店里干这种残忍的事。 8.①情节上,暗示徒弟悄悄放走了大黄狗; ②人物形象上,折射出徒弟善良悲悯的内心世界,进一步突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③主题表达上,虚写的梦境是作品最真实的人性呼唤,促使读者展开对人性善恶的思考,深化了主题,收到了意味深长的效果。(5分。一点2分) 9.看法:作品中的人与狗身上的确都充分表现了人性与兽性的“两极”。 ①一方面,人身上存在着善良与凶残的两极。小说中厨子惟利是图,无情贪婪,为了吃狗肉而不惜杀死自己家忠诚的大黄狗,民俗“敲狗”实质也是对狗的虐杀,这些都体现了人性中凶残冷酷的一面。然而,中年汉子与狗的难舍真情,厨子的徒弟因感动而对大黄狗心生怜悯与同情,最后放走了大黄狗,甚至离开狗肉店,这些也让读者看到人性的善良,看到了无情中的温情。(2分) ②另一方面,具有天生兽性的狗也是通人性的,和人一样具有善良和忠诚的品性。面临贩卖与死亡依然对自己的主人无比信任、依恋,甚至被自己的主人敲打,死里逃生后竟然还会回到主人身边,这些都让人产生深深的震撼。(2分) 思考:小说是要通过善恶的对比告诉我们,人类应该摒弃人性中恶的一面,要有一种慈悲的胸怀,对生灵万物充满关爱和体贴。至于“敲狗”这种糟粕性的地方民俗文化,也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2分。建议思考方向:众生平等的悲悯情怀、摒弃民俗中的糟粕,答到任意一个方向均给2分) 10.D 11.B“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12..D (奏请追究主谋不是和众臣) 13.(1)曹植依仗才学,骄傲而看不起别人,司马孚每次直言极谏,开始不和曹植的心意,后来曹植才向他道歉。(负、陵、切谏,谢各1分,大意1分) (2)宣帝掌管政事,司马孚经常退让谦抑。后来遇到废置确立国君的时候,未曾参与谋划。(退损、主语补充、废立,预各1分,大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安平献王司马孚,字叔达,是西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性格温柔敦厚清廉谦让,广泛涉猎经史典籍。汉朝末年政局动乱,司马孚和他的兄弟们处在危急灭亡的时刻,生活贫穷,但他仍然坚持翻看书籍展卷阅读。司马孚性格豁达宽厚,凭借忠贞清白立世,从不和别人结怨。魏国的陈思王曹植才智卓越,精选官吏,任用司马孚做文学援。曹植依仗才学,骄傲而看不起别人,司马孚每次直言极谏,开始不和曹植的心意,后来曹植才向他道歉。升为太子中庶子。魏武帝曹操去世,太子曹丕号啕大哭得很厉害,司马孚进谏说:“皇帝刚去世,天下要依靠殿下的号令。应该向上为了祖先,向下为了天下,怎么能模仿平民百姓的孝呢!”太子过了很长时间才停下来,说:“爱卿说得对呀。”当时群臣刚听说皇帝驾崩了,互相聚在一起痛哭,不再讲究排列次序。司马孚用严厉的声音向朝臣呵斥说:“现在皇帝刚去世,天下震惊动荡,应当早立继位的国君,来安定天下,(你们)却只在这里哭吗!”司马孚和尚书和洽一起驱散了群臣,安排好宫禁的防卫,准备好丧葬事宜,拥立太子来登基做皇帝,这就是魏文帝。转任为中书郎。 当时吴国的将领诸葛恪围住了新城,任用司马孚进职督率各路军队二十万人防御他。司马孚临时驻扎在寿春,派毋丘俭等前去讨伐。各个将领想要快速地攻打诸葛恪,司马孚说:“进攻的一方,是要消耗大量人力才能成功的,而且应该欺骗巧诈,不要与敌人力争。”所以故意停留了一个多月才进军,吴国的军队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退兵了。等到魏国的高贵乡公曹髦被杀,百官都不敢前去奔丧,司马孚抱着尸体放在大腿上,哭得非常悲恸,说:“让陛下被杀是为臣的罪过。”上奏请求捉拿主谋者。司马孚和诸侯朝臣上奏章,请求改用国君的礼仪安葬,得到了批准。司马孚性格十分谨慎。宣帝掌管政事,司马孚经常退让谦抑。后来遇到废置确立国君的时候,未曾参与谋划。景帝司马师和文帝司马昭因司马孚是长辈,也不敢逼迫他。后来进封他为长乐公。晋武帝司马炎接受禅让登基,泰始八年去世,九十三岁,谥称献王。 14.B (阴阳相隔错) C(参商是星宿名) 15.①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对比表明时间之快变化之大,(1分)以明媚的春景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1分)②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采薇》这一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1分)既有回忆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乡亲人的期待渴盼;(1分)而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境,(1分)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1分)(6分) 16.(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7.成语答案:C。解析:席不暇暖指连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金瓯无缺: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金瓯没有残缺。比喻国土完整;一饭千金: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8.病句答案:C。解析:A:句式杂糅B:中途易辙:D重点和优先语意重复 19.答案:A或C 20.答案:①式微的不只是春节(不只是春节在淡化或式微)②节日是有灵魂的 ③越需要传统节日(越需要将传统节日传承下去)(第①空1分,第②③空各2分) 21.(1)八成以上教师反映工作压力大;“工作繁重”、“个人财务状况”是教师压力主要来源。(划线处1处1分)(2)国家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与福利;增加教师编制,扩大教师队伍,减少每位教师的平均工作量。(1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 22.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