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广东省深圳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2-24 08:26
2017年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信息筛选】(3分)
B(B项原文为“在后世有关‘永字八法’的讨论中,这种理论进一步被细化”,意为“‘永字八法’的讨论”影响“这种理论”,题干表述为“这种理论影响了历代对‘永字八法’的讨论”,转述错误。A项对应原文第一段“我国书法理论诞生较早,始见于汉代。崔瑗……”,转述正确。C项对应原文第二段 “用这一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因为,它只能……进入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办法就陷入了尴尬”。此处的“自然概念”就是“眼中自然”,转述正确。D项对应原文第四段“宋代以后,在尚意思潮的影响下,书法的主要追求已经不是……而是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便是……”转述正确。)
2.【理解分析】(3分)
D(D项原文中《书谱》讲到了书法与自然的关系,所用关联词是“不是”“而是”,为并列关系,选项中转述中变为“不仅是” “而且是”,为递进关系,句间关系错误。A项对应原文第二段“汉代的书论中,‘观物取象’意识普遍存在。在此观念下,当时的书论家不但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而且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转述正确。B项对应原文第二段“到了魏晋,书论对点画的描述更加微观细致。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转述正确。C项对应原文第三段“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个人风格……”“如梁武帝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这是用自然物象说书家的不同风格和流露出的不同的生命意象”,转述正确。)
3.【分析综合】(3分)
B(B项原文中并没有信息表示“眼中自然”“胸中自然”“手中自然”三个阶段是“互为因果”,理解表述错误。A项对应第一段最后一句“‘自然’二字出现频率极高,且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有着不同的内涵”,转述正确。C项对应第四段中写“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便是作者本人的真性情、真情感。此类作品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切都自然而然”,转述正确。D项对应最后一段,原文是“历代书家正是在观察、体悟、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提炼了……终将书法内化为书家的人格修养和心性表达”,选项中的“提高了对书法的认识”和提炼、丰富、升华三个句子是同义转换;选项中注重“点画形状”“生命意象”“心性表达”在文中第二、三、四段都有相对应的内容,理解正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分析概括】(3分)
A(A项的信息区域在第二、三段,文中所列举的两个事例,是为了说明赵元任有语言天才,学习语言非常快。B项对文意理解有误,赵元任给王力的批语“言有易,言无难”是告诉王力一种治学的理念,是一种提醒而不是批评。C项内容含意理解错误,“写了一篇演讲稿”回应老朋友的过誉,不能说明“文人气”,只能说明赵元任治学的严谨和善于自我反思的态度。D项误将类比当现实,“赵元任坐着长江的轮船从上海到重庆的经历”是用来和欧洲旅行进行类比,得出“语言或方言的分布并没有明确的地理政治分界线”的结论。)
5.【筛选整合】(4分)
①随时随地学习语言。如每到一地,都学习当地的方言;向湖南人学习长沙话。
②通过实地调查来得出正确认识。到广州进行方言调查时,发现广州有撮口呼。
③以实践来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在瑞士修车的经历,让他纠正了语言的分布有明确的地理政治分界线的错误认识。
(答出①②点各得1分,答出第③点得2分,共4分。意思答对即可。)
6.【分析综合】(5分)
①具备超群的语言天赋。精通多国语言,会33种汉语方言。
②是纯粹的学者。心无杂念,不愿当官,埋头钻研学问。
③治学严谨(是一位严师)。做学问讲依据,不轻易下结论,提出“言有易,言无难”的理念;两年后仍不忘把实地调查的结论告之学生。
④幽默有趣(好玩)。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回应老友对他的赞誉;有文人气,追寻生命的中美好和快乐;研究语言学只是为“好玩”,把学习音乐当作享受。
⑤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既是语言学家,又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还专门学习了数学、物理、哲学等多个学科。
⑥学术思想博大精深。既有西方现代科学精神的影响,也深受我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学贯中西。
(答对1点1分,2点3分,3点5分。有观点和分析才能得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7.【分析鉴赏】(3分)
D(A.小说开头确实营造“寂寞、悲哀” 的氛围,但随着小梁与老太太之间增进了理解沟通,小说的情调转向温暖、感人,所以“寂寞、悲哀”并不是小说的贯穿始终的基调。B.酱菜虽然多次出现,但还不能成为推动小说的关键,但真正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是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C.小说并没有“对冷漠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嘲讽”之意,从里长的关照、民宿的人的照顾、小梁的付出等情节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8.【理解分析】(5分)
①自立自强。在儿子死去、媳妇离开后,她辗转于各工地,自力更生。
②善解人意,宽宏大量:儿媳离开时,虽然村里人都骂,她却为儿媳辩解。
③和善有爱心:她为自己的误解向小梁道歉,把自己做的酱菜送给小梁。
(答出①点得1分,答出②③点各得2分,共5分。如回答性格直率,开头扔罐子赶走小梁,后来又很快道歉说“会被雷公打”,可酌情给分。)
9.【小说主旨内涵探究】(6分)
①题目“陈设一个家”,表层是指小梁拍戏时陈设布景,深层是指小梁为老太太的温情和遭遇打动,最后自己主动出钱为老人真正布置一个美观大方的家。(从情节角度看)
②题目“陈设一个家”,含有小梁为老人陈设一个家,也是弥补对自己阿嬷的歉疚,获得心灵的安慰的愿望。(从人物角度看)
③题目“陈设一个家”,寄寓了作者呼吁“远离‘表演’,真心关注独居老人,为他们送上家的温暖”的主旨(或 “每个人心灵都需要温暖” 或“为自己的心灵陈设一个家”)(从主题角度看)
(答对1点2分,2点4分,3点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文言断句】(3分)
C(三处地方断句时需注意:“名器视如己物”,“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用巩,私也”。“时”是“当时”,指曾公亮“官越”的同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断句时,要注意“一句一意、一事一断”的原则,断完句之后再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来翻译一下,看看语意是否贯通。)
补注:“名器”指“名号”与“车服仪制”。语本《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杜预注:“器,车服;名,爵号。”
11.【文化常识】(3分)
B(“卿”字用为第二人称“你”时,表尊敬或爱意,不仅仅“只用于君称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还可以用于朋友、夫妻之间,表示爱称。如:成语“卿卿我我”;卫人谓之庆卿——《史记•刺客传》;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孔雀东南飞》。)
12.【文意理解】(3分)
B (错在“对他失去信任”。由皇帝对滕甫的一番话可以看出,解除他的谏官职务,并不是对他失去了信任,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帝诏甫曰:“绘……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
13.【文言翻译】(10分)
(1)(杨绘)于是把当地耍猴的叫到公堂(法庭)里来盘问,一(讯)问,他们就招供了,兴元府的人都佩服他(断案)英明(或“聪明”)。
(5分。与大意相关的实词“诘”、“讯”、“伏”、“服”译对得4分;“诘于庭”倒装1分。)
(2)朝廷中央机构里的官员,都是朝廷向来用俸禄供养的人,你却不派遣他们,难道只能派这些宦官吗?
(5分。与大意相关的实词“素”、“遣”、“顾”、“独”译对得4分,“不之遣”倒装1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