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文化积累(11分) 1.(8分。一空1分,有错字、漏字,此空不得分。) ①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③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3分)B 二、文言文阅读(24分) 3.(3分)A 4.(3分)C 5.(3分)⑥ ③ ⑤ 6.(6分,每句3分,意思对即可。) ①那些做人君的,并不想在宫廷里面滋养祸患而把忠臣贤士疏远在外面,因为这是逐渐积累而且在形势上逼使他这样的。 ②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7. (2分)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 8. (1分)《诗经》 9. (6分。语句理解1分;结合内容并联系现实,3分,谈看法2分。 ) 答案示例:“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强调国家兴亡虽然也有“天命”的因素,但人起了决定作用。正因人君的依赖和宠幸,才使得宦官把持朝政,祸害国家;庄宗继父遗志、勇猛善战而得天下,又因骄傲自满,宠信伶官而失天下,得失皆因“人事”。现代社会中,因人为制造的阻碍而难以为继的事情常见,同样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事情也比比皆是。许多事情因“人事”而改变。“岂非人事”强调人的主观性和主动性,“人”才是事情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 三、诗歌阅读(11分) 10. (3分)D“新雁,是指入侵中原的外族人”不妥。 11. (2分)七言律诗(律诗) 颈联 12. (6分。相同3分,不同3分。) 相同:《夜泊水村》中“万死报国”“双鬓无再青”和《书愤》中“自许”“塞上长城”“衰鬓先斑”,都抒发了诗人希望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表达了陆游功业未成、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叹息和愤懑。 不同:《夜泊水村》中“诸君何至泣新亭”句谴责了那些空谈报国而无所作为的达官贵人,表达对他们不满;也有被闲置的苦闷。《书愤》的尾联则表达了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 四、现代文阅读(34分) (一) 13. (2分)C 14. (4分,一空2分。)闲人“心满意足”:揪住阿Q辫子,在壁上碰四五个响头,心里高兴;阿Q“心满意足”:明明挨打却用“被儿子打了”来自我安慰。 15. (5分,一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答出四点得5分。) 阿Q精神胜利法:①妄自尊大:所有未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里;精神上不格外尊奉赵太爷钱太爷;也很鄙薄“叫条凳”“切葱丝”的城里人;嘲笑未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②自欺自骗(自我安慰、自轻自贱):忌讳自己头上的癞疮疤,不许提及;打架时被打,以“被儿子打”的心理自我安慰;因认为“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而心满意足,在幻想和精神上消除失败的耻辱。③欺弱怕强:估量对手,比他弱小的就欺负人家,比他强大的只敢怒目而视。④麻木健忘:被欺负了,以“你算什么东西”等妙法克服自欺,然后便愉快喝酒,愉快睡觉,极端麻木。 16. (6分。闲人特点,3分;联系具体作品分析,3分。) 闲人的特点:生活空虚无聊,愚昧无知,麻木残忍,冷漠无情,自私自利。就如本文中的“闲人”,以取笑阿Q的“癞头疮”这一生理缺陷为乐,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再比如《祝福》中鲁镇的人们,他们咀嚼、赏鉴祥林嫂的痛苦,自觉不自觉地从精神上摧残着祥林嫂,甚至直接或间接地成为迫害祥林嫂的凶手。还有《孔乙己》里的冷漠的喝酒人……这些“闲人”也是底层弱民,一面受到别人的欺凌和毒害,与受害者有着类似的命运,一面又欺凌比他们更弱小的底层弱民,他们“被吃”也“吃人”,是那个时代的不幸者和可卑者。 (二) 17. (4分,共五点,一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满分。) 创作的缘起 命名的缘由 表达的主题 翠翠形象的塑造 写景的艺术 18. (4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 作者写作时,古朴的民俗民风几乎不复存在,但在作者去乡时的18年前却确实存在,令作者怀念;远离城市,尚未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农村社会的淳朴民风和朴素人性。 19. (4分。一点1分。) 天保大老和傩送二老同时爱上翠翠,翠翠对二老情有独钟,爷爷不知孙女心事,错点鸳鸯谱;大老自动退出,离乡远行,淹水而死;顺顺和二老对祖父有误会,顺顺要二老另结亲事,二老心系翠翠,遂离乡远行;爷爷去世,翠翠孤独等待二老归来。 20. (5分,语句理解2分,联系材料分析3分。) 小说通过景物描写勾勒人物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所以景与人对应,景物特征衬托人物表现。边城山清水秀,溪水清澈透明、游鱼来去自如的自然美景,衬托出边城人淳朴自然的民风;过渡人和管渡船人之间的关爱、谦让,表现了边城人不计利害、互助互爱的和谐关系,反映了朴素单纯的人性美。在这里,景和人高度契合,景就是人。 五、写作(40分) 21.评分标准参考北京市会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它的本源比女色造成的祸患还要深远。 女人,不过使人君沉溺于美色罢了;宦官的危害,不仅仅在一个方面。因为他们在人君身边办事,又亲近又熟悉;他们的心思,又专一又隐忍;能够用小善去迎合人君的心意,用小信去稳住人君的感情,使得做人君的,一定信任他们,并且亲近他们。等到人君已经信任他们了,然后用祸与福进行威吓来控制人君。即使朝廷里有忠臣、贤士,可是人君却认为他们离自己疏远,不如侍奉起居饮食、跟随在前前后后的宦官可靠。所以,身边的宦官一天天更加亲近,忠臣、贤士就一天天更加疏远,于是人君的地位也一天天更加孤立。人君势力孤单了,害怕祸患的思想就一天天更加严重,于是控制人君的宦官的地位,一天天更加稳固。国家的安危由他们的喜怒来决定,人君的祸患就隐藏在宫廷之中。那么先前认为可靠的人,现在却成了发生祸患的原因。祸患已经很深了才觉察,想要跟疏远的臣子谋划去掉常在身边的宦官,过于迟缓,就会滋养祸患,使它更加严重;过于急切,他们就会挟持人君作为人质。这时即使有大圣大智的人,也无法给人君出谋划策。即使谋划了也不能去做,做了也不能成功。到了事态十分严重的时候,就会两败俱伤。所以祸患大的,就要亡国,次一点的就要丧身,而且能使奸雄借助这个口实来起事,直到搜捕宦官的同党,把他们全部杀掉,来使天下人心大快,这样才算了结。以前史书上记载的宦官祸患,常常是这样的,不是一代了!那些做人君的,并不是想在宫廷里面滋养祸患,把忠臣贤士疏远在外面,这是逐渐积累造成,而且在形势上逼使他这样的。 对于女色的迷惑,不幸而又不能醒悟,那么祸患就会临头;如果人君一旦醒悟,揪着头发丢弃她就行了。对于宦官的祸患,虽然想悔悟,可是却有不能够除掉他的形势。唐昭宗的事情就是这样的。所以说这比女色造成的祸患还要深远,就是这个缘故,怎么能够不警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