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B项中“心一软就同意了”的说法不准确,刘老板同意典当是因为贪婪;C项刘老板是为了演戏,才故作吃惊;E项中漏掉了酒楼偶遇长衫人的情节。) (2)①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小说情节正是围绕长衫人设计套当、刘老板发觉上当、刘老板假摔当品、长衫人套当失败展开的。②突出了人物形象。一个“套”字折射出小说中套当双方对金钱宝物的贪婪心理,刻画了刘老板、长衫人为贪婪驱使而用尽心机的可笑可悲形象。③揭示了小说主旨。正是贪欲让长衫人费尽心机来套当、后来又急切来上当,也是贪欲让自认为“看人能看到骨头”的刘老板上了长衫人的当,标题“套当”辛辣地嘲讽了人们内心的贪欲,揭示了小说主旨。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套当”会让读者产生“何为套当”“怎样套当”等一系列疑问,会迫不及待地读下去。(共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作用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①语言描写。如“我自想看人能看到骨头,没料想,我让鬼神缠上了……”“还会有什么鱼逃脱得钩勾,会再回头吃饵的?!”等语言表现了刘老板上当后气急败坏的心理;如“既然本息已还了,玉珠还给人家吧”表现出刘老板“大功告成”后如释重负、洋洋得意的心理。②动作描写。如“刘老板夺过张师爷手中的放大镜”中的“夺”、“陡然他摔掉放大镜”中的“摔”等动作表现了刘老板确认上当后内心的震惊;如“说着随手将玉珠猛摔地上”和“随手就交给王老先生下账”中的“随手”等动作,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刘老板演戏时内心的平静和得意。③神态描写。如“眼睛却都在偷偷地打量对方”表现了刘老板的警惕心理;如“他露出一丝狡诈的笑意”等处神态描写,则表现了刘老板布下圈套之后的得意心理。(共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手法名称及举例共1分,每种手法至少举一例,表现何种心理1分;如有学生答细节描写,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4)看法一:套当是李老板勾结长衫人所为。理由:①李老板趁当铺鉴别伙计回乡、当铺的钱不凑手时,“及时”投资入伙典当行,让刘老板出得起两千当银;而他在刘老板假摔玉珠后又立刻撤股,似乎早已知道长衫人会来赎当、而还不出玉珠会让刘老板破产。②刘老板故意在小镇的头脸大户面前假摔玉珠,就是洞悉了一切,他冲着李老板后背那冷冷一笑就是证明,果然长衫人三天后就来赎当了,如果没有李老板通风报信,不在现场的长衫人怎知玉珠已摔碎?③当刘老板讲明要摔玉珠的理由时,作为典当行股东的李老板也附和众人,却并不担心摔玉珠会给自己带来损失,是因为刘老板摔玉珠之举正合他心意,他可以进一步套当了。④如果李老板没有参与套当,那么这个次要人物在小说中就成了多余之笔。 看法二:套当是长衫人为刘老板设的圈套。理由:①整个套当、赎当过程中出面的都是长衫人,小说中并没有交代长衫人有同伙;②张师爷说他回乡下那半个月中曾有人让他鉴别过这颗假玉珠,说明长衫人不止是在乐城镇行骗,他与乐城镇的李老板无关。③小说中没有文字表明长衫人与李老板有联系,李老板与刘老板一样,只是为钱费尽心机而已,他的参股、撤股也是因为刘老板生意好或者坏。 (共8分;其中“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2.D【A项滑稽(jī),叨(tāo)扰;B项 坍(tān)缩,皇天后土;C项 拮据,得鱼忘筌。】 13.C(“锱铢必较”指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形容非常认真或非常小气。符合语境。“挥洒自如”指随意挥洒。形容文笔流畅或书画技艺纯熟,能充分表情达意。此处指动作,使用不当。“含糊其辞”话说得不清楚,模棱两可。使用正确。“苦心孤诣”指尽心钻研、思索,力求达到别人难以达到的境界。此处应用“苦口婆心”。“涸辙之鲋”指在干涸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使用正确。“不孚众望”指不能使众人信服;不能达到众人所期望的那样。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14.B(A项偷换主语,“成为中国建筑所特有的构件之一”的主语应该是“斗拱”而不是“斗拱的装饰性”。C项句式杂糅,可改为“把会址迁入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或“在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举办”。D项成分残缺,应在“能满足新一代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后“的需求”。) 15.C 16.参考答案: ①怒鞭督邮(醉酒责打曹豹、擅自抢夺吕布马匹等)②、③智取瓦口隘长板桥喝退曹兵(智胜张郃、义释严颜、计擒刘岱等)④大战羊群(与风车交战、把粗鄙的村妇视为娇媚的公主、让店主封赠他为骑士等)⑤、⑥把酒囊当做恶棍的脑袋砍杀嫉恶如仇 (拔刀相助挨打的牧童 同情弱者/把风车当做凶恶的巨人与之搏斗 不畏艰难/把囚犯当作受害的骑士去营救 追求自由平等)(共6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7.参考答案:(1)敬亲(或尊敬父母、敬重父母)继承父志(或无改父道)(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2)①子女要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如果答成子女要侍奉父母的容色也可),而不是仅为父母提供物质条件;②父母若有错,子女要轻微婉转地劝止,即便自己的心意未被听从,仍保持恭敬、不冒犯。(共3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五、写作(6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