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苏省扬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5)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1-19 10:55
参考答案
1.A(A项,zǔ/jū,chuō/lù,pán/qìng,piǎo/fú。B项,gěi/jǐ,chī/tái,huì/kuài,fěi/fěi。C项,dá/tà,miǎn/miǎn,mǐ/mí,yàn/yīng。D项,xuàn/xùn,jiān/zhàn,yè/yè,káng/gāng。)
2.C(“半途而废”和“浅尝辄止”都有中途停止的意思,但前者偏重于“半”,中途停止;后者偏重在“浅”,指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结合语境“不深入,不具体,蜻蜓点水”,应选用“浅尝辄止”。“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结合语境,应选用“做客”。“肤浅”和“浮浅”都表示浅、不深,但“肤浅”主要用于认识、理解等,局限于表面,常指学识浅薄,理解不深刻;“浮浅”主要用于作风、态度等,着重于浮在表面,指认识浅薄,不扎实。结合语境,应选用“肤浅”。“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的密切,“休戚相关”指福祸、利害彼此相关联,含有同甘共苦、利害一致的意思。“息息相关”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休戚相关”适用面比较窄,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本句说的是“核安全与日常生活”,应选用“息息相关”。)
3.C(C并不存在一面对两面的毛病。A项语序不当,应将“不管”移至“每部作品”之前。B项成分残缺,缺少“践行”的宾语中心词,可在“‘……大地上’”后补上“的人生理想”。D项不合逻辑,数字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
4.B(A项:加,更加。C项:崔嵬,高耸的样子。D项:扫除,打扫台阶。)
5.D(④阐述社会称谓缺位现象的本质,为首句;②③指出称谓缺位问题的存在和解决的必要;⑤①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①,与下文“职责”衔接。)
6.B(不能说老人是一无所获的失败者。年迈体衰的老人正是在同强暴者的搏斗中,焕发出“硬汉精神”的夺目光辉。虽然最后他失败了,但仍不愧是个英雄。)
7.A(治,太平)
8.D(文中“君子”非百姓,并且认为他没有成为诸侯盟主也是应该的。)
9.⑴凭借法律制度的威严,来要求和监督百姓,百姓疲惫到极点就会怨恨君主不仁不义(或译为“对君王的不仁不义心怀不满”)。(“阻”“责”“罢”“怨望”各1分)
⑵由余多次向戎王进谏,戎王都不听,缪公又屡次派人暗中邀请由余,由余于是离开戎王,投降了秦国。(“不听”前应补充主语“戎王”1分,“间”“要”“去”各1分)
10.工于心计,重视人才,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戎王派由余(出使)到秦国。由余,他的祖先是晋国人,逃亡到戎地,(所以)他能说晋国方言。戎王听说缪公贤明,特意派由余去考察秦国。秦缪公向由余炫示了宫室和积聚的财宝。由余说:“(这些宫室财宝)如果是让鬼神经营,就会让鬼神劳累啊;如果是让百姓经营,也会让百姓受苦了。”缪公觉得他的话奇怪,问道:“中原各国借助诗书礼乐和法律处理政务,却还不时地出现祸乱,现在戎族没有这些,用什么来治理国家,不也很困难吗?”由余笑着说:“这些正是中原各国发生祸乱的原因所在。自上古圣人黄帝创造了礼乐法度,亲自带头贯彻执行,也只是实现了小的太平。到了后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凭借法律制度的威严,来要求和监督百姓,百姓疲惫到极点就会怨恨君主不仁不义。上下互相怨恨,篡夺屠杀,甚至灭绝家族,都是由于礼乐法度这些东西啊。而戎族却不是这样。在上位者怀着淳厚的仁德来对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怀着忠信来侍奉君上,整个国家的政事就像一个人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无须了解什么治理的方法,这才真正是圣人治理国家啊。”
缪公退朝之后,就问内史王廖说:“我听说邻国有圣人,这是敌对国家的忧患。现在由余有才能,这是我的祸害,我该怎么办呢?”内史王廖说:“戎王地处偏僻,不曾听过中原地区的乐曲。您不妨试试送他歌舞伎女,来改变他的心志;替由余向戎王求请,来使他们关系疏远;留住由余不让他回去,使他延误回国的日期。戎王感到奇怪,一定会怀疑由余。他们君臣之间有了隔阂,就可以俘获他了。再说戎王喜欢上音乐,一定会懈怠于政事。”缪公说:“好。”
于是缪公与由余座席相连而坐,互递杯盏一块儿吃喝。缪公向由余询问戎地的地形和兵力,把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然后命令内史王廖送给戎王十六名歌舞伎女。戎王接受了,非常喜欢,整整一年不让她们回去。这时候,秦国才让由余回国。由余多次向戎王进谏,戎王都不听,缪公又屡次派人暗中邀请由余,由余于是离开戎王,投降了秦国。缪公以宾客之礼相待,向他询问伐戎的情势。三十七年,秦穆公用由余的计谋讨伐戎王,增加了十二个附属国,开拓了方圆千里的地界,于是称霸西戎。周天子派召公前来赐给缪公金鼓表示祝贺。
三十九年,缪公死,葬于雍。殉葬者共一百七十七人,秦的贤臣中有子舆氏三人,名叫奄息、仲行、鍼虎,也在殉葬者之列。秦人为之哀痛。君子说:“秦缪公开拓土地、增加附属国,东面降服强晋,西面称霸戎夷,然而不能做诸侯盟主,也是应该的。死后丢下人民,还要把自己的贤臣也带去殉葬。先王去世,尚且要留下好的道德和法度,何况是夺走百姓为之哀痛的好人和贤臣呢?因此知道秦不能再东征了。”
11.⑴视听结合(笛声、雁群),动静结合(惊雁、秋云),衬托(以声衬静或以寥廓的秋空衬托飞雁),描绘了一幅清淡辽远的秋雁图。(每种手法1分,效果总述1分)
⑵雁为旅群,诗人为异乡孤客;雁声悲哀,诗人内心充满羁旅愁思;雁已归乡,诗人却无法随之归乡(或渴望归乡)。(每点2分,雁、人各1分)
12.⑴陈力就列⑵信誓旦旦⑶恐美人之迟暮⑷扪参历井仰胁息⑸艰难苦恨繁霜鬓⑹犹抱琵琶半遮面⑺如今有谁堪摘⑻时不利兮骓不逝
13.老玉米:在乡下居住的留念;看瓜:朋友的盛情赠予;葫芦:自己因喜爱而当仁不让索要。(每点1分,写对3点得4分)
14.多用短句,语言简练而富于节奏感(照,成功,作罢);使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乡野生活的情趣,亦生动幽默(请,坚决不干);两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情绪变化跃然其中(成功、遗憾)。(特色每点2分,结合文本每点1分;答满两点即可)
15.“坐蒲团时”指人生中有时会像和尚参禅一样静心思索哲理(1分);“走出禅堂”指人生更多时候还是如常人一般在世俗中生活(1分);这句话是说对人生的思考和按常情生活应该分而治之,都需要(2分)。
16.“清供”是清贫书生的慰藉;“清供”本身并无特别的意义,却能够打发人生;使作者想到乡土和自然;使作者意识到周围人情的温暖和人生的珍重。(每点2分,答满三点即可)
17.首先解释“匠”的含义(1分),接着从作家的话引出人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有不同(2分),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2分)
18.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2分),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2分),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1分)
19.工匠精神使企业更符合时代需求;工匠精神使产品更精致从而经受住用户挑剔眼光的检验;工匠精神厚植可以使企业气质雍容、活力涌流。(每点2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