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南省师范大学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5)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2-24 12:47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A项,“渐”读jiān;C项,“姥”读mǔ;D项,“哺”读bǔ。
2.答案:C解析:A项,谢:辞别;B项,渐:浸湿;D项,当:对着。
3.答案:D解析:A项,“章”通“彰”,“莫”通“暮”;B项,“帘”通“奁”,“说”通“脱”;C项,“匪”通“非”,“纫”通“韧”。
4.答案:B解析:A项,代词,他的/代词,你;B项,均为介词,在;C项,动词,做/介词,替;D项,介词,用/助词,无义。
5.答案:B解析:A项,修:长。C项,化:造化,自然。D项,喻:明白,理解。
6.D(A可怜:可爱;B婚姻:结为儿女亲家;C交通:互相交接;D前者“告诫”,后者“辞别”。)
7.D(第一个“尔”是代词, “你”;第二个“尔”是这样;两个“彼”都是代词,前一个代 “那”,后一个代“对方”。)
8.C【解析】 A项,确实/媒人;B项,浅陋/轻贱;C项,均为“赠送”;D项,刚才/适合。
9.C【解析】 ①⑤⑥为动词的使动用法,②⑧为名词作状语,③⑦为形容词用作动词,④为动词的为动用法。
10.B(两个“相”都是指代性副词,可译作“他”。A因,副词,于是、就;因,依,随着;C以,介词,把;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D见,动词,见面;见,表被动)
11.C    12.D    13.B  14.D   15.B  【解析】 ①③⑥为判断句,②⑤为定语后置句,④为被动句,⑦为状语后置句,⑧为省略句。  16.D(《楚辞》不仅是屈原,还有其他人。)
17.BC(解析:B“无师自通”缺少文本依据。C都是因为对自我追求的一种坚守。)
18.①不惧世俗。自信而不随波逐流。②有坚定的人生追求,即便生活贫困,也对自己的传统手艺一如既往地热爱和敬重。(每点2分)
19.①手工艺者不仅要有自己的坚守,有时还要懂得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②世上的手艺都有着自己的尊严和生命,我们必须像敬重生命一样敬重“活着的手艺”;  
③在全社会范围内,创造良好的适应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如有其它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20.A     21.A(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22.D(“体现了吕诲的鲠直”错)
23.(1)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5分。事之大者,定后;咨访:咨询,征求意见;专:专权擅断;宜咨访然后行:省略句式;句意一分)
(2)这是心腹大患,要解救都唯恐不及,怎么还能够拖延呢?(5分。乃,是;腹心之疾:腹中之病,指心腹大患;逮:及,达到;顾……耶:怎么……呢,难道……吗;句意一分)
【参考译文】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父吕端,曾在太宗、真宗朝任宰相。吕诲性格纯朴敦厚,在家时就勤奋好学,不随便同人交往。考 中进士后,由屯田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当时朝廷大臣大多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上奏说:“谏官有权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员,这是因为朝廷想要广泛采纳各种意见来弥补政事的缺失。 如果是谏官以外的人也干这种事,这是侵犯职权。现在朝臣却诋毁攻击他人的旧事,揭露别人的隐私,刻薄的情状逐渐形成了风气,请求皇上下诏惩办革除。”枢密副使程戡巴结地位尊贵受皇上宠爱之人,官位做到了政府 要职,吕诲奏论他的过失,程戡被贬职以宣徽使的身份任延州通判。吕诲又上奏说:“程戡因为才疏学浅而被罢免,不应该再委派他去边疆任职;宣徽使位高权重,不是程戡应当担任的。”兖国公主轻视她的丈夫,夜晚叫开禁宫的门向皇帝陈诉。吕诲请求一并弹劾守门官吏,并追究公主府中宦官的罪过,将他们全部驱逐。
英宗生病,吕诲请求皇太后每天命令一名大臣,同淮阳王一起监督送进药物。都知任守忠掌权已久,英宗立为皇帝不是他的本意,多次离间太后、皇帝的关系,造谣生事,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措词深切,大多是别人不能说的。皇帝病情好转,吕诲多次请求让皇帝亲自执政。太后归还政权后,吕诲对皇帝说:“太后辅佐先帝多年,经历天下的事已有很多。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于是评定任守忠的平生罪恶,把他及其同党史昭锡一并放逐到了南方。
