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郑州市、平顶山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2-29 21:57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1.D(表意绝对,“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不当。根据第三段“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两处文句可知,“木”便是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
2.C(曲解原文,“进而引申出……再引申出……”不当。原文所说的几种引申情况彼此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选项所说的一脉串连式的关系。)
3.C(“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理解有误。原文只是说中国人“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并不表明不需要“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A(3分)(以偏概全,《阿诗玛》“成为中国版画史上创新一页”的主要原因是他在版画中“大胆添加了丰富的色彩”。)
5.①色彩运用大胆:要么不染丝毫丹青,要么各种俗色兼用;大胆为木刻添加彩色。②构图不囿于规则:国画弃置“飞白”,写意大块留白。③跨越多种画材、技法、画风等的界限:在颜料、技法、画风等方面屡有兼容和融通,如其中国画形成了水彩与水墨结合而相得益彰的新风格。④内容独特,美丑兼收,别具一格:如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猫头鹰。(4分;一点2分,其中概括1分,举例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6.①天性天真、顽皮、倔强、幽默,爱憎分明;②经历颠沛流离,对人生善恶有深刻的理解;③自学成才,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美术训练,作画较少套路;④融汇中西,在造型、色彩与风韵上打通了中西方的经脉;⑤勤学苦练,不辞辛劳;⑥坚持读书,保持思想的灵活。(5分;一点1分;答出任意五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A、C(A项“揭示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主题”对主题理解过于狭隘;C项“希望儿子能像唐代高僧寒山、拾得那样学会隐忍”理解不恰当,从上下文看,韩山给儿子起名并无此意。)(4分,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4分)
8.①执拗:为改名绝食三天。②刚强暴烈(刚强自尊):受到欺侮不肯隐忍,用激烈暴力的方式进行反击。③懂感恩:为搬运站退休或残疾职工建疗养院,免费提供疗养;认识到父爱伟大无私后,悉心照顾父亲。④知错能改:年轻时混迹社会,打架斗殴,后来改过自新,发愤图强,事业有成。(4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9.①使小说情节紧凑而跌宕。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名字由“韩山拾得”到“韩小山”到“山哥”,再到“韩山拾得”的变化,展现了主人公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使情节紧凑,叙事跌宕起伏。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不同的名字和称呼反映出主人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经历和不同心态,表现出主人公几十年的人生境遇和复杂的性格特点。③使小说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主人公最初厌恶自己的名字,想方设法更改,最终又改回原名,表现了他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和对父爱的感恩,暗示了小说的主题。④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小说在叙述主人公名字变化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交代起名及更名的原因,给读者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更耐人寻味。(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好处”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A(3分)(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
11.D(3分)(太上皇是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
12.C(3分)(“他认为皇上对史正志和扬存中的任命不妥”理解有误,原文“朝廷遣史正志至建康”只是说朝廷派遣史正志到建康,而未对他有新任命,且陈良翰所反对的也不是这件事。)
13.(1)有人问他用的是什么方法,陈良翰说:“没什么方法,只不过我使自己的心保持公正,好像空堂上悬挂明镜一样能洞察一切(比喻廉明公正)。”
[5分;关键词“或”(有人)、“第”(只不过)、“公”(使……公正)各1分,大意2分]
(2)何况唐州、邓州、海州、泗州又是金国违背盟约后用武力夺取的,怎么能用旧有的疆土为借口要求它们归还呢?
[5分;关键词“渝”(违背)、第一个“以”(用、凭借)、“安得”(怎么能够)各1分,大意2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良翰,字邦彦,台州临海人。他很早就没了父亲,服侍母亲很孝顺。陈良翰天性端庄稳重,做文章恢宏博大有气概。绍兴五年进士及第。任温州瑞安县知县。瑞安民风以骄横跋扈闻名,官吏治理政事崇尚严厉。陈良翰偏偏用宽厚的办法安抚当地的百姓,催租不下文书,只把需要缴纳的物品的名目公布给大家看,百姓争着高高兴兴地交纳。判决诉讼都能查得实情。有人问他用的是什么方法,陈良翰说:“没什么方法,只不过我使自己的心保持公正,好像空堂上悬挂明镜一样能洞察一切(比喻廉明公正)。”殿中侍御史吴芾举荐他为检法官,后又升为监察御史。孝宗初立,金国的君主完颜褒新登上君位,请求讲和,中原地区原来的宋人很多请求南归。皇帝问如何处理此事,陈良翰进言:“与金议和,又接受那些曾经投降金国的人,都是不对的。一定要制定计划让国家自然安治。议和成不成,随它去好了。”张浚驻军在淮水、泗水一带谋划进攻,而议论的人争着进献防守长江的计策,陈良翰进言:“应当巩固国家的屏障,使托付专一。如今舍弃淮河防守长江,是放弃土地舍弃便利条件,朝廷过分决断,使得军事督府不能够专心统兵在外(抵御外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金国第二次送信要求得到原来的疆土,陈良翰上言:“中原地区全都是我们原来的国土,何况唐州、邓州、海州、泗州又是金国违背盟约后用武力夺取的,怎么能用旧有的疆土为借口要求它们归还呢?”朝廷派遣史正志到建康,和张浚议事意见不合。陈良翰弹劾他,皇上说:“史正志也没有罪过。”陈良翰进言:“陛下派张浚守卫淮河,那就应主要依靠张浚,一名郎官无足轻重,而且(如果)史正志还在朝中,张浚必然会离开(不担任官职)。”皇上醒悟,派遣史正志出朝为福建转运使。杨存中任御营使,统率殿前军队,陈良翰进言:“杨存中长期把持军权,太上皇罢免他回府居住,怎能再次任命他?应当谨记踩到霜上知道坚冰将至的古训(对未来提高警惕)。”奏疏上了三次,杨存中终于被罢免。陈良翰任谏官时,成恭皇后接受册封,她父母亲戚有二十五人被授予官职,陈良翰议论说授官太多,皇上下诏减少七人。升为给事中。改官礼部侍郎,没有任命。召为太子詹事,觐见之后,皇上把调教辅助太子的责任托付给他。一天,皇上召他在选德殿觐见,拿出亲手书写的唐太宗和魏征谈论仁德功利的对话,让他尽情陈述现在没有做到的事情。陈良翰退下来,上奏疏。皇上对他的奏疏嘉赏感叹,下诏让他兼任侍讲。不久,陈良翰因病请求退休。去世时六十五岁。光宗登基后,特赐谥号献肃。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