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陕西省西安市2017届高三模拟(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4)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3-08 11:07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 解析:提出“务使一折之中,七情俱备”的是李渔的《闲情偶寄》。
2.C 解析:《桃花扇》并不是团圆结局,让主人公团圆的是《南桃花扇》。
3.C 解析:原文中是“多 獉以结局团圆为尚”,《桃花扇》就是反例,所以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D 解析:D原文“几乎”倾尽毕生精力。(3分)
5.(4分) ①治学上:侧重诗歌艺术的探求。他常用诗一般的语言来阐述诗歌理论,分析诗歌意境,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与诗意的美感。 ②教学上:诗境的课堂。他上课着重讲诗歌意境和艺术表现,讲究上课艺术感染了学生,也使自己沉浸其中。 ③创作上:诗意的绽放。他的作品诗意很浓,体现了他的诗心与诗趣。 ④读书生活:充满诗情诗韵。(答对一点给1分,共4分)
6.(5分) ①引用传主的话:表现袁行霈的博学多识、学术主张及他的精神追求,为作者评述提供依据。 ②引用他人的评价:从侧面体现袁行霈先生形象,突出其学术造诣和性格特点。体现传记的真实性。 ③典雅的诗句引用: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刻了解袁行霈的精神和影响,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学底蕴和感染力。(答对前两点各2分,第三点1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AC 解析:B并不是每一封信都如此,第九封信告诉了女儿事实。D小说情节并不波澜起伏,而是在平静叙述中道出母亲对女儿的深爱之情。E结尾不是第九封信,而是女儿良久的沉思。(4分,答对一项给2分)
8.①虚构保姆这一情节,目的是告诉女儿自己生活得很好,让女儿安心;讲小狗之事,含蓄地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期盼 ②体现了母亲想要瞒住事实,又极其孤独,无限思念女儿、期盼女儿归来的矛盾心情,突出了深爱女儿的母亲的形象。③情节上,也为女儿读第九封信的高潮蓄势,增强小说感染力。(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9.“利”指母亲看重的,哪怕牺牲自己也希望女儿获得的学业成就和人生成功。“益”指女儿看重的能回国照顾病重的母亲,见母亲最后一面,获得心灵慰藉的母女亲情。(2分) 看法:观点一 这样的“利益”体现了母亲对女儿深沉之爱,令人感动。①母亲独自养育女儿,唯其成才是最大的心愿,所以隐瞒了自己病重即将去世的事实,鼓励女儿最后完成学业;②女儿在母亲的爱与持支持下最终完成学业,没有辜负母亲一直以来在学业上对她的期望,尽了母亲所希望的孝道;③母亲的忍耐和牺牲成就了女儿学业的成功, 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一曲浓浓的母爱颂歌,令人感动。(观点1分,陈说理由一点1分)
观点二这样的“利益”体现了人们在面对名利时牺牲亲情,成就名利的无奈,令人心酸。①母亲病重,即将离世,唯一的亲人能在身边对母女二人来说都是一种慰藉,而母亲却隐瞒了事实,致使母女未能见最后一面,留下了永久的遗憾。②母亲为了女儿能完成学业牺牲自我,牺牲亲情,表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更体现了相依为命的母女在生 活中的不易与艰辛,无奈与辛酸。③这样的“利益观”展示了两代人关于亲情与名利、爱与孝的不同理解,引发人们对“爱”这一主题深层次的思考。(观点1分,陈说理由一点1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D(3分) 解析: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11.A(3分) 解析:“世宗”是皇帝的庙号。
12.A(3分) 解析:“宇文神举又被周世宗任命为帅都督”错误。因为宇文神举被任命为师都督是在“(武帝)保定元年”后。
13.(10分) (1)宇文神举在早年就死了父亲,有早成的气量,同族兄长安化公宇文深对他十分器重。(5分) (“孤”“夙”“器异”各1分,句意2分) (2)刚平定没多久,民风浅薄奸诈,豪强大户,多为奸猾之人。(5分) (“甫”“浇讹”“豪右”各1分,句意2分)