神宗即位后,吕诲被授予御史中丞。王安石当权执政,当时人们都认为国家得到了一个好人才。吕诲说王安石不懂世事,如果重用他,那是不合适的。于是吕诲上疏说:“王安石外表装作纯朴实在,内心其实深藏狡诈,陛下喜欢他的才智机辩信任他。王安石本来就没有深远的谋略,只会追求变革来标新立异,欺上瞒下,文过饰非,将来贻误天下苍生的,一定是这个人。如果让他长久占据朝廷要职,那么国家一定没有安宁的道理。”当时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吕诲请求辞职,皇帝就将吕诲贬出京都知任邓州。当时吕诲又想上书言事,司马光劝阻了他。吕诲说:“王安石虽然有一时的名望,但他好持偏见,轻信奸人,喜好别人逢迎他。听他说的很完善,实施起来却粗疏。如果让他居于宰相的高位,国家必定要遭受祸患。再说皇上刚即位,早晚与他谈论议事的,只有那二、三个执政大臣罢了,如果他们都是一些不当的人,那国家就要被败坏了。这是心腹大 患,解 救都唯恐不及,怎么还能够拖延呢?”吕诲被逐出朝廷后,王安石更加肆无忌惮。
吕诲三次居于谏官之位,都是因弹劾大臣而被贬出朝廷,当时人们都很推崇他的耿直。居家被疾病困扰,吕诲仍然经常愤恨叹息,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忧虑的事。病重以后,司马光前去探望他,到的时候吕诲已经瞑目了。听到司马光的哭声,吕诲突然坐起,睁开眼睛勉强看着司马光说:“国家的事还是有希望的,你好好努力吧。”司马光问道:“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吗?”吕诲说:“没有了。”于是去世,终年五十八岁,全国上下听说此事的人都为之悲痛惋惜。皇帝诏令追赠他为通议大夫。
24.C、D。(C项中“到达目的地”有误,D项中全词的最强音不是“自别后”句)
25.①对前路的迷茫感。“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说明作者不知前路在何方;
②漂泊江湖的孤独感。“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说明作者感到孤独;
③对故乡的思念。“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说明作者思念家乡;
④离别的痛苦感。“刚断肠、惹得离情苦”说明作者对别离的痛苦。(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
26.(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7.C(解析: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盘根错节:树根盘绕,枝节交错。形容事情或关系等相互交织,纷繁复杂。此处对象误用。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跷足而待:踮起脚跟等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此处望词生义。    
乐善好施:乐于行善,喜欢施舍)
28、D (解析:A项不合逻辑,“不日”指将来,“吸引了”指过去。B项语序不当,应将“不但”提至“使日本”前C.搭配不当,应将“塑造的”改为“塑造了”。)
29、B(解析:根据“除了……还要……”,可知⑥②应紧密相连,据此可排除B、D。①④关系最紧密,不能分开,据此可排除A。)
30、①粗粮中含有的粗纤维  ②会阻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  ③这种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写出一个句子1 分,两个3 分,三个5 分,意思对即可)
31.作文
写作通过对某一种就业或创业的选择分析,针对他们浮躁不定就业心态和观念,指出当代大学生具有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从而引领他们就业或创业既要实现自我价值,更应该有社会价值。(能否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将决定立意的高下)。
 主要角度:
(1)选择回家乡回边远地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可写职业选择与社会价值关系。
(2)选择到著名外企发挥专业特长。可写职业、专长、个人价值等关系。
(3)随心选择自主创业实现创业梦想。可写创业、梦想、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等。




------分隔线----------------------------