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西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4)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1-19 21:14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2017年1月考试参考答案
1. 【答案】B  【解析】驰骋:施展抱负 
2. 【答案】A  
3. 【答案】B  【解析】“右亦豪士,善击剑……”
4.(1)(3分)溪渔子命令“到左边”,大家就跑到左边;说“到右边”,就转到右边,没有谁敢不听他的。(之:到1分  趋:跑1分  过视:蔑视1分 )
(2)(5分)古代,豪杰之士得不到机遇,志向在当时不能得以伸展,宁愿在市井、山林之中隐身来保全自己,他们不堪忍受因为微小的利益挫伤自己的心志,他们的确有用来把握真知分辨轻重的智慧。
(信:通“伸”伸展1分;  晦:隐藏1分;  以:因为1分
诚:实在1分;有以:有……方法1分)
5.【答案】(4分)
   ① 指出“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一句并作字面释义。(1分)
   ② 结合意象碧草、秋风和“恐、泣”两字解释美人迟暮之情感。(2分)
   ③ 点出诗人怀才不遇之情。(1分)
6.【答案】(4分)
   ①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或比喻手法(1分)
   ②抒情主人公(或作者)自比绝代佳人,前四句写美人,综以“秀色”,分以“眉目”、笑容,来象征抒情主人公的才华;中间四句写美人忧思,曰“恐”、曰“泣”、曰“怨”、曰“叹” ,喻指高才难用世,得不到当权者的赏识;以美女希望找到如意郎君共乘鸾鸟比翼齐飞象征抒情主人公的庙堂之志得以实现。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分,点出其象征含义1分)(2分)
   ③抒发诗人政治上得不到当权者赏识、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1分)。
(象征或比喻手法1分,分析象征内容2分,思想感情1分,答比喻,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7.(8分)(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3)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8.【答案】AE(4分)【解析】 B写水缸,是为了表现红蜻蜓的善良。C文章中写到两个人都喜欢对方,但因家人反对,没有成亲。D小谭先生并没有贩牛,只是因为牛有病才想卖掉。
9.【答案】(3分)
小谭老师:①有一定的自私心理,明知道牛生病了却还是把牛卖给别人。
②本性善良。当他知道买牛的老头喝药自尽,非常内疚难受,心灵背上重负。
③软弱消极,心理不强大。遇到问题,只会想到以死解决问题,依靠红蜻蜓的心灵“摆渡”,才慢慢走出心灵阴影。
10. 【答案】(4分)
① “渡船”有双重意义。表层含义:指小谭老师渡船;深层含义:红蜻蜓是一条灵魂的“渡船”将小谭先生从自私的泥潭中渡到善境。(2分)
②从故事情节看,两个人物在“渡船”相识,红蜻蜓在“渡船”附近生活,“渡船”是红蜻蜓与小谭故事的见证者,同时是作者叙述故事的线索。(1分)
③从主题表达来看,红蜻蜓对小谭先生,由爱情到帮助其净化灵魂,都与“渡船”相关。小说的主题不在于表现爱情,而在于表现将“爱”升华为“善”。(1分)
11. 【答案】(5分)
①点出主人公(1分)例如:主人公是小谭先生。从人物塑造角度,小谭才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他吸引了红蜻蜓的目光,是他卖牛、生病,完成自私到向善的转变,解除了心灵的重负,红蜻蜓只是他转变的外因;
②从故事情节角度看,小谭的活动牵引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谭卖牛引发生病,才会有红蜻蜓探病、心灵救赎,因此小谭才是组织情节的关键;(2分)