附译文:宇文神举是太祖同族兄弟的儿子。宇文神举在早年就死了父亲,有早成的气量,同族兄长安化公宇文深对他十分器重。世宗初年,开始担任中侍上士。世宗留意有知识的翰林,而宇文神举很爱诗文。皇帝每有游幸,总是让他随从侍奉。武帝保定元年,宇文神举继承了他父亲的长广县公的爵位,食邑二千三百户。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 升任大都督、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被任命为右大夫。保定四年,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主管小宫伯。天和元年,升右宫伯中大夫,晋封清河郡公,食邑增加一千户。高祖准备处死晋公宇文护时,宇文神举参与了筹划。建德元年,升京兆尹。三年,出任熊州刺史。宇文神举威名素来很高,齐人很害怕他。五年,攻克齐国的陆浑等五城。 高祖东征时,诏命宇文神举随军。平定并州后,当即任命他为并州刺史,加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该州是齐室别都,控制着交通要道。刚平定没多久,民风轻薄狡诈,豪强大户,多为奸猾之人。宇文神举励精图治,恩威并用,一个月之内,远近心悦诚服。不久加赠上大将军,改封武德郡公,食邑增加二千户。不久,升任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加封邑加上以前的共计六千九百户。他管辖的东寿阳县的土人,纠集为盗,率领党徒五千人,前来袭击州城。宇文神举率领州兵将其讨平。 宣政元年,神举转任司武上大夫。高祖亲自北伐,命令宇文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人率兵,分五路攻入。高祖抵达云阳时,病势转重,于是撤军。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人聚众占领范阳反叛,皇帝诏令宇文神举率兵把他们捉住。齐国的黄门侍郎卢思道也在反贼中,平定贼党后被捉住,准备处死。宇文神举早就钦佩他的才能名望,就把他释放,以礼 对待,当即命令他起草文告。就是这样礼贤敬重文人。适逢稽胡反叛,侵入西河。宇文神举又率军会同越王宇文盛平定稽胡。当时突厥与稽胡结盟,派骑兵赴援。宇文神举出奇兵进击,突厥败逃,稽胡于是表示归附。 当初,宇文神举被高祖器重,当作心腹委任。王轨、宇文孝伯等人多次上言皇太子的短处,宇文神举也屡有参与。宣帝即位后,荒淫而没有节制,宇文神举害怕大祸临头,心中不安。刚平定范阳时,威名大振。皇帝忌妒他的名望,又有旧怨,就派人送毒酒赏赐给他,在马邑去世。时四十八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C “名惭”,是对刘柳齐名自愧不如的谦辞,表示了对柳的敬重之意。E:反衬———正衬,哀景哀情。(选对一项2 分,选对两项5分)
15.(1)内容上 同:情感相同:都是抒写离别之愁绪;(2分) 异:对象不同:柳词抒写爱人离别之愁,刘诗抒写朋友离别之愁。(2分) (2)手法上 同:同为想象别后之景,采用虚写手法。(2分)(答出虚写或者想象都给满分) 异:柳词直抒胸臆,以千种风情衬尽羁旅愁苦,人间别恨;刘诗以想象之景结情,寄离情于山水;或者答“有所思”一 语双关。(2分)(答出以景结情或者双关都给分。)
(三)名句默写(5分,每空1分)
16.(1)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C 解析:①生死攸关,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不合语境,语境强调关系密切,应改为“息息相 关。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②差强人意:差:程度副词,勉强,尚,略,稍微;强:振奋。原指还能振奋 人的意志,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语境中显然指的是“不能使人满意”。望文生义,把含义理解反了。③一厢 情愿,意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④文不加点,比喻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 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⑤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专指 人)对象用错。⑥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18.(3分)A 解析:B前后项不对应,修改:删掉“能否”。C重复,修改:“公告”、“结果”删去一个。D句式杂糅,修 改:“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积极服务绿色发展的理念”或“以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服务绿色发展理念 为思路”。
19.(3分)C 解析:第一二句与第三句之间是转折关系,第一二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三四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20.(5分)①关键在于其承载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1分) ②常出现以价格论品格的现象。(2分) ③收藏如能获得经济收益固然可喜(2分)
21.(6分) 答案:(1)恰当。(1分)理由:庄子主张顺从天道,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他愤世嫉俗,远离官场,亲近 自然。(1分) (2)不恰当。(1分)理由: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并非自由。(1分) (3)恰当。(1分)理由:苏轼一生多遭贬谪,条件艰苦,却旷达乐观,体恤民情,减赋赈荒,筑堤修桥,惠及百姓。 (1分)
四、写作(60分) 22.参照高考作文要求。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