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4)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1-10 16:54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喜剑,学黄老术於乐巨公所。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上万乘之尊,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於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馀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馀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延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馀年。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馀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馀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於是王乃尽偿之。
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人死数日后尸体生虫。比喻死后无人掩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馀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馀/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
B.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馀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馀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
C.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馀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馀/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
D.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馀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馀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老”分别指黄帝和老子,黄老之术是产生于战国时期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流派,对后来道教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B. “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之所以称呼刘邦“万乘之尊”,是因为刘邦的军事力量强于赵王。
C.“右”作为方位名词指右边,与“左”相对。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高;而在地理上,以西为右,以东为左。如“江东”又称“江左”,“江西”又称“江右”。
D.“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罪三族”指因为一人犯罪而牵连到亲属受罚,是古代专制社会惨无人道的刑法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途经赵国时,虽然赵王张敖对他的礼节十分恭敬,但还是被高祖傲慢地呵斥,这让赵王的手下十分不满。
B.赵王张敖为人忠厚,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制止,致使赵王受牵连获罪。
C.出于对太后身体的忧虑,田叔劝景帝不要管梁孝王犯法的事,景帝因此觉得田叔非常贤能,让他做了鲁相。
D.田叔对赵王十分忠诚,在贯高谋反事发后,以家奴身份追随赵王,后来事情查清,赵王向皇上推荐了田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 (5分)
(2)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0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15.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赤壁赋》中苏轼运用想象,表现凄凉婉转的箫声,使人闻其声,凄然落泪的句子是“        ”。
(2)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词人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两句是 “          ,          。”
(3)《蜀道难》中李白通过“            ,         。”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