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33.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 3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二、古代诗歌阅读 晚次鄂州 卢纶①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②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③声! 【注】①卢纶(?~约799),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著名诗人。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②“估客”指商人。③鼓鼙(pí):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35.下列对诗意领会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写的是船中常景:估客昼眠,舟人夜语,以潮生衬托浪静,烘托出诗人旅途中平静的情绪。 B.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 C.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D.诗人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意脉相连,迂徐从容。 36.俞陛云《诗镜浅说》云:“其起句情景真切。句法亦纡徐有致。”请说说“远见……犹是……”这一句是怎样细腻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的? 三、文言文阅读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37.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B.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C.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D.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38.对文中加点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先秦称诸侯的儿子,后称官僚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B.封邑,即封地,古代国君赐给卿、大夫等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官职,位于士之下、卿之上,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D.四维,指礼、义、廉、耻等,古代统治者以此为治国之纲。 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家境贫困,和鲍叔牙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牙却一直很好地对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来 B.鲍叔牙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 C.文章第二段饱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是礼赞,表达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D.文章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 4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译文: (2)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