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南省濮阳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4)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3-01 19:41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杜杲,字子昕,邵武人。福建提点刑狱陈彭寿檄摄闽尉。江、淮制置使李珏罗致幕下。滁州受兵,檄杲往援,甫至,民蔽野求入避,滁守固拒,杲启钥纳之。金人围城数重,杲登陴中矢,益自奋厉,卒全其城。淮西制置曾式中辟庐州节度推官。浮光兵变,杲单骑往诛其渠魁,守将争饷金币,悉封贮一室。将行,属通判反之。安丰守告戍将扇摇军情,且为变,帅欲讨之,杲曰:“是激使叛也。”请与两卒往,呼将谕之曰:“而果无他,可持吾书诣制府。”将即日行,一军帖然。知定远县,会李全犯边,季衍时为淮帅,辟通判濠州,朝廷以杲久习边事,擢知濠州。制置大使赵善湘谋复盱眙,密访杲,杲曰:“贼恃外援,当断盱眙桥梁以困之。”卒用其策成功。召奏事,差主管官告院,知安丰军。善湘与赵范、范弟葵出师,迁淮西转运判官。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时在外谏出师者惟杲一人。及兵败洛阳,人始服其先见。大元兵围城,与杲大战。明年,大兵复大至,又大战。擢将作监,御书慰谕之。丞相李宗勉、参知政事徐荣叟曰:“帅淮西无逾杜杲者。”诏以安抚兼庐州。累疏请老,不许。俄擢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杲罢杨林堡,以其费备历阳,淮民寓沙上者护以师。进敷文阁学士,迁刑部尚书。请老,升宝文阁致仕。帝思前功,进龙图阁而杲卒,遗表上,赠开府。
  (节选自《宋史·杜杲传》,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B.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C.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D.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置使,军事统帅,南宋时掌管本路诸州军事,一般由秩高望重者来担任。
B.诏,皇帝的命令,常以文书形式发布,谕作为诏令的一种,也必须是正规的文书。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以提前。
D.赠,即追赠,追封,是指皇帝为对国家有贡献的死者加封官爵或赠予荣誉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杲爱护百姓,为民救难解危。敌人攻打滁州,杜杲受命率领部队前往支援,刚到滁州,老百姓请求进城躲避,滁州知州坚决不答应,杜杲开城接纳他们。
B.杜杲有胆有识,沉着化解危机。有报告说守将将发动叛乱,统帅想讨伐他们,杜杲反对,便前去核实,派了一名将领携书信安抚军心,军队得以稳定。
C.杜杲熟知军事,得到朝廷赏识。当李全侵犯边境时,由于杜杲久习边事,被提升为濠州知州;他和入侵的元兵接连大战,被提升为将作监,皇帝亲笔写信慰勉。
D.杜杲精于谋划,善抓关键问题。赵善湘为收复盱眙问计杜杲,杜杲针对敌军依仗援军的特点,提议破坏桥梁以断其外援,赵善湘采用这个计策终获成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浮光兵变,杲单骑往诛其渠魁,守将争饷金币,悉封贮一室。
(2)杲罢杨林堡,以其费备历阳,淮民寓沙上者护以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展现了送别图景,其中“江城”指送别之地,“新秋”指送别时间,“烟波”给送行抹上了凄迷色彩。
B.“阻”字用得好,既指烟波浩渺,无法看到远去的船只,也指行舟为烟波所阻,含义丰富,给人想象空间。
C.“闻道”“更言”表明了当时形势紧急,战斗激烈,朝廷已派大军去征讨北虏,又在南河会集了诸路将领。
D.颈联实写了塞外的景象,用“乡人绝”和“战马多”对比,点出了孔巢父到边防后无同乡伙伴的境况。
E.尾联借众人之口写孔巢父才华,相信他会顺利建立功名,一反上文低沉基调,表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           ,           ”写芳香与光泽混杂,唯独纯洁品质不会腐朽,表现了对美好德行的坚守。
(2)在《赤壁赋》中,苏轼从不变的角度看问题,认为不必“           ”,也不必羡慕水、月与天地,要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通过描写景物、节令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句子是“           ,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