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西赣中南五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5)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2-17 21:34
高三五校联合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 ①受父亲梁启超爱国主义的影响,激励了他②“东风”二号的失败,让他开创了“可靠性工程学”③视父亲留给他的“趣味主义”为珍宝,并一直实践下去(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6.①.趣味使他事业辉煌,梁思礼搞导弹,计算机,都是趣味驱使,让他的人生有价值。②.趣味使他热爱生活,梁思礼爱好音乐,体育等,从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③. 趣味使他笑对人生,梁思礼经历过大起大落,他直面生活,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每点2分,3点5分)
(7)B E 
(8)文章采用细节描写,反映出人物心理逐步变化的过程:①“他忽然向后扬起头,他那双凶恶的眼睛换了一种神色”反映出其内心已产生微妙的变化;②“他低下头”,由“扬”到“低”显示他内心开始由傲慢转为羞愧;③“他两手抱着头”说明他内心充满反省与自责。文章由此写出其被诗打败的全过程。(4分,答出两点即可)
(9)①拳击手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可悲的人,为了生存,被社会现实逼迫的他不得不作恶,然而他还未完全麻木,他还能够从诗歌中寻找心灵的慰藉。②诗歌让他获得了爱情,也唤醒了他内心留存的良知,更使得他对诗人存留有纯朴的敬畏之情,使得诗人不战而胜。(人物角度3分)③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尽管人性复杂多变,但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光明的一面,内心的善良一旦被激活、唤醒,将会给人带来新生。(主旨分析3分)
10-13 B  A   C  
(10.“制”结合下句“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指的是一块封地,名曰“制”)
(11.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
(12. A正确,嫁于郑武公为妻,因郑武公谥号是武,故称武姜。当姜氏“请京”,太叔“收贰”时,他都尽量满足,并驳回大臣们的建议。但当共叔段“将袭郑”时,他先发制人,一举把他赶到了“共”,绝除后患。这可以得知B想正确。.叙事线索清晰。作者紧紧抓住以郑庄公为一方,以姜氏、共叔段为另一方的矛盾冲突这一线索,围绕争夺权利这一焦点安排叙事线索。第一部分(第一段)交代人物和矛盾的起因;第二部分(第二—四段)叙述矛盾冲突的发生和发展。所以C表述错误。“侵”是不宣而战,“袭”趁夜秘密偷袭。)
13.(1)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得分点:“义”不义之事;“毙”倒台;“姑”姑且、暂且)
(2)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得分点:“不弟”“故”“志”)
[文言文译文]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恐怕对您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
14.选A得2分,选B得3分。选C、D、E不得分。(C项,“风雨不动安如山”是杜甫的诗句;D项,诗句指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E项,作者并未详细描绘池州胜景,且并未表达对先贤的景仰之情。)
15.杨诗记叙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赞美);(2分)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抒发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3分)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使作者徒生寂寞苍茫之感。(1分)
16. 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⑵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7.B(①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通俗地说就是没有刻意地用华丽词藻和修辞手法修饰文章,却给人很好、出彩、舒服清新的感觉;②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欢乐共悲哀。此句用错对象;③作壁上观:比喻置身事外,袖手旁观;④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完美,别人不能再添一词一语;现也指一言不发。此处望文生义;⑤自怨自艾:艾,治理,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本句语境感叹怀才不遇,是心怀幽怨,而非悔恨。⑥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
18.B
19.A
20、(5分)①人具有两重属性;②必须接受礼仪的规范;③这就与禽兽无异了。
21.会徽图形借用中国传统书法飞白的视觉形式,以高度提炼概括的方法表现U型池赛道,以倾斜角度的U形赛道与跃起抓板腾空的人物造型相结合,强化标志整体的运动感。倾斜的U形滑道与中国的英文单词“China”首字母“C”相吻合,进一步体现了本届单板滑雪世锦赛的举办地点在中国这一概念,这些元素,经过抽象提炼形成视觉语言符号,与赛事名称、举办地和举办时间的中英文表述相结合,构成完整语意的视觉识别图形,更强化了标志的个性化特征。
22. 【解题与立意】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学校的校训大都是“四词八字”的口号式,高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象较严重。“求实”、“创新”、“厚德”、“博学”雷同率较高,而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工程学院、井冈山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则别树一帜。大学的校训应该有自己的学科和学术特色,要落实到对本校学生的培养、校风和时代特点上。自己都没搞清楚自身有什么特点,没有独特的校园文化,恰恰体现了创新精神的缺失,反映出对校园文化的肤浅理解和认识。大学校训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应该体现一个大学的精神和风格。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