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杨花落尽子规啼 17.B【解析】①“期期艾艾”形容口吃。望文生义,使用错误。②“不足为训”意为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符合语境。③“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投缘,像老朋友一样。不合语境。④“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符合语境。⑤“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适用对象错误。⑥“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通常指好的事物或情况。使用正确。 18.D【解析】A语序不当,“尽管”应放在“社会化网络”的前面;B“出现的”改为“出现了”; C“目的是为了”句式杂糅。 19.B 20.①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②整体的变化也会影响部分的变化;③彼此是一个整体。(写对1处给1分,写对2处给3分,写对3处给5分) 21.你的脸,就像夏日骄阳下炙烤着皲裂的土地;你深深浅浅的皱纹,就像艰辛岁月辗压出的一条条车辙;你粗糙带有泥土的大手,就像犁耙一样耕耘着家庭美好希望。残缺着门牙的嘴,不知饱尝过世上多少的辛酸;稀疏泛白的胡须,不知历经人间了几多艰辛。(使用第二人称1分,比喻、排比修辞手法1分,内容2分,语言2分) 22.作文(60分) 【题目解析】 材料有明显的立意倾向,但又留给考生一定的自主空间。根据“新兴建筑偏爱洋名”“古老传统地名的消亡和具有民族特色地名的弱化”及多家权威媒体的批评可知,主流意识对“地名洋化”持否定态度。当然也不是强迫考生必须达成“统一共识”,这势必会束缚了学生健康、合理、多角度的思考,况且对“地名洋化”都持否定意见也未必符合生活实际。故既可赞同主流意识,否定“地名洋化”;也可独出机杼,赞同“地名洋化”。 【参考立意】 (一)不赞同地名洋化 1.地名洋化对传统文化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和冲击。 2.地名洋化冲击传统,隔绝记忆,可导致文化的断层。 3.失去自我,丧失民族特色。 4.淆乱文化特色,扭曲价值取向,可能造成民族传统文化被侵略。 5.制造生活混乱,不利民生。 …… (二)地名洋化应适当(有条件地赞同地名洋化) 1.重要地名不能洋化,无关紧要的地名洋化无妨。 2.拿出自信,适度吸收,化洋为中。 3.洋化也要规范,不能唯洋是崇。 4.洋化可以,但要提防文化侵略。 …… (三)赞同地名洋化 1.洋为中用,“拿来”无妨。 2.打开心结,地名洋化正可丰富中华文化。 3.与世界接轨,中外相融,中外共荣。 4.开阔视野,为世界一体化做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