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1.A 原文语句间关系为“但”,选项表述为因果关系。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A项,概括不全,建设成果惠及文明圈全体人民的直接条件是“激发”认同感,“整合丝绸之路文明圈内的无限资源”等。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辨析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发生争端的根本原因”是多民族多教派,属于臆断;C.把原文顺承关系曲解为不充分条件关系;D.把原文“学习”精神偷换为“宣传”做法。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 4.B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学生对于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掌握的情况。文言虚词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平时要记忆经典的例句。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位置、前后词的词性、固定短语有关。B项以,都是介词,用来……。A项 谢,都是动词,前者译为谢罪,后者译为感谢。C项为,前者是介词,替,后者是动词,认为。D项而,前者表修饰,后者表并列,都是连词。 5.A.①使……跟从,率领 ②尽,完 ③小人的谗言 ④继承者 6. B 籍是名,用名自称。 7. D 8. B 由于过于自信,不把沛公放在眼里的心理,“不想和沛公公然为敌”错。 9..①范增多次示意项王,多次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关键字词为“数目”、“示”,句意通顺1分) ②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关键字词为“出入”、“非常”,判断句体现得1分)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数——多次,目——示意,名词用作动词,示——暗示。(2)故——特意,非常——意外变故,出入——偏义复词,进入,这是个判断句,……者……也 是判断句的标志。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出入”“非常”“目”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10. “冷”字最能表现诗人的心情。(1分)“冷”字表面上写的是半夜时分睡觉的枕席让人觉得寒冷冰凉(1分),实际上是写诗人心境的寒冷(1分)。 11.(1)慨叹时光易逝。“气变悟时易”,“日月掷人去”,时节变换,时光飞逝,令作者感伤。(1分) (2)悲叹有志难酬。“有志不获骋”,空怀壮志。(1分) (3)感伤世无知音。“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体现了作者的孤独与凄凉。(1分) (合理即可得分) 12.(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到了颓圮的篱墙 (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4)风萧萧兮易水寒 (5)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3.(4分)B D 解析:B布热金卡“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且游客各有目的。 D “400万人死于集中营”不一定出自回忆录。 14.(4分)“不该”也就是不应该,从作者的主观情感来说,布热金卡这个曾经的人间地狱,只有黑暗才能与之相配,而不该有光亮、草地、嬉笑。(2分) 这句话用反语表达了对纳粹可怕罪行的控诉,和对灾难岁月不能忘却的警示。(2分) 解析:引导学生从关键字词入手,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表层字面意义和深层语境含义。 15.3分 ①古老宁静②内敛质朴③开放包容④饱含秘密⑤充满温情(答案1点给1分,语意接近即可,回答三点即可满分) 16.3分 ①我们在婺源待住,进而逐步发现真正的婺源;(2分)②婺源向我们昭示生活的真谛,使我们仿佛置身世外(2分);③我们与“婺源”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之间坦然接纳。(2分)(两点即可得满分,言之成理也可) 17. B (B.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此处望文生义。A.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C.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D.不怀好意:没安好心。怀有恶意,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18. C. (2分)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注意语段中的指代词语“这首词”和语句的时间顺序。 19.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合理即可得分)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有关对联的基本常识。上下联必须形成对仗。对于不同体裁的文体常识平时复习应学类归类,然后强化记忆。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B A.项“改变”缺少宾语中心语,“缓解问题”搭配不当 C.否定不当,删除“不”。 D.生活必需品包括前述各项 21.①自己才能生存 ②不侵犯别人的利益 ③但底线却不能缺失 (每空2分,共6分)(合理即可得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①横线处后面是分号,根据上文“只有让别人生存”和下文“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可知,前后内容形成对称关系,①处应填入“自己才能生存”。从②处前后句子可以看出,三个句子之间有递进关系,中间句应该是“不侵犯别人的利益”。③处后面强调了底线的重要性,说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每个人必须有的东西,再根据“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可推断出③句是对上一句的转折。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连贯题中的衔接填空(注意字数要求)。【1】衔接填空题一般以一个语段为语境。从语段结构入手,理清语段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楚语段的话题(或者陈述对象)、主要内容。比如,这段文字是阐述人为何要有底线。【2】弄清要填写的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属于段落的哪一个部分,它与前后文的哪一句对应。【3】弄清要填写的句子与前后文的逻辑、语义关系。【4】注意陈述对象、陈述角度、语段中心、语言的语体色彩。 22. 试题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主要内容,我们每天都会得到来自亲友、师长、同学和许许多多善良的人的关爱、帮助、温情,而且是不图回报的。也许由于事情太小、太不起眼,才使我们熟视无睹,甚至认为理所当然。如果我们常怀感激的情愫面对这些关爱,就会让你怦然心动,并以同样的爱心回报别人。 拓展写作内容,让我们常怀感激的不会仅仅是上面提到的内容。比如,社会、民族、国家应该让我们“常怀感激”。 分析题目“让感激之情挂满生命的枝头”,理解关键词“感激”。“ 感激”是相对宽泛的话题,视角很宽,立意时,需要采用“化大为小”,也就是把“感激”具体为“感激什么、为什么感激,感激的方式方法”等,将自己的生活积累真实地再现于作文中,写真事,抒真情,虽不惊天动地,但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可以围绕个人、家庭、工作、学习、生活乃至国家来叙事、抒情或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