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一中2016-2017-1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C(C项,原文说,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2答案:B (B项,“要素”指人的精神诉求,不是指学说;另外,三教不可或缺,是说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信奉。) 3答案:A ( B项,原文无“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这一说法;C项,“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错,只儒、道二教即有互补;D项,“中国固有的学问”这是比“儒道两家”大得多的概念,不可混淆,且“只是”一词太绝对,原文为“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 4. (1) 答案:AD (A项,偷换概念。蔡元培的想法是“教育救国”而不是主持北大。D项,“大学评议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错。) 5.①蔡元培通过改革,改变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使北京大学脱胎换骨; ②蔡元培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 ③北大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社会层面的变化。(每点1分。) (4)答:(关键点) ①心系国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归国主政北大; ②坚守原则,斥退不守纪律的学生; ③热心提携后辈,经常写介绍信推荐人才; ④淡泊名利,身在高位却没有自己的房产。(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 7.答案:C.(属:连接) 8.答案:B. 9.答案:A.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10.A.(朝廷压低价格买灯办灯会,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劳民伤财。苏轼委婉的说老百姓不能明白皇帝为了让太后高兴而办灯会的孝心) 11. 把下面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吾谁与守”1分,句意1分) (2)又因为有一些不便于民的事情不敢明说,就写诗暗示,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讽”1分,句意1分) (3)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虚诞”1分,“齐”1分,句意1分) (4)后代的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谬”1分,“名”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2.答案: BD.(A项首联不是诗眼,尾联是。C项“诗人月夜送友人到长安赴任,既有对友人离别的眷恋”是对“心送情人趋凤阙”的曲解。) 13.第一问:尾联表达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冷落异乡的寂寥之情,(1分)暗含渴望得遇知音,有所作为之意。(1分)第二问:借怀人抒块垒明己志,丰富并深化了诗歌的主旨。(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暧暧远人村 还顾望旧乡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5.答案:B 16.答案:C 17.答案:C 18.答案:C 【解析】②穷困:古义指(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今义指生活贫穷,经济困难。③方圜:古义,通“方圆”,方和圆,方枘和圆凿;今义,周围,周围的长度,面积,方形和圆形。“清白”古今义都指纯洁,没有污点。古义:到,到达,为“至”“于”两个词。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19.答案:C 【解析】 A项,“舍”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雨”名词活用为动词;D项,“少长”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0.答案:C【解析】 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 21.答案:B 【解析】 A.二三其德:三心二意而没有一定的操守。德:品德、德行。C.白头偕老:夫妇共同恩爱到老。D.信誓旦旦:誓言说得极为真诚可信。信誓:表示诚挚可信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 22.答案:B 【解析】A项,定语语序不当,“最伟大的”应该放在“人类建筑史上的”之后。C项,句式杂糅,可删去“为了”。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极光”座放在“一方面”之前。 23.标志图由一只艺术化的凤凰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及英文“AIR CHINA”构成。(1分)标志是一只艺术化的凤凰,凤凰是中华民族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拜的吉祥鸟。同时又是英文“VIP”(尊贵客人)的艺术变形。(2分)具有吉祥、圆满、祥和、幸福的寓意,寄寓着国航人服务社会的真挚情怀和对安全事业的永恒追求。(1分) 参考译文: 熙宁四年,适逢元宵节,皇帝下令压低价格为宫中购买花灯。苏轼上书说:“您哪里是自己喜欢看花灯呢?您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让皇太后高兴罢了。而老百姓却不可能全都明白您的用心,都认为您是为了满足眼睛观赏这样小的需要,夺取了他们吃饭穿衣所必需的钱财。这件事很小,但它的影响很大,希望您收回这个命令。”皇帝于是下诏停办这件事。当时王安石正在创行新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面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 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又向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加高修筑旧城墙,修筑木制堤岸,用以防备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调任湖州,苏轼上表感谢。又因为有一些不便于民的事情不敢明说,就写诗暗示,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从他的诗中挑出一些词语,断章取义牵强附会说苏轼的诗是在诽谤朝廷,把他逮捕押赴台狱,想置他于死地。案件审问了很久也没有判决。神宗非常喜欢苏轼的才学,安排他担任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与黄州的田父野老,一起生活在溪旁山间,在东坡修筑房舍,自号“东坡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