③从主题表达看,小说表现涤除自私杂念,向善修德,这个核心思想体现在小谭的人物活动变化中,因此他是整篇小说的主人公。(2分)
(人物形象在第九题有所涉及,故此不设置分数)
12. 【答案】D
13. 【答案】A 【解析】B成分残缺,缺少主语  C逻辑混乱,至少···以上  D成分赘余
14. 【答案】C 怙恶不悛: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A厝火积薪:厝: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B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含贬义。
D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15. 【答案】B   【解析】《昌黎先生文集》是以郡望命名。
16. 【答案】D
17.(4分)(1)恭王府鼎铛玉石
(2)倚马可待,王勃锦心绣口
18.(40分)
【构思提示】
抓材料最后一段的关键句可概括为:对于弟子来说,保护其热情的积极性远远重要于教给他为什么将鞋带解松的表演技巧。
热情、细心属于“道”的范畴,而表演技巧属于“术”的范畴,因而本题是典型的辩证型题目,即分析道与术之间的关系。
无论学习还是教学都要将治学之道置于首要地位,将技巧置于后面。
联系现实:专家空有学识而无道德精神可言;学生只学知识不学为人之道;以及各行各业将谋生之术置于首要地位,不讲社会伦理,违背社会秩序。
其他立意酌情而定。
【参考译文】
溪渔子,金陵江宁人。小时候洒脱而不拘礼法,和一群儿童玩耍,经常占上风,他把大家编成队列,命令“到左边”。大家就跑到左边;说“到右边”,就转到右边,没有谁敢不听他的。他的父亲向来敦厚老实,经常管束责备他。送进学校让他读书,他却经常逃学,不愿意老老实实地和同学们呆在一起。可是上学不长时间,成绩就比大家好许多,同学们都敬畏他。他的老师也认为他是个奇才,夸奖说:“你和我们不一样啊。”
溪渔子自己也认为才志出众,曾经在江淮一带往来,结交一些侠客和非同一般的人物;谈论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每当遇上合乎他心志的,徘徊叹息,仰天拊髀,像一心想跟随古人学习似的。期间他和天台的林右、张毂最要好。林右也是一位豪侠。好击剑,懂得兵法又擅长写作。张毂作出疯狂的样子饮酒,吟诗歌唱。这两个人都自认为才志超人,把同辈人看成孩童。溪渔子在江淮,有一次到海滨垂钓,看见这两个人蹲坐着大笑。这两个人知道溪渔子不是一般人物,就和他交谈,对他的所作所为大为惊奇。于是把他带到旅馆,拿出酒来一起痛饮,并拿着衣服光着脚,起舞作乐,欢乐的声音震动多户人家。他们分析质疑古今的各种事情,调节过头的和不够充分的言论,依据事实理顺道理。了解的人,知道他们并不是狂妄的人;有些不了解的人,都窥视并用手指着嘲笑,认为他们真是疯子;也有一些人怀疑他们是神仙。溪渔子对这些全都充耳不闻,遇到符合他心意的,就穿着上漂亮的衣服在人群中走动,发现他的人都争着来看他;否则,就穿上脏兮兮的短衣服,跟在市民的身后,人家驱赶他,他也不离开。
后来溪渔子非常后悔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买了一千多卷书,专心读书。他写的文章奇伟雄健,但是以自己的署名为耻辱。他经常说:“汉代没有儒家学者,只有贾谊、诸葛亮罢了。唐朝的陆贽大致有些学识,但是还不能够近于王道。做学问可贵的是能够用来辅助人们了解还有认识到东西,不这样,读再多的书有什么用处?”认识溪渔子的人,听他言论的高妙,更加怀疑他,但最终没有谁能够猜测出他是一个学者。有的人说:“金陵有个隐者五显微仲,喜好奇行。溪渔子就是那个人”;也有人说:“不是。”
方孝儒说:古代,豪杰之士得不到机遇,志向在当时不能得以伸展,宁愿隐身于市井、山林之中以保全自己,他们不堪忍受因为微小的利益挫伤自己的心志,他们的确有把握真知分辨轻重的东西。溪子坐守在都城当中,却能够远离利益变成隐士,让人不知道他的高深,这表明他志向不一般,这点很明显的。总之一代奇士啊!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